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昊俊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重视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而高校自然就成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基地。可以看到,现阶段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也非常的落后,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在创业过程中也出现效率低、成功率低等问题。随着高校的发展,现如今其也越来越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甚至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创新教育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关键,同时也是对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
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让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各行各业对就业岗位的提供也变得越来越少,但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处于直线上升的状态,无形之中就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1]。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开始提倡创新创业,而各大高校也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并开展了相应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建立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而且还能为社会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岗位,从而解决我国就业难等问题。
学生所掌握的各种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都是通过课堂学习来实现的,所以教师教学方法的优良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创业兴趣。现如今各大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都非常单一,而学生在这样枯燥、乏味的课堂上学习自然会产生消极情绪,严重时还会出现一定的抗拒心理。如高校不能及时解决,那么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从而让学生逐渐对创业失去兴趣,让创新创业教育体停留在表面。
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不但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而且还能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2]。但从我国高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来看,其并没有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这就导致教师无法明确自身的岗位责任与工作任务相关工作的开展也非常混乱,即出现人力浪费等现象,也直接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质量。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所以教师也必须要重视实践课程的落实,而建立创新创业平台则可以让学生之间能够互相交流经验,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丰富学生的创业经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从当前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来看,很多高校都还缺乏相应的教育实践平台,导致学生的创业环境非常不理想,学生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到一起,从而也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我国高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这方面的教师自身经验也不是很丰富,导致在处理各种事情时没能考虑到位,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其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由于受到自身知识的限制,导致其不能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引导,也影响了学生创业的自信心。
大学生身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其这一年龄段也正好处于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即自身的创业激情是非常高的,但由于还处于是高等教育阶段,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也非常薄弱[3]。其次,大学生因为没有接触过社会,所以对于创业团队管理的经验也严重不足,自身的抗压能力也不强,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全面等等。这些问题都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现如今我国各大高校也纷纷意识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还有少部分高校创业人才教育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即没有建立完善、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所以,为了解决这一现状,高校就必须结合实际来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然后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其次,除了课堂上的教学,教师也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经验,而且还能明确他们的创业思路,让学生能更积极、更主动的投入到创业工作中。当然,建立相应的公众号平台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教师也能实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实现创业资源的共享。
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师资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来看,其可以建设由思想、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师资队伍,然后利用社会的创新资源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成功率。所以为了保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稳定开展,高校就必须要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因为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能力,其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其次,高校也可以定期邀请当地的成功创业者到校为师生进行引导,这不仅能提高学生自身的创业信心,而且还能让学生少走很多弯路,当然教师自身的态度也非常关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量的新型技术也开始被广泛的使用到各行各业中,其中的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高校必须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意识,可以将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到一起,也可以让教师积极参与到实际创业中,这样不仅能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如今我国各大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都出现了相同的问题,即管理制度不完善。所以,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质量,各大高校就必须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创新创业管理制度,可以适当借鉴其它高校的成功经验,然后结合实际来设计相关内容,从而保证管理制度的科学与规范[4]。其次,管理制度的健全不但能明确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责任,而且还能更科学的引导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提升高校自身的教育质量。
高校要想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其就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方案中建立8个学时的教育模块,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一个专门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并调动起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第二,可以在新生入学时对他们展开创新创业启蒙教育,可以聘请优秀的创业家或当地成功企业来对学生进行讲座,即主要讲授一些现代创业优势与社会发展状况,如条件允许也可以邀请新生到创业基地进行参观,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第三,需要设立SYB创业培训班,目的是为了给那些已经拥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指明方向,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并为他们提供完善的创业规划与相关实训。第四,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创新创业交流会或讲座,然后邀请相关专家与成功创业者来向学生传授经验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而且还能保证创业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近些年我国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也非常了很大的变化,即整体的毕业人数也突破了历史,但社会就业压力也因此有了大幅度的上涨。现如今大学生创新创业已经开始得到了国家部门与社会人士的关注,目的是为了通过创业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也会成为高校解决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所以,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但能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而且还能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降低社会的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