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四刚
(黑龙江省安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安达 151400)
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近些年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这是一种简单使用且安全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具体应用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策略,通过有效融合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技术,最大程度降低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量,确保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本文中联系实际深入探讨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在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农业生产中通过引入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可以在保护耕地环境的基础上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同时还能有效抑制产生害虫抗药性,促进作物产量与质量的提升,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近些年我国农业技术人员研发出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在实验室中效果良好。但是这项技术应用需要得到先进设备与仪器的支持,无论开发新型农药还是生物防治,都要利用先进仪器设备。这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意味着农业生产的进步,打破农作物产量受到农药用量的影响,进一步降低农药对耕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持续完善各种防治体系与药物系统,各种新型农业防治技术持续出现,如常见的缓释型、低用量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共同点在于农药使用量的减少,更多借助生物防治技术完成抵御病虫害。
2.1.1 农药安全使用
不同农药防治不同病虫害,含有的化学物不同也会影响到农药间隔期。因此使用农药前要清楚掌握使用期限与用量,实现农药正确使用。明白农药浓度、使用安全距离、最大用量实现科学配药。如,虫害没有出现前,可以提前喷洒一定浓度农药实现未雨绸缪;产生幼虫时及时喷洒农药杀死幼虫。最大程度降低农药使用量并达成预防作用。
2.1.2 新型农药推广
传统农药大多具有较强毒性且效果有效,直接危害耕地环境,过量使用容易出现反作用造成减产问题。相关研究部门已经研发出新型环保型农药,这类农药具有毒性低、效果强等特点。使用时只需要选择少量农药即可,同时还不会对耕地环境产生太大危害。完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推动生态农业建设。
农业种植中物理防治技术中常用的手段就是诱捕技术,技术原理就是基于害虫特性,选择合适的手段对虫害进行治理。通过大量试验,诱捕技术在处理作物病虫害方面效果显著,且治理效率高、周期短,具有大范围实际推广价值。
这类技术大部分都是根据害虫环境适应性进行,比如常见的趋光性、趋湿性等特点,这种物理防治技术在不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完成虫害控制与治理,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此外,除了这种诱捕技术外,还有很多与其相似的技术,在实际中有着一定范围的应用,比如筛选技术、紫外线杀虫等技术,这些技术原理与前者相似,对于生态环境危害性不大,也是当前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技术,具有实际推广价值。
生物防治技术与物理防治技术原理有很大区别,它是通过运用特定生物产生的物质或者分泌物对害虫进行防治的技术,在进行生物防治的过程中,主要用培养生物获得的物质对害虫进行治理。生物防治技术包括的具体方法有以虫治虫、以分泌物治虫、以细菌治虫等方法。这些方法对于环境会起到保护作用,其中有的还可以为农民带来额外的收益,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而生物防治技术的运用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在水稻田里养青蛙,青蛙可以吃害虫,对水稻还没有负面影响,其产生的分泌物还能当做水稻的肥料,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因此,生物防治技术对于农作物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其不仅推动了生态环境的发展,对于农业生态化的实现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生物防治技术应用时注意不要过度使用,打破生态平衡,对于农业生态环境整体产生不利影响。要求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完成生物防治。
通过合理利用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在降低有害生物数量的同时保护害虫天敌,促进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时,要求提高农户对综合防治技术的理解与重视度,大力推广无公害农药、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措施等,确保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避免出现大范围严重环境污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