艾 青
(江汉大学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
21世纪初,当“大设计”浪潮到来,设计不再拘泥于某一特定的载体形式,而是更多地关注整体系统过程中的体系创新,设计从“物”向“事”转变,关注于更多的是“产品、用户、体验、服务”的创新,设计理念更加广泛和深刻,设计更多的是以“协同”和“整合”的概念来定义。2015年10月在韩国召开的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现更名为“国际设计组织WDO)第29届年度代表大会所做的设计新定义,也预示着综合性设计的到来,设计逐步走向体系创新。设计发展经历了合—分—合的总体历程。因此,当代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越来越走向跨界融合与协调创新。但与此同时,现行的以“课程”为主体的课程制教学管理体系,对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产生了很大的阻力,课程制管理在现实的教学体系中很难打破课程间、学科间的壁垒,很难实现跨界融合与协调创新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在现有以课程为基础的教学管理体系中实施项目教学实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需要大学毕业生具备多种知识和技能,设计类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科学,它包括技术和艺术两大学科及其能力要求。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人才培养能力单一、与社会实践脱节等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公司项目的实施情况不了解。以产品设计专业为例,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下,学生大多只注重产品设计的思维方法、表现形式以及产品计算机效果图制作等方面。而面对于企业需求,却极大的缺乏对企业项目的正确认识,无法理清产品开发的实质。主要体现在,如何在产品进入设计之前对其进行规划和定位,以及如何在设计之后进行验证和反思。这一现象以成为普遍的设计教育问题。正因如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传统以“课程”为主体课程制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而今,在学分制改革与大类培养的教学改革大背景下,众多设计类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中都加大了设计基础课程的比重。学生在一、二年级中完成了大量设计类通识课程,该类课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审美能力与设计思维能力。但,较为宽泛的学习内容让众多学生缺乏应该有的专业素养,进入高年级后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同时,基础课程较为宽泛的学习内容,也造成基础课程知识点的碎片化,课程间知识点整合严重不足等问题。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原本计以希望宽泛的学习内容扩大学生眼界,进而提高学生跨界融合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课程制教学管理,让改革与目标背道而驰,与高度综合的设计类教育形成巨大的反差。也造成了设计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脱节等问题。
与此同时,在三、四年级的设计类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下,以“课程”为主体,每门课程专业老师都开展相应知识点的专题训练。由于缺乏整体设计,绝大多数学生都忙于各课程的专题作业,而缺乏对“大设计”的整体思考。以江汉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第六学期课程《家具结构课程》为例。该课程主要以家具设计中涉及的家具材料、链接工艺、结构方式、表面工艺处理等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笔者不难发现,该课程知识点主要集中在“造物”的层面。在“大设计”概念下的如:市场调研、品牌形象、用户体验、商业推广等众多设计维度都不曾涉及。因此,不难发现学生重复设计率高,课题训练完成度低,整体设计宽度与深度均不足等问题。
近年来,各大设计类高校设计专业一直在试图解决以“课程”为主体带来的设计教育缺乏“大设计”意识的问题。在教学改革先驱者的努力下呈现出:工作室制、导师制、课题制教学和工作坊等众多适应“大设计”需求的教学技巧与实践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管理中也出现了设计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结合多位任课教师共同授课等管理方法,在课程间知识点的贯穿与运作中也形成了“课程群组”的教学理念。这些优秀的教学改革案例,也为笔者对设计类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考与借鉴。
“项目制”教学主要是指:将企业实际的设计项目或研究课题通过课程转换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实际设计项目中达到“项目中学习理论,实践中内化知识”的目的。“项目制”教学方法是“产学一体”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延伸的重要方法。“项目制”教学方法是培养设计类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抓手;它是应用型专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制”教学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能力的结合点,成为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与关键。“项目制”是学生了解实际知识、掌握知识技能、培训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企业的实际的设计项目或研究课题,学生可以把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转化为职业素养。同时,还能使学生在项目设计执行过程中逐步适应未来职业需要,巩固自身知识体系,锻炼专业能力,为将来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在“项目制”教学课程设计理念上,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依据,以企业实际的设计项目或研究课题为依托,以各种专题训练为基础。在导师指导下,以“从业”的要求为根据,在项目课题中完成相关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内化。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产学一体的教学科研的组织由一名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具体负责;其研究方向由负责教师的学科特长制定。学生进入项目后,不仅要在设计方向上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深入学习,而且要结合企业实际要求,拓展学生知识体系与知识边界,重点培养学生的“协同性”与“跨界性”。通过企业项目训练将“大设计”理念融入到学生的设计思想之中。
由于设计类专业知识的特殊性,“隐性知识”对于“大设计”理念尤为重要。而“项目制”教学是学习“隐性知识”拓展“大设计”理念的重要途径,经过多轮“项目制”训练学生可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相关设计项目流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从业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同时,“项目制”教学是加强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公司管理者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共同确定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目标,通过“项目制”课程,使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通过深化校企项目制合作,改进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利用企业市场资源,参与教学过程,协助学校实施教学计划。通过有深度的校企项目合作改进教学意见,让企业全面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同时,“项目制”教学也是打通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暨“一教双证”。利用“项目制”教学平台实现“双证融通”,助力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通过项目制平台的建设,以“项目制”教学为依托实现产品设计教学良性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设计类专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等都在推动设计行业的发展。夯实产业链及工业基础,通过设计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最终致力于将中国变成一个设计大国,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