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玲
(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农业农村局渔业技术推广站,731600)
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病主要发生在成年奶牛,尤其是3~6 胎的高产奶牛产后1 个月内易发生。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尿、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死亡率较高。病畜多伴有一定程度的贫血。由于该病发病急,病势发展迅速,治疗不及时或错误诊治,患牛通常在2 天~3 天死亡。笔者就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 对该病的中医治疗做一论述,供大家参考。
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由于饲料中磷含量低所致,如采食大量含磷较少的十字花科植物(如油菜、胡萝卜和甜菜等),天气干旱和施磷肥过少导致饲草中缺少磷,多因产前使役过度,饮喂失调,畜体虚弱,加之产后元气亏耗,宫体尚未复旧,而致气虚失摄,血溢胞宫而发本病。
牛突然发生血红蛋白尿,颜色由淡红至紫红色不等。从阴道流出暗紫色污浊液,或带有黑色血块,患畜精神沉郁,回头顾腹,时有轻微腹痛,若血瘀化热,则体温升高,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口色赤红,脉象洪数。
中兽医根据病因、病理,将尿血分为以下几种:
2.1 心热尿血
其症状是小便赤红或带鲜血,有时可见小便淋漓不畅。
2.2 伤肾尿血
患牛小便带血,血色鲜红。行走弓腰,触压腰部,病牛疼痛。严重时,蹲腰努责,排尿困难,有时排出黑色血块,后肢无力,体瘦毛焦。
2.3 脾虚尿血
患牛排尿无困难,尿血开始淡红,以后呈酱油色。
根据临床症状,股内侧和腹间的颜色变为淡红或苍白色,血液稀薄,凝固性降低,镜检白细胞增多,可做出初步诊断。
4.1 当归60g、川芎45g、桃仁30g,炮姜、炙甘草各24g,蒲黄、五灵脂、延胡索各30g,水煎,加黄酒200ml,混合灌服。如身热、口红,减炮姜,加生地、牡丹皮、酒黄柏各30g;如小便淋漓不畅,加滑石、木通、石苇各30g。
4.2 鲜生地120g,大、小蓟各60g,水煎内服。治心热尿血。
4.3 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口流清涎,步态不稳,肌肉颤抖,四肢不温,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沉迟。回头顾腹。方用:桂附理中汤加减:香附、木香、厚朴、当归、干姜、青皮各30g,肉桂、红花、甘草、赤芍各15g,白酒500g,炒盐80g 为引,煎水分2 次温服。再以补中益气、通乳的方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陈皮、前仁、当归各30g,通草20g,制香附40g,煎水2 次分服,并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添喂精料。
4.4 当归60g、川芎40g、赤芍40g、五灵脂40g、蒲黄40g、香附60g、延胡索50g、没药40g、益母草50g、桂枝50g、茯苓40g,如正气虚而邪气甚者在上方基础上加党参、白术、黄芪。
4.5 黄芪60g,熟地68g,桔梗32g,党参67g,当归64g,茯苓70g,川芎65g,白术69g,甘草32g,大枣(去核)160g,生姜80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一次内服。
4.6 蒲黄30g,当归37g,秦艽36g,红花24g,车前子34g,甘草20g,栀子30g,大黄23g,花粉30g,共研细末,用青竹叶煎出的汁冲调,一次内服。
4.7 血余炭45g、棕榈炭50g、阿胶60g、蒲黄(炒褐色)50g、炒地榆炭45g、芥穗炭40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候温1 次灌服,1日1~2 剂。
4.8 用地榆90~120g、棕榈炭60~90g、 黄芪60~90g、阿胶30g、艾叶30g、益母草24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加强词养管理,合理调整饲料配方,日粮营养标准应按母牛需要量供应, 给予全价饲料,适当补充含磷丰富的饲料,如豆饼、花生、麦麸、骨粉等,不宜过度挤奶。对缺磷的土壤要增加施磷肥。适当控制十字花科饲料的喂量,并要与其他饲料配合伺喂。在冬季,每日适当补加骨粉50g 或麦麸500~1000g。
治疗本病,也可采用以下药物:①0.1%盐酸肾上腺素5~10ml,皮下注射。②安络血5~20ml,1次肌肉注射。③白明胶12~20g、 生理盐水400~700ml,作成溶液,灭菌后,静脉注射。④麦角20~25g、麦酒500ml,麦角压碎后混合,1 次内服。⑤1%刚果红水溶液80~100ml,1 次静脉注射。⑥维生素K350~200mg/次,肌肉注射,1日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