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视阈下安溪县茶旅产业融合模式及策略研究

2019-01-06 17:25许艺娜吴娜培周鹭岚
福建茶叶 2019年7期
关键词:安溪县安溪茶香

许艺娜,吴娜培,周鹭岚

(1.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引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增加农民福祉,党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三产融合,打造农村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在福建,茶作为发展山区经济重要作物,已形成区域性种植和种茶、制茶、茶加工等产业链条,以茶业作为基础产业进行产业融合和链条延伸的态势已形成。安溪作为铁观音的发源地、乌龙茶主产区,在“茶+旅”的业态融合上已经有了先期探索,本文在产业融合理论指导下,对安溪县茶旅产业融合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借鉴参考。

1 安溪县茶旅产业发展基础条件

1.1 茶产业基础雄厚

安溪作为国内重要的产茶地之一,茶叶产值逐年增加,居全国重点茶叶产区之首。安溪现有茶园六十万亩,约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十分之七;2018年茶叶产量8.36万吨[1],全县涉茶总产值增至175亿元,入选“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连续10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2]。安溪茶叶客源市场辐射范围较广,远销国内其他城市还有东南亚地区以及欧美等国,在国际出口贸易中,铁观音出口量达到了一万吨,占比全国乌龙茶出口总量的百分之五十,产量约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十分之八,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称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1.2 旅游资源类型丰富,质量优良

安溪县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旅游资源质量丰富,获评福建省“省级优秀旅游县”,也是“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县”。根据中国的旅游资源普查体系,全国6大类74种旅游资源,安溪县就有6大类41种。安溪县被列入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五十多处,拥有国家级旅游区两个,省级国家风景区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八十四处。安溪县优良级旅游资源整体比例较大,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涉及面较为广泛。空间上大致呈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各乡镇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区域特色显著,有助于形成内部差异发展、全县全域旅游开发的融合发展路径。

1.3 政策环境优越

茶产业作为安溪的传统支柱产业,安溪县积极应对市场竞争、消费多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外压力,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推进茶产业朝规模化、市场化、创新化和多功能化发展,同时,茶乡旅游联盟建立了茶文化旅游合作关系,开展全市旅行社走进安溪茶区,进行考察踩线活动,整合茶文化旅游资源,打造“茶之旅”精品线路,丰富茶旅产品供给。

2 安溪县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2.1 功能融合茶庄园模式

在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安溪县大力推进茶庄园建设,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建设休闲茶庄园。从2011年试点建设至今,建设并注册茶庄园32家。茶庄园模式已成为安溪县茶业和旅游业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依托坚实的茶叶生产基础,充分利用茶叶的观赏性、品尝性、经济性、文化性和生态性等多方面的特性,将茶业业务拓展到食品、健康、旅游、媒体营销等领域,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观光休闲、茶文化体验、茶园生态功能于一体,并向茶叶研发、茶文化推广、教育培训等领域延伸,拓展茶庄园产业链;通过立体挖掘茶叶功能与价值,紧跟消费需求,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游客心理报酬,不断尝试转型调整,赋值茶叶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2.2 茶文化创意园模式

安溪县文化旅游资源多样,有教育、科学、园林、陶瓷、宗教、诗词、歌舞、民俗等,茶文化旅游倘若只是纯粹发展自身文化,而没有与这些文化资源有机创新,这样的内涵就显得比较狭窄,对游客的吸引力度会较弱[3]。因此,衍生了用创意园模式来表达茶文化的新思路,不断创新融入“茶文化+其他文化”创意,使茶文化符号化、形象化、产品化、场景化、活动化、多样化。例如添寿福地茶文化创意产业园,传承了闽南古式大厝风格文化,融入千年古茶树及茶文化,将现代化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出了零排放、亲近自然的茶文化创意园,主要包括文化讲解馆、茶文化体验馆和茶休闲乐园。

2.3 “茶香人家”民宿旅游模式

安溪县在茶旅融合发展过程中,诠释和展现的是人们对健康生态的关注。作为推进茶旅结合的新尝试,安溪县在2016年推出首批“茶香人家”8家,将茶山或茶园附近的条件适宜的茶农村居打造成特色民宿,满足人们对“住茶乡,闻茶香”的原生态茶山生活的体验需求。2018年全县茶香人家增至22家[2]。茶香人家虽以食宿为主体功能,但主要依托茶山环境和茶叶资源而起,且各有特色,如魏荫茶香人家和南山茶香人家主打的是“魏说”和“王说”茶叶原乡,月寨茶香人家主打制茶体验等。

3 安溪县茶旅产业融合问题分析

3.1 产业缺乏生态规划,产业链延伸不足

早期茶园开发欠缺生态理念引导,全垦式开园、单物种单层次的种植模式容易因组分单纯而导致茶园生态条件恶化;茶旅融合过程中因景区宾馆、公共设施、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缺少生态规划以及其现代化、城市化的建设风格,破坏了茶园的生态环境和原生态气息。当前,安溪茶产业呈现出从茶叶种植管理、茶园建设向茶文化、茶旅游的一二三产业延伸融合,但开发的茶旅项目主要集中在追香寻韵的访茶、茶海秀色的休闲等方面,茶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原创性开发创意匮乏,茶服、茶具、茶旅纪念品等衍生品和有独立文化标识的文创产品缺乏,茶餐点、茶园活动、茶园民宿等不能满足游客的深度体验诉求。

3.2 茶旅融合程度低,产品同质性高

安溪茶旅产业的发展总体处于初级阶段,茶旅有机融合不足。近几年来安溪推出的一些茶旅项目,主要是以游览茶园、茶叶加工工艺展览、品尝农家饭为主,多数茶园也只是实现游览观光、购买茶叶的初级形式,缺少一些富有互动性和创新性的体验活动,未充分体现出安溪茶文化的地域特色和茶园的个性化特色。在园区景观营造方面,适当地添加人文景观可以与茶园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但多数茶园在打造园林小品时简单模仿和生搬硬套,既不能点缀和具象农业美学,又不能烘托园区特色,整体概念与主题不突出,缺乏创意。

3.3 品牌营销力度不够,品牌价值感知弱

纵观整个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品牌往往至关重要。安溪茶旅品牌营销力度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市场细分单一。就拿茶产品来讲,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群,往往被商品购物区里琳琅满目的茶产品弄得眼花缭乱,不知所云。第二,缺乏创意营销,相比于省外知名茶业来说,安溪县茶企往往采用传统的营销方式,品牌价值感知弱化,缺少对外合作和跨区域营销。

4 安溪县茶旅产业融合优化提升策略

4.1 统筹规划,健全茶旅融合发展支撑体系

茶旅融合发展离不开制度设计与政策扶持。首先,坚持用制度标准去管权管事管人。保障服务培训,落实服务监督,以此协调茶旅产品的发展,提升茶业与旅游业的产业品质;其次,健全宣传推广体系,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全面开展多元化的茶旅推广宣传。再次,完善配套设施体系。将旅游产业的“食住行游购娱”这六个要素作为切入点,升级产业间的相关配套设施。最后,建立茶旅项目品牌培育体系。

4.2 创意开发,打造独特茶旅观光体验

茶旅的融合发展必须适应当地条件,结合当地茶业特点和旅游业发展,创造独特的茶旅体验,充分挖掘茶园生态资源和茶叶生产的季节特征,开发茶园观赏,采茶,制茶,制茶油,品茶味等旅游体验。如开展茶文化主题活动,利用这些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设计一些茶俗、茶事活动旅游产品,形成与茶文化相关的“风俗游”,发掘茶文化资源的多元价值。茶文化旅游产品不仅体现自身的茶俗、茶礼,还能表现释家文化,游客赏玩茶区田园景色的同时也可以亲身体验禅宗、茶道,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和洗涤[5]。开展不同层次类型的体验活动,丰富茶旅形式,让游客循序渐进感受茶叶的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

4.3 区域协调,形成全域茶旅推广

安溪作为中国茶都,要充分利用区域品牌与当地特色茶产业优质资源,科学合理布局。首先,建立茶叶拍卖中心和检验中心,稳定茶叶产品的销售。其次建立集茶产品展销、品鉴、研发、休闲为一体的推广消费区,扩大茶旅一体化产业服务链,保证服务质量,促进茶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提出要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安溪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产业强劲,旅游资源丰富,茶旅融合发展顺应乡村振兴发展的时代需要。从茶庄园、茶香人家等模式的提出,安溪县已经开始进入茶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时期。安溪县茶业和旅游业融合必须不断创新,挖掘自身茶文化的内涵与独特性,延伸产业供应链,丰富产品品类,从内部强化促进安溪茶旅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集“政府-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力量,营造优良的外部发展环境,内外合力,实现茶旅深度有机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安溪县安溪茶香
浮生遇到你茶香舍
跟妈妈学做菜
游鼓浪屿
做冰镇小吃
预防病毒
四季茶香
懂规矩
安溪寿星爱品茗
来一杯午后茶香
那抹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