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西方茶文化背景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结合方式

2019-01-06 17:30:41
福建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译法译者茶文化

井 伟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文化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在英国美国等大国和孟加拉国等小国里都可以见到中国茶的影子,他们对于茶的直接表达方式——茶名的翻译也有许多技巧,像西湖、龙井等以地名为名的茶,英语里大多直接通过意译,“west lake”“dragonwell”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称呼方式,龙井这一地名可能更为特殊,英语中难以理解,也有直接通过音译称为“longjing”,音译和意译是翻译里常见的两种技巧。

1 翻译有关茶道技巧概述

英语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较多范围较广的两种语言,所说到的翻译技巧大多围绕这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翻译为主,以点带面,折射到整个翻译业中来,这如同茶道的文化延伸意义一样以点波面。

1.1 翻译经典实用技巧

英语和汉语在措辞、语法、词汇、表达方式中都有很大的不同,主语宾语和状语那些的顺序放置以及省略与否是最容易让人理解不清的原因,因此,在翻译里,增译法、省译法、鱼钩钓法等使用的很多。增译法和省译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是指在翻译时补充增添或删除一些影响不大的词汇,适应该门语言的语法结构,在汉译英中,增译法使用最多,因为中文里很多都无主语,而在英语语句里,主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翻译时都要补充进去。鱼钩钓法与翻译的顺序有很大的关系,依照翻译语句的语法顺序,对原句里的词汇位置或短句位置调换,虽然词汇意思都明白,但语句的语法顺序摆放好会大大提高翻译的精确度。除此之外,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与重组法也是翻译里经典使用的技巧。

1.2 翻译学的特点特性

由于两个国家历史发展不一,语言的差异更大。在湖南的乡镇地区况且还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更何况两个国家之间,不仅仅是发音不一样,更有受文化差异影响的书面表达也不一样。因此,文化差异较大成了翻译学中的一大难题,也是一大特性,因为翻译里常被用于书面表达、口语表达不一的国家之间。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产生语言的文化环境不同,语言表达自然也会不一样,这也决定着在翻译里,不同的国家语言翻译要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茶文化就是中国著名的文化产业,因此,在翻译有关茶的语句时,会有约定俗成和明目规定的专业词汇。同时,翻译界里对专业性要求也十分高,因为长年的发展不一,翻译面对的不仅只有词汇语法不一样,还有背后的文化底蕴地域风俗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转换和表达里翻译人员要有极强的专业素养才能驾驭好这一职业,避免对词汇的多音多义产生误解,不触碰一些文化禁忌底线。

2 翻译相关理论分析

翻译的实质就是不同词汇的转化,词汇的意思明白翻译便完成了一半。这是早期的翻译想法,但是简单的词汇翻译往往忽略了整体意义,使得精确度很大下滑,所以释意理论的提出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2.1 释意理论

释意理论提出三角形翻译过程,译者要通过在原文词汇理解和语句通顺的情况下,加上译者自己的理解进行补充,释意理论认为译者翻译的是语言文字的意义而不是表面浅显的翻译转述而已。比如,有的译者并未将一百里、人和行走这些词按照原句在英语里的顺序武装起来,而是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在结合语意重新组装句子翻译给外国友人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谚语成语让其他人难以理解甚至产生歧义,释意理论对于译者是不可忽略的指导理论。

2.2 文化翻译转向理论

翻译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从简单的词汇音译到释意理论是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人都是主观的,对世间的一切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作为议员要克制自己对文化的偏见或是喜爱,做到公正客观,不翻译具有引导性的作品。做到客观公正的前提要先能对作品理解透彻,这里就要引述到“文化翻译转向”翻译理论,简单来说,这个理论说的不是如何翻译而是为什么会这样翻译,由怎么做延伸到这样做的原因,延伸到了翻译作品原文背后的文化深度了。由起先的文字翻译转变为现在文化翻译,这再一次说明翻译的存在不仅是为了不同语言之间的交际,进行不同文化的沟通才是翻译的根本任务。英国话剧《唐顿庄园》的字幕翻译从社会发展,风俗习惯和服饰文化等方面了解体会着手,更加深入了解英国风俗文化,进而进行翻译工作,让观众真正了解到原汁原味的英国社会文化。

2.3 认知负荷模型

认知负荷模型是吉尔教授从心理认知出发针对同声传译提出的翻译流程,在同声传译里,译者从听到信息到在大脑里产生短时记忆,再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原句进行另一语言的产出,译者大脑会对自身对这几个环节的熟悉程度进行经历分配,这四个方面步骤就组成了认知负荷模型。这四者的平衡很大程度决定了同传者的效率。现在认知模型理论在同传界里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而且还将认知负荷模型与“顺句驱动”等操作理论结合运用,“顺句驱动”将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似句型与构句手法整合进行长久记忆,在同传里更加高效准确。

3 茶文化背景下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运用

翻译行业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了,成为了我国大学教育里的一个专业。翻译专业对学生的要求极高,不仅要双语甚至多语交际能力好,而且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查询资料的能力。

3.1 翻译研究理论运用在学校课堂

翻译的三大原则是“信、达、雅”,体现在忠实于原文、能准确表达原文都是最基本的要求,这里教学任务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多学习多练习多积累,但达到“雅”的标准,就要求学生能将自我认知和理解融入原文中再翻译出来。最开始翻译理论是“直译”和“意译”,随着文化全球化,许多顺应时代的新的翻译法则不断涌出,翻译界开始看重译者对原句文化深度的挖掘。好的翻译成品会带给大家更多的视觉盛宴和奇妙的文化品味。如,释意理论和文化翻译转向在高校教学里得以投入,在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翻译职业素养,对原文背后的茶文化风俗进行探究理解,作为茶文化传播的桥梁和渠道,若是自己都不能很好地理解茶文化,又如何承担起一个桥梁的作用。

3.2 对外茶叶贸易中的翻译理论

对外茶叶贸易中的翻译大多都会学习专业的商务外语,商务外语的作用除了沟通还有商务礼仪、谈判用语和达成盈利。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双方的茶文化背景不同,这使某些特定的词汇成了禁忌,译者在翻译前应当对双方的国家茶文化背景进行了解,赋予了翻译更多文化情感。同时信函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十分常用,信件的语言表达一定要严谨准确,内容上需要清楚简洁,言简意赅不要过分修饰,这些都是翻译理论中直译的体现。在商贸信件里通常会有许多专业术语、行话、缩略词,比如“报价、发盘”在英语里用“offer,quotation”表示,而这两个词汇常见释义是“提供,行业”之意,在商贸中又有指定意义,因此对译员的茶文化专业涵养要求十分高。

3.3 茶文化会议会面中的场合翻译

大型茶文化会议中的翻译属于同声传译的一个范畴。同书面翻译的三个原则不同的是,口译三个原则是快准顺,熟练运用好认知负荷理论,便能达成快速这一原则。由于人在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两种语言中具有一定相似性,顺句驱动利用不同语言之间的共同性,总结出了高效的模板,大大提高了同传的效率。同时,意译法也使用十分广泛。如,在翻译时会有一些茶叶词汇之间并没有关联性和形象性,甚至茶语对英语茶叶词汇翻译出了另种意思,这时就会采用意译法,选择一些更能切合原文茶境语义的词汇进行翻译。

4 结论

中西方茶文化背景下的大背景是文化发展趋向世界化、交流世界化的趋势,翻译这一桥梁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也由最初简单的字面文字翻译发展为注重深度的文化翻译,这些释意理论的文化翻译理论如砖瓦一般,完善和巩固翻译这座桥梁,让世界的文化交流更加畅通,促进各国文化继续昌盛发展。

猜你喜欢
译法译者茶文化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26
茶文化的“办案经”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2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外语学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正反译法及其原则
海峡科学(2011年10期)2011-03-22 02:45:00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
外语学刊(2010年2期)2010-01-22 03: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