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建国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 132200)
根据国务院文件国发【2019】4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而且继续强调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落实全员轮训制度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是在强调我国的高职学生培养要向实用型发展,尤其是对于培养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高职学校来说,要适应新型作业模式下的生产标准,要跟上铁路动车及一带一路的需求和发展步伐,让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尽快适应,就一定要从高校教师抓起。
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来说要进入自己的模式和发展轨道,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现状的道路,解决自身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铁道交通控制类高职学生来说实践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学生毕业后是否能跟现场的生产岗位堆积,是否能够直接胜任生产岗位的需求。因此,为了使课程体系能够适应铁路作业模式,在校期间就培养出适应铁路作业模式的“三新人员”,减少甚至取消现场的过度培养,减少企业的教育成本,使之无缝完成铁路现场与学校的人才对接。更主要的是,铁路企业已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创造效益”上来,已经大面积的进行类似“工、电、供”综合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改革。而且在技术上我国铁路已经进入到智能运输、无人驾驶、全能控制等高科技领域,那么为铁路企业培养人,怎样为铁路尽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了现实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结合教师实践教学职业素养的现状,明晰高校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努力方向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性问题。
从国家层面发布的今后教师招聘标准,以及铁路维修一体化改革,不难分析出,高职类学校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多么重要。但是,我国现在教师结构的现状还远远不能及时适应当下人才培养要求,从现在高职学校的人才引入机制上分析,往往会把学历放在首位,要求的在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即使是要求有现场经验5年以上也会同时要求学历是全日制本科。受年代影响,在铁路现场工作的全日制本科(研究生)人数有限,且表现较好的会受到现场的重用,所以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师大都是直接从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学历条件上引人,这样就造成了高校教师队伍主体是一些直接来自学校的人员,这些人存在的特点是“有学历、没经历,有想法、没经验,有理论、缺实践”,就拿铁路类高职学校的这些主体教师来说,有如下的几个特点。
缺乏铁路现场工作实践经验,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成果大都以赋予导师,而且研究的内容讲究“高、大、上”,其实现场生产实践要面临的问题差之千里,尤其他们学习和工作的地方还是没有离开学校这样的环境,而对于铁路类高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直接面对铁路的安全生产,直接服用铁路运输,要去解决铁路的实际问题,这些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充分的铁路现场工作经验和经历。
存在以“学历代经历”行为,由于教师习惯性的获取知识方式,使很多人大都没兴趣去体验现场实践,即使按要求到现场去参加锻炼,也很难安心踏实的在某一岗位“坐下来”,更多的只是了解一些“皮毛”,缺乏“内实”实践经验,况且铁路现场迫于安全的压力一般不会安排这些“局外人”到关键生产岗位和主要的工作项目中。这些因素都造成很多教师愿意根据手中的教材讲课,没心思去深研究实践动手能力,习惯用“一书当关”的方法推进教学;
没有长期的教学经历自然无法连贯铁路知识,造成知识不系统、前后脱节、一知半解等诸多问题;当然对于些教师来说没有在铁路工作过,尤其没有全过程的关注过铁路的工作项点,比如施工、维修、测试、巡检、应急等等这些事情都有所经历,而且这些项点中的包含的项目更是千头万绪。所以没有经历过这些作业的人很难弄懂当中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势必造成现场实践知识能力无法连续和系统。
个别人存在抵触的情绪,因为无论是到现场参加学习还是在学校教授实训课,与按着书本讲理论知识相比都困难的多,对于类似实训教学这样“脏、累、乱”的教书方法,既不习惯、也不喜欢、还不主动,大多数人一时难以改变自己的想法,都想拥有自己的“自留地”,存在“会啥教啥”的心里。而从人才需求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就是要有较强的动手作业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长期的教学经历自然无法连贯铁路知识,造成知识不全面、前后脱节、不精彩,更谈不上精品。
铁路企业各工种间专业性很强,在现场也缺乏精通专业的人才,这样对于高职学校要从现场聘任有能力的兼职教师就更加有难度了,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场关键岗位人员才能接触到核心技术,而关键岗位人员有忙于现场生产。二是学校受制度的制约无法满足现场高水平兼职教师的合理经济需求。三是在校学生的技术水平与现场技术人员不好匹配,兼职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校学生不好合拍。
就拿铁路改革来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对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之后铁路就开始筹划改革方案,比如“工、电、供”综合一体化维修模式,2016年开始进行试点,2017年进行了更大范围的推开,近两年更是全国范围内全部实施,而且很快还要扩大到普速铁路,扩大到“机、车、工、电、辆、供”等所有工种,站区化管理模式也是今后改革继续推进的方向。那这些“范围大、推广快、变化多”的企业改革特点,都给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带来了新的考验,面对企业用人质量和数量的双重压力,要求高校教师快速转变,抓住当前用人市场的需求,提高自身能力,培养出“实用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从而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发现问题出现在制度、资源、认识及思维几个方面,经过近一步探讨,建议及时采取如下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3.1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在教师引进上下功夫,坚持高校教师有一定的现场经验。
3.2 深入开展对教师的专业培养,积极组织走访和学习,教育教师学习实践运用知识,懂得“高职学校学生实践培养”的重要性,时刻树立实践教学至上的思想。
3.3 实施合理的考核,尽量做到专业技术与收入挂钩、实践教学效果与评价体系挂钩,合理使用淘汰机制,增强人员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
3.4 把住教师引入关,强化教师思政水平,坚决倡议坚持“金课”理念,提倡工匠精神,以“鲁班工坊”“天佑课堂”“思专结合”等形式,教育和引导教师走实践教学道路。
3.5 针对现在兼职教师上存在的问题,开展更好的校企合作或产教融合项目,通过提高兼职教师待遇、增加兼职教师交流等方式化解现有的问题。
3.6 高校教师要立足于企业看教育,以现场用人为依托,快速转变观念,完成知识储备、个人素质、教学内容等各方面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