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理念下的中职茶文化英语微课教学

2019-01-06 17:30:41马越雁
福建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茶文化课件混合

马越雁

(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河南郑州 450000)

1 混合式学习理念下的传统文化英语教学

1.1 混合式学习理念概述

混合式学习指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与互联网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其理念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并源于E-learning的学习机制。混合式学习最初由大卫库伯的《Learning circuits》学习圈理论提出,其融合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杜威和皮亚杰的教育理论。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下,各院校将混合学习基础理论泛化。现代混合教学理论不仅包含了传统学习方式和现代在线学习手段,还将其余实用性学习理论融入混合学习的实践中。例如在学生的线上学习时融合洛扎诺夫的社会学理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我选择和自我梳理能力;在线下学习时将翻转交互法和情感体验教学法融入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现代混合式学习模式将“线上”和“线下”作为两个主要机体,将其余有效学习理论有机填充,从而实现复合型高效混合学习体系。

1.2 茶文化英语教学价值

我国自深入改革以来,数次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核心价值观中的思想道德标准,也全部都是源于传统文化的精神而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被称为“传统文化的代言人”。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研讨班上提出,要将传统文化从立足本国且面向世界的文化传播出去。茶文化的茶道思想与传统儒道思想与“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的精神相契合;饮茶文化蕴含的医学思想与我国传统中医思想相关联;各民族不同的茶民俗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传统印记,代表了时代历史的变迁。现代茶文化流行以来,茶叶具有经济价值,以茶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输出更具有可行性。基于茶文化丰富的历史哲学思想与商业经济基础,茶文化的英语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还能让中职学生以职业对口的形式,针对性的进行茶语言教学,从而提高学生个人英语实用价值及个人传统文化素养。

1.3 微时代课程应用模式

微课同混合教学模式一样,也是E-Learing发展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微课运用现代各类高科技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呈现碎片化的学习内容,以“微课堂”的形式构建教学数字资源、创新学生学习模式。微课在混合式学习理念下,将“微课堂”拓展到“微校园”,即将课堂的资源信息拓展到混合模式教学的“线上教学”部分,让学生在课上和课下都能够接收微课的碎片化知识,从而将英语知识以全面覆盖的方式渗透到学生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微课以课堂案例教学片段为主,以与茶文化英语教学相关的素材课件、教学测评为辅。微课教学片段时长最低两分钟,最长也不超过十分钟,因此相较于传统课堂来说,是“碎片化的微型教学片段”。微课目前主要以教学案例分析为主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并作为辅助教学课件资源,应用在学生的课下作业中。

2 混合模式下中职茶文化英语微课教学困境

2.1 微信息资源采集更新不足

微信息的资源课件具有多维性、大众性和广泛性。以茶文化英语教学为例,教师不仅要对各类的茶语言英语翻译及文化案例进行采集,还需对各民族小众茶文化的风俗文化、哲学精神内涵进行文献采集和背景教学,才能使中职学生在学习茶语言英语时,对其语言的翻译把握更加精准,对茶文化商用英语的理解能力更加深入。目前,茶英语微课的课堂教学案例大多千篇一律;混合教学理论融入后,学生的课下网络微课资源也十分缺乏。除部分茶乡高等院校的茶文化信息采集较为丰富外,其余省市中职院校对茶文化的信息采集设备及项目较少,茶文化英语的教学重点放在“英语”上,忽视了“茶文化”的主题。随着茶文化的流行发展,网络流行茶语言与时俱进、创新茶风俗和茶文化层出不穷,传统茶语言的微课视频更新不足,资源信息较为滞后,阻碍了中职学生对茶文化英语多层语义的及时把握。

2.2 微课堂教师掌控能力有限

微课是近年来互联网兴起下才出现的授课模式,其发展时间较短,课程体系也正在不断的完善摸索之中。混合式教学理念融入后的微课教学模式更具有创新性,教师也多是初次以此模式进行教学,因此会出现课堂掌控能力不足、教学效果不增反降的现象。对于茶文化英语的课程视频教学脉络,中职教师多以融合式的教学模式,将茶文化课件、英语语言课件交叉教学。其目的原本是让学生共同学习两者的知识体系,但微课资源滞后及交叉课件内容混乱,使学生对微课教学理解度降低,甚至会扰乱学生原本的主体英语语言思维。在此教学困境下,许多教师开始采取先打基础、后插课件的模式弥补原本教学体系的不足。中职院校也在不断以教师培训的形式巩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对于混合教学模式下微课体系的把握水平。

2.3 微教学线上线下配比不均

教育部《关于申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课题的通知》下发后,中职院校对于微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教师对于微课教学的把握程度不足、微课的试行时间较短,因此,各中职院校对于微课教学线上线下时间配比不均。其一,体现在微课的教学时间过度占据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时间上。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微课的课件视频占据基础课程的三分之一。而在课下,微课几乎占据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所有时间。在有限的课余时间内,学生对于基础英语的背诵、训练时间被缩减。另一方面,混合教学理念的基础应当是“正式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而微课的出现,虽方便了师生交流,但却让线上网络教学占据了过多学习时间。线上线下的教学时间配比不均,师生关系和实际互动频率较以往有所缩减。

3 混合理念下中职茶文化英语微课教学创新路径

3.1 混合文化教研弥补小众视野

面对微信息资源采集不够、数据更新不足的情况,中职院校以文化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弥补小众茶文化信息不足的困境。“文化混合式教学”得到“互联网信息混合式教学”基础理论的启发,将茶文化、汉语言文化和英语语言文化进行课堂混合教学和课下研讨教学。基于茶文化古文语言的文学性,因此,将汉语言文化作为中职院校英语微课混合文化的一部分。首先,在课堂上,利用传统文化的微视频片段和茶文化的微课件,作为案例分析穿插在课堂英语基础内容的教学中。通过茶文化思想在普通英语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学生可循序渐进的了解茶文化思想。其次,在课下的线上网络教学中,教师将汉语言文化的部分基础理论进行讲解。汉语言文学作为高校基础教学,其微课的课件覆盖面较广、课程体系较为完善。学生从体系化的汉语言微课中,对茶文化的小众词汇、茶文言文语言和中华传统文化语言历史有所了解,从而能够更好的对茶语言的英语语义进行翻译和辨别。最后,在多重文化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将小众视野下的茶文化、茶习俗等茶语言元素与学生共同研习探讨,在实践中开拓中职院校的自有微课体系。

3.2 信息混合共享重构生态型课堂

在混合学习理论与微课教学共同创新了教学方式的同时,中职院校的教学主题理念也需随着形式的创新而不断发展。对于教师微课教学掌握能力不足的困境,以及中职院校教学“职业针对性强”的特征,教师可应用信息混合共享模式,重构线上线下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旨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体性格,培养具有创造力和个性化的学生。在茶文化英语微课视频资源不足的当下,让学生自己去创建微课视频、微课课件,将学生的微课信息融入课堂教学中,甚至让学生用英语口语自己进行课堂十分钟的微课视频讲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制作微课视频的同时,提高对茶文化英语的理解力和英语口语能力。学生在制作微课课件时可通过与教师的线下交流,保证课件的教学有效性,还能够以此促进师生关系。

3.3 双主体混合育人优化师生关系

中职院系生态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理念下,除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外,学习主体也需多元混合,从而以更加完善、多维的创新角度不断更新中职院校微课教育体系。从中职院校对教师的师资力量培养可知,教师也是微课模式的学习者,也是茶文化英语语言的学习主体。因此,将教师与学生作为双主体进行茶语言的共同研习探讨,以翻转理论和信息交互理论,将育人从单向关系转为双向互动关系。基于此,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平等,学生对教师的压力感和排斥感转为同阵营的亲密感。师生作为共同主体同时构建微课的多元创新学习模式,学生的茶文化语言创造性思维也在师生关系的优化中不断提升。

4 结论

在中职院校微课模式发展趋势下,必须以更加个性化、创新化的方式对接微时代的课程模式。将课程标准在多元主体的背景下,不断进行开放性的完善,方能让中职院校学生更好的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以创新视角将茶文化英语语言不断弘扬发展,以契合时代性、文化性和语言性的标准下推动传统茶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猜你喜欢
茶文化课件混合
混合宅
现代装饰(2022年5期)2022-10-13 08:47:36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26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2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油水混合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混合所有制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