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应用型院校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9-01-06 14:13苑园园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法规食品教学内容

苑园园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随着食品安全战略的逐步推进,人们对食品安全越发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5月中央政治局集中学习会议上提出“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总要求确保食品安全,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同时不断加大制修订食品标准和法规的力度。

为满足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人才的需要,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自2016年开始建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并为该专业本科生开设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该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新型交叉学科,集政策性、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1],是从事食品检测、监督监管、产品研发等相关工作必须掌握的知识,也是“依法依标”生产经营和科学监管的依据。该课程的设立旨在培养熟悉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并兼备食品标准与法规意识素养和食品行业基本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食品标准和法规的快速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教学现状和教学目标,如教学内容枯燥、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固化[2],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衡水学院正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鼓励教师大胆进行创新性教学改革。衡水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应用型院校,如何开展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该课程的重点研究内容。因此,本文针对目前在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革新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1 《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繁多枯燥。 《食品标准与法规》这门课涉及食品化学、毒理学、食品微生物学、法学多门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3],内容繁多,且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高,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另外教师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仍以简单地介绍标准和解读法规为主,缺少内容的深入展开和趣味分析,学生面对枯燥而冗长的标准文本和法规条文,无法提起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面对有难度的问题,也只能生搬硬套,不会灵活变通。本课程仅有32学时,因此,如何在学时紧张的情况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是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1.2 教材内容更新滞后。教材作为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参考资料,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较差。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教材也不例外。食品标准与法规最大的特点就是“变”,体现在法规方面,如 《食品卫生法》被《食品安全法》替代,同时,与新法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在修订和完善之中。标准方面,2017年7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完成5 000余项标准的全面清理整合工作,有效解决了以往食品标准间交叉重复问题,建立起新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但这些变化在教材中并没有得到实时体现。

1.3 考核方式单一局限。目前的考核方式仍然是考试,评价者只有教师一人,评价参数为试卷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性知识点的记忆,哪怕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只要考前突击性复习,也可顺利通过考试。这种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考核方式,无法对学生做出全面而有效的评价。

1.4 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重理论而轻实践,是本门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对标准与法规理论知识空洞的进行讲解,使得学生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性不强,即便有的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仍然不知道如何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2 《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2.1 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1.1 教学内容的前沿化。国家会适时更新食品标准与法规,目前,衡水学院参考的教材主要以2013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张建新主编的 《食品标准与技术法规》(第二版)为主。但是所选的最新教材中部分内容已经落伍,难以适应教学的需求。例如,2018年6月21日发布的GB 2716-2018代替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在讲授时就要注意采用最新的标准。又如在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章节中,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在实施新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原来的食品流通许可与餐饮服务许可两个许可取消。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必须实时关注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发展情况和最新动态,坚持与时俱进,并及时结合当前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事件调整内容,以提高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

2.1.2 教学内容的层次化。针对这门课程内容多而散、但学时有限的情况,教师不可能对所有标准和法规逐条进行解说,所以我们提出把现有内容整合,以划分模块的方式讲解。根据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相关性,我们把课程划分为5个模块,分别为基础知识模块、标准模块、认证模块、监管模块和法规模块。每个模块又可细分,如认证模块,我们主要对“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与管理展开讲解。这种把知识整合划块的层次化讲解方式,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教学重点,形成清晰明了的知识体系,做到有的放矢。

2.1.3 教学内容的实用化。一方面,结合食品生产实际,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全程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就是食品标准与食品法规。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结合生产实际以及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典型事件,以案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提出在食品生产各个环节有可能出现的所有质量问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标准法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解决,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食品标准与法规,为更好地将标准法规应用于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依据学生专业特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融合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要求的分析,设计教学情境,确定授课重点。选取代表性法规和通用类标准作为学习重点,如 《食品安全法》、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而对于国外法规与标准这些在生产实际中较少使用的知识,以课后自学或课外拓展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另外,因为学生同时在进行 《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的学习,所以,对于监管模块中的食品安全管理、食品质量管理部分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解。

2.2 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2.2.1 开展多元化教学,促进师生互动。主题案例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挖掘当前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典型性案例,提前布置给学生,通过课下收集材料,课上分组讨论、梳理、剖析案例特点和经验做法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最后反馈给教师进行归纳性总结或点评。在整个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由探索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如在讲授食品安全法时,就可采用此法,从事件造成的危害入手,最后引导学生分析该事件所触犯的法律法规、应遵守的标准及职业道德等问题。

PBL教学法:这种方法是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和学习,在逐步解决问题和交叉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重新建构[4]。如在讲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时,可以以转基因食品为例,指出当前国际上对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一直存在争议,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搜集相关论据,展开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品质。

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根据所学内容事先设定任务,并给出评分标准,学生自由结组,通过课下查阅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最后选派一名代表以PPT形式汇报。这种方式比较新颖,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颇受学生欢迎。如,在讲解食品标签标准内容时,课前要求学生走进超市,任选一款预包装食品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对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营养标签通则检查所选产品标签是否合乎标准并进行讨论,在实际讲解过程中,加深对相关概念和内容的理解。

2.2.2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实践教学应占有一定比例。通过长期摸索,作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教学:①该校食品专业每年都有教学实践周活动,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食品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在讲授食品企业认证实施标准时,可以以此为契机,在课前向学生布置一些食品标准与法规的问题,如企业采用的标准、质量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思辨能力。②为做到学以致用,在讲解如何制定标准时,可以让学生依据标准编写的格式和要求,拟编制一份自己研制的某种食品的标准,说明制定标准的意义及流程。然后请学生上台讲解,其余师生进行点评,从而加深对本章内容知识点的理解。③对于食品标准与法规文献的检索,在课上让学生对指定标准进行演练,通过演示检索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标准法规检索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为毕业论文查阅文献资料打下坚实的基础。④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普法活动。依托衡水市营养学会,借助每年全民营养周,通过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活动,使学生积极普及和传播食品标准与法规相关知识,增强民众科普意识的同时,实现了知识的查漏补缺。⑤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设计食品包装和标签标志等形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

2.2.3 构建网络助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寓教于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生动直观地理解概念,而且还可以做到图、文、声、影并茂,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动感性。如在讲食品认证与管理时,可以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志,以图片的形式插入,调动和加深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又如在讲新版食品安全法前,可以先播放 《每周质量报告》中的视频“再读食品安全法”,让学生对该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再进入课程的学习。

另一方面,构建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网络教学平台,增加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借助爱课程、泛雅学习通等APP,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不断上传更新教学资料,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使课程资源信息化。通过在线答疑、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另外,开展网络平台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工作,获取学生学习喜好和需求情况的一手资料,利于教师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2.3 改革考核方式,创新评价体系。对常规期末考试方式进行改革,采用更加灵活的考核方式,建立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并行的动态、发展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5],主要包括课后作业、课堂考勤及表现。课后作业包括实践成绩,如调研报告、食品企业标准的制定、论文成绩等,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有关我国食品法规与标准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论文,锻炼学生文献检索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等。总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主要以期末考试形式进行,尽量开卷,出题灵活,同时减少客观题比例,增加综合分析应用类试题比例,避免学生生搬硬套,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标准法规更新快的特点,优化考试内容,降低试卷重复率。同时注重总结反馈,通过试卷分析、调查评估等形式关注评价方式的实施效果。

2.4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业务水平。首先,鼓励授课教师“走出去”,深入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第三方体系认证机构等进行实地走访调研,通过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其次,政策性引导教师参加由国家食品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最后,督促教师参与食品标准法规教材的编纂工作,丰富教学内容。

3 结论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涉及到教学内容是否新颖、教学方法是否多样、教学评价是否灵活等多方面因素。本文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为相关课程的建设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模式。但是如何完善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还应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配套教材编写、实践教学搭建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法规食品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奇怪的法规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