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添
(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在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中,人才的培养重点是应用、技术和创新三个方面。在现代教育理念中主要是在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人能力。应用型“英语笔译”可以理解为应用型翻译人才,就是指能够将翻译的相关知识应用到工作中的人才,应用型人才翻译需要具有足够的翻译技能和知识,还要拥有较丰富的翻译经验。
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视角下的“英语笔译”课程建设要通过教师将翻译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励学生在知识的收获中不断汲取实践经验,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英语笔译”课程建设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因此对于“英语笔译”课程的内容设计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在课堂教学中以翻译理论为重点能够为学生的翻译观念树立良好的认识。翻译理论是指从宏观上针对翻译中所存在的方法、作品的整体性、翻译效果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学生通过查找课前资料知识和教师课堂知识的讲解,从而进行对翻译理论内容的掌握了解。
英汉两种语言无论在句意、语法、词组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英汉在翻译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疑难点,需要应用电子工具帮助解决,例如倒桩法、转换法、倒置法等。在课堂教学中强化翻译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熟记翻译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对于常出现的固定句式、语法结构等语句熟练的翻译过来。
在英语翻译中要对各种题材内容做到完整性的翻译,让学生针对各种题材内容进行分析和练习,并总结在翻译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从而寻找例题中的规律性。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找出适合一定环境的语言方式。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翻译工具的要求也在提高,传统的翻译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因此在翻译工具中融入一些科技的应用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生活中,电子工具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很多实际性的翻译难题。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推荐一些翻译工具,例如在线词典、术语库等等各种电子翻译工具,激励学生使用电子翻译工具,这样能够提高翻译的质量。
现在“英语笔译”课程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学生在课程中对于英语笔译的学习程度还是不够深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强,教师在教学上没有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学生对翻译理论知识的方法也存在认识上的短浅。因此,在“英语笔译”课程建设中要将教师与学生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学习知识、共同进步,才能改变这些问题的存在。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互动。在英语笔译教学中互动是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和积极性,将学生的被动改变为主动性学习。在任务型互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要指导者,以学生为主要核心,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堂任务的兴趣和喜好,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在课程教学中,不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采用教师启蒙式、引导的方式,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得学生受到启发和引导。从而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即刻的思考解决,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性归纳,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水平。
在教学中,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较复杂的疑难问题,这就需要同学之间进行共同讨论,对于这种情况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是将学生变为主动听课,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问题分析、解决方面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日志的记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熟记,将日志化应用于翻译教学中,要求学生记录自己每天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及怎样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最终的归纳总结。翻译日志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在课程中所存在问题,可以通过翻译日志中的语言方式、翻译能力、专题知识等方面进行不同深度的发展,日志化翻译更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问题,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
翻译教学方法需要以翻译理论作为基础,要遵循翻译过程中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核心,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积极性,同时需要重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中要灵活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激励学生用适合自我的方法学习翻译,教师也要加强“英语笔译”课程教学的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将“英语笔译”的作用充分发挥,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