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璐 何若苹(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何若苹主任中医师系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硕士生导师、传承型博士生导师,从医30余年,临床擅治内科、妇科及各类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随何师侍诊学习,获益良多,现将何师运用癫狂梦醒汤经验浅述如下。
癫狂梦醒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癫狂一症,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作梦一样。”主治气血郁滞,痰浊内蕴之癫狂一证。该方由12味药组成,方中重用桃仁为君,臣以赤芍加强活血化瘀之功;气行则血行,“气血冲和,万病不生”,故以柴胡、香附、青皮疏肝理气共为臣药;佐以陈皮、半夏燥湿化痰,紫苏子、桑白皮降气宽中,大腹皮消气散滞,符合“治痰先治气,气通痰自消”之意;木通一味上能降心火除烦,下能利尿、通利血脉,适用于实邪所致的经脉不通、气化阻滞诸证,然因我国商品木通主要是马兜铃科关木通,具有一定的肾脏毒性[1],临床上非必要时何师多去而不用;甘草味甘调和诸药。纵观全方,温凉并举,气血并行,痰瘀同治,化痰而不燥,行气以通经,共奏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豁痰开窍之功。
何师认为癫狂梦醒汤的主治不仅仅局限于“癫狂”,尚可运用于更年期综合征、严重失眠、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神志病证。朱丹溪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2]神志类疾病多由气郁而起,气血同源,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阻;正所谓“血不利则为水”[3],血行不利,水液代谢失常聚湿成痰,痰浊阻滞可进一步加重气血运行不畅,痰瘀蒙蔽心神而出现各种精神情绪障碍,痰气瘀三者互为因果,交结致病。临床中患者往往主诉繁多,症状多样,应抓住气血瘀滞、痰气郁结出现情绪异常的主症,投以癫狂梦醒汤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豁痰开窍往往可获良效。
《黄帝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云“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肝藏魂”。《类经》记载“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且心肝两脏乃母子之脏,心主血、肝藏血,两者生化有序,相互为用,若一脏病变,则易母子相传而病。因而神志类疾病治疗需围绕心、肝二脏,无论症状轻重,心肝同治法应贯穿始终。临床上何师喜合用经方,若肝气郁结甚,则合四逆散疏肝解郁;若肝郁化火扰心,症见身热、烦躁、心中懊恼,则合用栀子豉汤清热除烦;若病久耗伤心肝阴血,合并心肝阴血亏虚之脏躁表现,则加用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和中缓急;若偏阴虚内热者,则合用百合地黄汤养阴清热等等。
4.1 焦虑症案:俞某,女,69岁。2017年12月21日初诊:患者诉平素劳神思虑,诊断为焦虑症4年之久,服抗焦虑西药。现诊见胸闷心痛,口干,心悸心慌,情绪紧张,双手颤抖,汗出阵作,阴雨天则感恐慌,胃纳欠佳,二便可,舌下纹黯,舌红、苔薄,脉弦。治予理气血、通经隧为先。处方:桑白皮、大腹皮、川芎、红枣、合欢皮各15g,赤芍、苏子、炒枳实、生地、郁金各12g,柴胡、陈皮各10g,百合、灵芝各30g,淮小麦40g,炒白芍20g,桃仁6g,炙甘草9g。14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餐后温服。2018年3月1日复诊:患者诉服上方后诸症大减,自行转方服药近2月,所服抗焦虑西药已减量至原剂量之1/2。惟仍易紧张,以阴雨天明显,舌下纹黯、苔白,脉弦。予原方改赤芍15g,川芎18g续服以期巩固。
按:此案证属痰气郁结之“郁证”。患者思虑过度,思则气结,脾气不运,水谷不化,痰浊内生,痰气阻滞,血行不畅,心神失养发为本病。痰湿属阴,雨天阴寒较甚,内外相感,痰浊内扰,蒙蔽心神则症状加重。拟癫狂梦醒汤、四逆散、甘麦大枣汤合方,加合欢皮益心神、调肝气,百合清心安神,郁金行气化瘀、疏肝解郁,灵芝益气血、安心神。全方药性平和,攻补兼施。
4.2 产后抑郁案:胡某,女,31岁。2011年5月31日初诊:主诉心烦心悸伴不寐1月余。起病缘于产后3月遭受精神刺激,心情不悦,失眠,心慌,随后乳汁分泌减少直至被迫停止哺乳,曾至西医医院就诊,考虑为产后抑郁。证见烦恚不宁,时而情绪低落,心悸心慌,彻夜不眠,大便1~2日1行,舌苔白,脉弦。脉证合参,证属肝气郁结,痰瘀交阻,扰乱心神,治法予疏肝理气,活血安寐。药用:柴胡、当归、浙贝各12g,桃仁、陈皮、大腹皮、炙甘草各10g,赤芍、桑白皮、苏子各15g,淮小麦、红枣、焦枣仁、丹参各30g,生地18g,瓜蒌仁20g,共14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上下午2次餐后温服。患者服药后心悸心慌基本缓解,夜寐转安,后予上方加川芎18g,郁金15g续服14剂,巩固疗效,同时嘱咐患者适当增加体育锻炼,避免再次情绪刺激。
按:本患者产后受情志刺激,而后出现情绪异常、失眠、心慌等症,中医可归为“郁证”范畴。其发生与产后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密切相关。女子分娩过程中伤阴耗气,故而产后气血亏虚。心主血,女子又以肝为先天,肝藏血,血不足,则魂失潜藏,心神失养,加之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肝木乘脾,脾伤则运化失司,痰浊内生;产后多瘀,疏泄失调,气机不畅,血气不行,瘀血停滞,与痰浊互结,上攻于心发为本病。是如《万氏妇人科》云:“心主血,血去太多,心神恍惚,睡眠不安,言语失度。”又云:“产后虚弱,败血停积,闭于心窍,神志不能明了,故多昏馈。”何师抓住其气滞、瘀血、痰浊及阴血亏虚的病机,以癫狂梦醒汤和甘麦大枣汤合方,再加浙贝加强清热化痰散结之功,瓜蒌仁润肠通便,焦枣仁、丹参活血养血、安神助寐。方证相符,故疗效显著。
4.3 失眠案:刘某,女,55岁。2014年1月25日初诊:患者平素工作压力较大,失眠已数年,入睡困难并逐渐加重,需依赖服安眠药。同时伴有烘热阵作,心神不宁,情绪烦恚,心情抑郁,常常悲伤欲哭,心悸心慌,周身酸楚,关节疼痛。观之舌下纹黯、舌苔白,脉弦。治宜理气活血,疏肝安寐。处方:柴胡、姜半夏各12g,陈皮、炙甘草、五味子各10g,大腹皮、桃仁、苏子、桑白皮、赤芍、生地、合欢皮各15g,川芎18g,丹参、酸枣仁、大枣、百合各30g,淮小麦40g。14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餐后温服。4月30日复诊:诉药后烘热阵作,心神不宁,情绪烦恚、抑郁、悲伤欲哭等症大减。予前方加郁金12g,续服14剂巩固疗效。此后在上方基础上略做加减调治近半年,患者情绪稳定,潮热汗出减少,逐渐停服安眠药,夜间可安睡5~6小时。
按:本案之失眠伴情绪异常的治疗选择由心肝入手,心主神明,肝主疏泄。《灵枢·口问》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该患者年逾七七,天癸竭,阴血亏虚,加之劳心思虑,进一步耗伤心肝之阴,心神妄动。肝体阴而用阳,肝之阴血亏虚,肝体失用,疏泄失常,气机郁滞,枢机不利,欲伸而不达,则内扰心神,魂不安藏。久病必瘀,细观舌象可见舌纹紫黯等瘀血表象。木郁土虚,日久痰浊内生,痰瘀痹阻蒙蔽心神,故悲伤、抑郁之情志症状突出,痰瘀阻于肌肉关节则关节疼痛,肌肉酸楚。方以癫狂梦醒汤理气活血、化痰祛瘀,甘麦大枣汤和百合地黄汤清内热、养心肝之阴,以达到心肝同治,痰瘀并除的目的。
《百家名医临证验案传真》将《浙江中医杂志》创刊60年来优秀作者的代表性医案和临证经验论文,取其精华,集腋成册。内容编排条清缕析,阅读方便。全书医案多达540余则。其特点有四:一是名家大师荟萃。书中作者大多为我国当代中医界耆宿,众多国医大师名列其中,医德崇高,医术精湛,疗效卓著,加上部分中医新秀,可谓名医大家,济济一堂。二是切合临床实用。所集医案病种广泛,涉内科、妇科、儿科、骨伤科、针推科、眼科、外科等临床各个科室,其中许多为疑难急重病症,治疗方法多样,立足临床实际,切合临床实用。三是具有史料价值。本书收载医案,前后为一个甲子,时间跨度大,特别是早期名家的医案,叙述朴实,笔法雅致,文献珍贵,目前已不可多得,值得收藏赏析。四是学术底蕴深厚。每位医家经验,分医案和按语进行编辑,旨在突出辨证论治,解析临证思维,连贯理法方药,整理名家绝招,总结临证特色,发挥中医优势。全书学术底蕴深厚,有助于中医药学术发掘传承和创新发展。本书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的案头必备书,也是中医药院校师生及科研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百家名医临证验案传真》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定价88元。
5 参考文献
[1]马红梅,张伯礼.木通的本草考证和临床应用思考[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2):533-534.
[2]朱丹溪.丹溪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2.[3]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