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熠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畜牧兽医站,743011)
传染性胃肠炎作为生猪养殖常见病,传染性较强,危害性较大。患病猪会出现明显的腹泻、呕吐等症状,因此养殖户要足够重视起来。
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季节主要以冬春季节为主,无论任何年龄,任何品种以及任何性别的猪均可发病,尤其是哺乳仔猪,有着更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就是患病猪以及带毒猪,其粪便、分泌物以及乳汁当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当健康猪在接触到被患病猪污染的饲料以及饮水以及用具之后,就会导致发病,病菌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的。如果是母猪怀孕,其乳汁当中含有大量的病毒,仔猪吸允后即可发病,部分病猪康复后,也会有8-10 周左右的时间带毒。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潜伏期较短,发病猪会出现突然的呕吐、腹泻现象,粪便呈黄色、黄色水样状,腥臭味熏天,并且其中伴有消化不完全的凝乳块。剧烈腹泻导致病猪出现严重的脱水现象,日渐消瘦,尤其是人哺乳期仔猪,极易导致脱水死亡。部分患病猪在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腹泻后体温逐渐下降,哺乳仔猪停止吃奶,口渴,脱水,如治疗不及时在2-5 天内即可导致死亡。近年来,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高发趋势,但是其症状要轻的多,并且死亡率较低,但是会抑制生长发育速度。哺乳母猪大多是仔猪同时发病,泌乳量明显减少,一周后即可逐渐恢复正常。如果是怀孕母猪和公猪发病,个别母猪会出现流产现象,同时伴有轻度腹泻,两周内即可恢复正常[1]。
通过对病死猪实体进行剖检,可以发现其胃部以及小肠出现明显的病变,胃内充满大量消化不完全的凝乳块,胃底黏膜出现严重的充血,并且伴有卡他性验证。小肠中充满大量泡沫以及未消化的凝乳块,呈黄绿色或者灰白色,小肠壁弹性明显降低,肠管为半透明状,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和充血现象明显。
2019年字1月份,我镇张某家饲养的22 头猪发病,养殖户自己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发病3 天后,症状严重的2 头仔猪死亡,养殖户随即前来求诊。通过对患病猪进行实际观察,发现呕吐以及腹泻现象非常严重,粪便为灰白色,有的为灰绿色,呈水样状,同时伴有剧烈的腥臭味。其粪便当中含有一些消化不完全的凝乳块。发病猪体温基本正常,精神状态极差,食欲明显下降,但喜欢饮水,被毛杂乱无光泽,严重的病猪出现脱水。通过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发现主要病变部位集中于小肠以及胃部,结合其临床发病症状,养殖情况以及剖检变化,最终诊断为传染性胃肠炎,随即采用下述方法进行治疗。
5.1 西医治疗
西药治疗可以使用氯化钠3.5g+ 氯化钾1.5g+ 碳酸氢钠2.5g+ 葡萄糖20g+ 温水1000ml,将上述药物融合后灌服给患病猪即可。为了避免仔猪出现继发感染的现象,可以使用磺胺脒2g+次硝酸铋3g+ 小苏打3g,将药物混合后口服即可。或者可以肌肉注射庆大霉素4mg 注射液,早晚各一次。
5.2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可以使用黄连、诃子各10g,黄芩、黄柏各15g,郁金、白芍、乌梅、车前子、茯苓各20g,栀子25g,将上述中草药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要药液后去除药渣灌服给患病猪,每只每次50ml,早晚各一次,连续服用5 天[2]。
首先,为了降低该病的发病几率,要及时的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可以通过全群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最好在秋冬季节接种,每年接种一次即可。针对妊娠母猪,应在产前一个月内进行接种,针对仔猪,应在断奶后一周进行接种。
其次,养殖户要重视起饲养管理工作,及时的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确保猪舍光照通风正常,及时的清理粪污,避免滋生大量细菌,定期做好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健康。禁止喂食一些腐烂发霉变质的饲料,确保饮水无污染,坚持自繁自养,避免疫病的传入。
最后,一旦发现猪患病,应在第一时间内做好隔离治疗工作,并对未发病的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避免造成大面积发病。针对一些病死猪,要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禁止随意丢弃到河流及荒野当中,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及疫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