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萍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技术推广站,743000)
羔羊痢疾,多为湿热疫毒引起羔羊以剧烈腹泻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病证。现代兽医学认为其病原为B 型魏氏梭菌。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羔羊,以2~3日龄发病率最高。呈地方性流行。
多因母羊怀孕期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初生羔羊体质瘦小,脾胃娇弱,食乳不洁,饥饱不匀,乳食所伤,或气候骤变,湿热疫毒乘虚侵入,致使脾胃功能失调,大肠传导失司所致。
病初精神不振,垂头弓背,不吃奶。随即发生腹痛、腹泻,粪便恶臭,状如粥样,或稀薄如水,色呈黄绿、黄白或灰白,小便短赤。后期肛门失禁,粪中带血,眼窝下陷,很快衰竭死亡。有些患病羔羊,病初呼吸迫促,可视粘膜发绀,口吐白沫,角弓反张,四肢厥冷,多数腹胀而不拉稀,少数排带血样的稀粪,最后昏迷而死。
3.1 白头翁汤:白头翁20g、黄连10g、黄柏15g、秦皮20g。煎汤去渣,候温分2 次灌服。
3.2 郁金散:郁金10g、诃子5g、黄芩10g、大黄8g、黄连8g、黄柏10g、栀子10g、白芍8g,煎汤去渣,候温分2 次灌服。
3.3 石榴皮等治疗羔羊下痢:用石榴皮、白胡椒、肉豆蔻、茴芹籽、荜拔、草果、桂皮、山奈各适量。共研细末,热水浸湿,按10:1 加入三香曲母,充分捣拌密闭,保持20℃左右,过5~6 天,待发出酸气时,按1:3 加入温开水,拌匀密封待用。用时过滤取汁,成混合糊状,每服3~5ml,每日1~2 次。
3.4 黄连酊口服治疗羔羊拉稀,一般2~3 次均能治愈。
3.5 用杨树花煎剂治疗羔羊下痢,煎剂系采用加拿大杨和钻天杨的成熟雄花序干品,加水适量,煎取2 次,每次30 分钟,合并2 次煎液,过滤,使每毫升煎液相当生药1g,即制成100%煎剂。每只羔羊每日1 次经口内服10~20 毫升,连服1~5天。
用杨树花煎提粉(痢消灵粉),每只每次内服2.5~5g,每日1 次,加水内服。
3.6 灶心土、枯矾治疗羔羊拉痢。用灶心土500g、枯矾250g,共研末,加沸水1000ml,用纱布滤过,取汁候温,每只羔羊灌20~30ml,每日1 次,连用2~3日,即可见效。方中的灶心土(伏龙肝),是烧柴草的土灶底部的焦黄土。枯矾的制法:取明矾块500g,放在炭火上直接烧,起初明矾冒泡,要适当翻动,一直烧到不冒泡,明矾呈膨松雪白状时,取出即可用。
3.7 取岩青500g、地榆180g、蒲公英180g、旱蓼180g、拳参500g、胡黄连180g、炒大黄500g、老鸛嘴180g、龙胆500g、藏木香210g,共为细末,混合拌匀。羔羊每头每次3~5g。
3.8 取岩青和三棵针各等量,分别煎煮12 小时,煮时先加适量的水,边煎边取汁、边加新水,直至水变清为止。然后分别用多层纱布过滤,过滤后两液在大容器内混合,搅拌即成黄色混浊液,静置2 天,黄色沉淀物下沉,取上清液加热浓缩至约含原液30%左右,每100L 液体加10~20L、90%的酒精,制成酊剂。另将沉淀物取出用细网滤去余水,阴干或烤干,磨成细粉,又可制成散剂、酊剂,羔羊每次8~10ml。散剂,羔羊每只 每次0.3~0.5g。
3.9 马齿苋、干姜治疗羔羊痢疾。取干马齿苋与干姜以10:1 的比例混合粉末。按每只羊每次2g药粉的量取药加水适量(约15 倍)煮液至2/3 量时加红糖(每只4g)。微温灌服。
3.10 白梅粉治疗羔羊痢疾。用白梅粉(白头翁5份、乌梅3 份、诃子5 份、白术1 份、柿蒂1 份、猪苓1 份、补骨脂1 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口服治疗羔羊下痢,每次5~10g。
3.11 用苦豆子根汤治疗羔羊痢。苦豆子根汤的制备:将洗净、晒干保存的苦豆子根,切成厚约0.5cm 药片,加5 倍量水,装入大瓷盆内浸泡48小时,煮沸40~50 分钟,纱布过滤。药渣再加入原药量2.5 倍的水,煮沸50 分钟后过滤去渣。合并两次药液,用文火浓缩至与原药等重,装入清洁玻瓶中,密封备用。每只病羔1 次喂药6~12ml,每天1 次。
3.12 用马蔺籽治疗羔羊腹泻。将马蔺籽炒黄与精饲料混合,让病羔自食。必要时将药研细,与面粉或青稞面混合,拌成团块喂之。剂量每千克体重10~15g,2 次/日,兔般3~4 天后痊愈,轻者1 天即愈。
本病可使羔羊大批死亡。在治疗方面,白头翁汤和郁金散有较好效果,以上介绍的其他疗法,除供临床验证外,还可采用以下疗法:①土霉素0.2~0.3g,或加胃蛋白酶0.2~0.3g,加水灌服,每日2 次。②磺胺胍0.5g,鞣酸蛋白0.2g,次硝酸铋0.2g,加水灌服,每日3 次。③硫酸镁、甲醛及高锰酸钾疗法:先投服6%硫酸镁(内含0.5%的甲醛)溶液30~60ml,经6~8 小时以后,再投服0.1%高锰酸钾10~20ml,未愈病例,可重复内服高锰酸钾溶液,直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