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倩如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茶文化发展历久弥新,在其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兼收并蓄了各个领域的优秀文化,其文化底蕴与思想内涵因此愈发丰富。而其思想本质中的“重德”理念与中华文化重德修身的理念具有共通性,因此为茶文化思想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可结合茶文化思想创新原有德育理念,满足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目标,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德育教育是小学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方式之一,在小学阶段具有启蒙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育德”“育人”,应坚持“育德为首”“育人为本”教育理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育德”“育人”是现阶段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德育教育是其理念落实的重要载体。而小学生存在心理生理尚未成熟的特点,其良好的三观尚未确立,因其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所以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在校期间的所见所闻息息相关。因此学校在校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学校德育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小学德育教育以德育理念的单方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收德育教育知识,缺乏与之生活相关的元素帮助其理解与运用。同时由于00后学生的性格特点更加明显,但学校的德育教育内容并未因此而变,然采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导致德育教育内容与管理方式与时代脱节,不能够适应当代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此外部分学校采取单一的一刀切式集中管理模式,导致德育教育工作如修剪花草般简单粗暴,缺乏人性化的特点,反倒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因此无法形成全面的核心素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宝藏,为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目前德育教育工作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加工与创造,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了解,加之网络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对学生的侵蚀,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受到了影响。此外由于德育教育内容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导致德育教育的内容不够全面,德育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
茶文化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茶文化兼收并蓄儒家、道家、禅宗等百家思想,因此涵盖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在中华民族传统的礼仪、道德、情操上都有所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和谐”、“友爱”思想。茶文化吸收了儒家“中庸和谐”,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要求做到待人礼貌、诚信,实现互敬、互爱、互助的大同世界。因此茶文化以“和”为核心思想,以“和”为道德标准。
第二,“致和”、“导和”思想。茶文化兼收了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因此创设了“致和”、“导和”的思想。与儒家的“和”思想不同,道家更注重与饮茶之道的和谐相融。
第三,“宁静致远”、“专心静虑”思想。茶文化与禅宗的“普度众生”思想进行了融合,形成“宁静致远”、“专心静虑”等思想,超脱凡俗、忘却自我,追求身心合一的境界。
新课标下的德育教育,是要创新德育教育形式,转变德育教育思想,要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即从原有的填鸭式模式的理论灌输是,转变为由学生在具体情景下通过思考、分析尊重通过自我学习与反思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良好的核心素养是指,具有不断提高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能力,不断约束并形成符合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礼仪”,做到知书达理,明辨是非。
从上文中我们不难看出茶文化思想与现代德育教育的思想具有很多相通之处,将茶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有机融合具有其可行性。首先茶文化与德育思维十分相似,德育思维主要体现在崇德重礼、推陈出新、松紧有度等多个角度。茶文化德育思维中最重要的组成因素是“茶德”思想,强调饮茶的人要具有情操修养,严格约束自身言行举止,使自身符合“礼仪”的要求,通过不断提升自我情操修养,升华道德品质,使自身德才兼备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这与崇德重礼思想符合。在推陈出新理论的应用上面,德育教育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与时代相符合并不断推陈出现,茶文化也是如此,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茶文化被赋予了不同时代的不同含义。在松紧有度方面,烹茶要掌握火候才能保证茶具有最佳的饮用口感,教学管理工作亦是如此,不能够如隔靴搔痒,亦不能如暴风骤雨般,导致德育教育或者“过火”或者“夹生”。
为促进茶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有机融合,发挥茶文化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应分析德育教育的现实需求以及现状不足,以此为据融入茶文化理念,使茶文化思想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并有效发挥其重要作用,实现小学德育教育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目前德育教育的现状如上文所述,理念与方法陈旧,缺乏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入。因此要依托茶文化不断加强传统文化文化的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自信,自觉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侵害。并以此为基础上,将茶文化思想中的“和谐”、“友爱”、“致和”、“导和”、“宁静致远”、“专心静虑”等思想内容与德育教育理念与实践相融合,扩充德育教育的理念,并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寻找并利用茶文化思想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
德育教育应当追随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茶文化思想的有机融入。首先教师应转变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利用情境教育法、游戏法等实现课堂模式的创新,发挥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作用。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贪玩爱闹,情景教学法与游戏法与之性格特点十分契合。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了解茶文化,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对良好思想品格的认知,使自身能够在生活与学习中自觉遵守德育教育的要求,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配合程度,减轻德育教育的压力,发挥茶文化思想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在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介绍茶文化思想,使学生加深对茶文化思想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教育的热情,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如,开展茶话会、茶文化主题班会等,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茶道精神、茶文化精神的培养与巩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深化德育教育的教学成果。
面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教师要进行差异化的教学,使德育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与科学性。例如,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德育措施,让孤僻的同学与开朗的同学结成学习小组,通过分组学习实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培养同学团结协作精神。实现茶文化“松紧有度”的教育思想。
综上所述,将茶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相结合是德育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实现了小学德育教育形式与理论的创新发展。但德育工作并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项漫长的教育工程。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势必会发生新的变化。因此德育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与德育理论的先进性,通过阅读教育学、管理学等名家名作,做到终身学习,保持自身理论的常换常新,用先进的理论与科学的方法不断促进小学的教育工作地开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