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视角下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主体性的迷失因由和重塑策略

2019-01-06 17:30:41李文博
福建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全球化价值观民族

李文博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121)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文化开始引领世界潮流,并渐渐成为世界先进文化的“代名词”,中国、印度、日本等东方国家都纷纷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甚至将本国或本民族文化看成腐朽、落后、愚昧、保守的社会文化,这些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文化挑战,并弱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凝聚力和价值引领力。特别是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境遇下,欧美文化无孔不入地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信仰、思维方式等,侵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带来了中国文化主体性迷失问题。为此,应当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出发审视当代中国的文化主体性迷失问题,考察中国文化主体性迷失的历史缘由,探索中国文化主体性的重塑之路。

1 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主体性迷失的时代表征

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等越来越频繁,西方文化以强势文化、国际主流话语的姿态侵蚀着中国主流文化的生存空间,弱化了中国主流文化及价值观的领导地位,导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式微,带来了中国文化主体性迷失问题。

1.1 社会主流文化逐渐式微

在中国文化体系中,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先进时代文化等长期占据文化领导权,共同推动着中国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然而,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境遇下,西方文化以商品输出、文化交流、新闻媒体、影视作品等方式侵入中国,深刻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导致社会主流文化逐渐式微。比如在西方文化影响下西方式的政党制度、议会制度等受到了许多人的热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遭到冷遇;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大行其道,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遭到冷遇;《星球大战》、《复仇者联盟》等好莱坞大片受到青少年的青睐,真正反映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却遭到冷遇,等等。此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价值观还给青少年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导致许多人淡忘了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主流文化的繁荣发展。

1.2 社会文化信仰遭遇挑战

民族信仰是民族文化的价值内核,也是民族文化延续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中华民族向来以仁爱、中庸、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等为文化信仰,并以这种坚韧的文化信仰推动着中华民族繁荣发展。上世纪20年代后,马克思主义思想渐渐融入中国文化体系,共产主义、全面发展、人人平等、自由解放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些科学合理的文化信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但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境遇下,不良思想文化开始扩散,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遭到巨大挑战,比如在西方文化和市场文化影响下,有些人将金钱、权力、地位等作为人生理想,将个人利益至上、唯利是图等作为人生原则,从而迷失了正确的生活方向和价值信仰。再如,在后现代文化和网络文化影响下,崇高、神圣、权威的社会价值观逐渐被解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等变成了某些人的“文化快餐”,这无疑弱化了主流价值观的价值地位,带来了主流价值文化的主体性迷失问题[1]。

2 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主体性的迷失因由

2.1 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

全球化是最大的时代主题,当前的全球化不只是经济全球化,更是文化全球化、价值观全球化、社会全球化等,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强化了中西方文化融合,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精髓,推动中国的文化全球化进程,但是,全球化也给中国文化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比如许多西方腐朽文化凭借互联网、影视传媒等平台传入中国,给中国文化带来巨大的文化冲击。此外,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并未放弃对中国的文化渗透与和平演变,试图以价值观渗透、西方文化输出等方式颠覆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政党制度,这些也为中国文化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被人为地贴上了专制、守旧、落伍、封建的“文化标签”,从而带来了中国文化主体性迷失问题。

2.2 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大的社会任务和时代主题就是现代化转型,这种转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然而政治、经济、文化等现代化转型并不是齐头并进、同步进行的,经济转型、制度转型等发展比较快,而文化和社会转型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4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后,中国在经济方面已逐渐步入了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但是,中国的社会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转型发展仍比较缓慢,尚未形成与市场经济、公民社会、民主政治等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体系,从而带来了中国文化主体性迷失问题。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道德观、价值观等渐渐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但是,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价值观念等还不成熟,缺乏情感认同度和价值吸引力,不能很好地引领社会文化发展,这无疑带来了价值文化主体性迷失问题[2]。

2.3 精神文明建设较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都要硬,但在,改革发展中政府将大部分精力和资源都投放到了经济建设之中,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带来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问题。比如在社会生活中许多人的“钱包鼓起来了”,思想却变得更加空虚了;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很好,社会道德素质却在不断滑坡。再如,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偷税漏税、虚假宣传、盗版侵权、商业贿赂等问题仍时有发生,诚信缺失、信仰虚无、公德意识缺乏等问题也偶有发生。这种精神文明建设滞后问题必然会影响社会文化建设,带来文化主体性缺失问题[3]。

3 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主体性的重塑策略

3.1 强化文化身份认同

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民族成员的文化认同、文化信仰,如果民族成员不再认同本民族文化,那么民族文化将会渐渐消亡。所以“我是谁”、“我应当怎样”始终是民族文化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只有当民族成员有明确的文化身份意识,自觉认同本民族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消解文化主体性迷失问题。所以,应当以文化身份认同为出发点考察文化主体性迷失问题,不断提高民族成员的文化身份认同意识。首先,应当充分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民族成员对优秀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比如应当大力宣传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增强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情感认同度;应当将仁爱、中庸、和谐等传统文化精神融入社会文化建设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民族成员的价值认同感。此外,应当正确面对西方文化的价值渗透。不可否认,西方文化中有许多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成分,但也有许多不合理、不科学的思想内容。所以我们应当辩证看待西方文化,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之精华,将西方文化之糟粕拒之门外。最后,应当深入开展价值观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不断提高社会成员对主流文化的价值认同感,培育社会成员的文化身份认同意识。

3.2 推动社会文化创新

中国文化主体性迷失固然与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冲击密切相关,同时还与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发展滞后有关。所以,应当不断推动社会文化创新,提高社会文化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时代性,以优秀的社会文化来培育社会成员的文化主体性。首先,推动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是永恒的“绝对真理”,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许多传统文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甚至成为社会发展和道德进步的桎梏。所以应当从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出发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形式等,不断提高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性。比如可以将义利兼顾、诚信等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市场经济建设之中,建构以义利并重、诚实守信为内核的市场经济文化。再如,可以将小康社会、大同社会等与共产主义理想整合起来,推进传统社会理想的现代化转型。此外,应当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中国化发展,提高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解释力和说服力[4]。比如应当将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价值思想等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整合在一起,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3.3 优化文化传播方式

文化主体性培育固然与社会文化的先进性、科学性等有关,还与文化传播方式密切相关,只有用普通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先进文化,才能更好地培育社会成员的文化主体性。特别是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境遇下,社会信息泛滥,各种思想观念充斥于网络媒体之中,很少有人愿意将注意力放到晦涩难懂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之上。所以,应当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境遇出发分析文化主体性培育问题,以灵活多样的手段和生动活泼的语言推进先进文化传播,不断提高社会成员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度。比如应当将微信、快手、抖音等自媒体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将主流文化和价值观融入视频、新闻、音乐之中;还可以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等方式传播主流文化,在寓教于乐之中传播主流文化。此外,还应当建立对外文化传播机制,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不断将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培育国人的文化自信心[5]。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中国文化主体性迷失问题日渐凸显,这些不仅影响了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也给国家的文化安全带来许多挑战。为此,应当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出发考察文化主体性迷失的因由,通过增进文化认同、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传播等方式培育文化主体性。

猜你喜欢
全球化价值观民族
我的价值观
我们的民族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新旧全球化
英语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16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4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全球化陷阱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