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亚萍
(陕西省丹凤县林特产品产业发展中心 陕西 丹凤 726200)
葡萄是落叶藤本植物,是丹凤县主要栽培果树之一,其栽培面积仅次于核桃、板栗,排列为第三位。其主要有巨峰、户太8号等品种。具有容易管理和经济效益高的特点。葡萄是人们普遍喜爱的果品,其色泽、香味具佳,并含有丰富的营养,有较高的保健价值。经过多年葡萄生产工作实践,现将丹凤县葡萄落花落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后。
1.1 花器发育不完全。属于生理缺陷,这与品种本身特性有关,在巨峰系葡萄品种上比较常见,主要是胎珠发育异常,雌蕊发育不健全,造成受精不完全,或者全然没有受精能力,从而导致落花落果。
1.2 气候异常发生。葡萄为自花授粉品种,葡萄开花期气候异常,如降雨、干旱、大风、高温、低温等不良环境因素,会造成葡萄花粉无法到达柱头,以及花药、柱头和子房受伤,将直接影响授粉受精,从而引起落花落果。
1.3 树体营养贮藏不足。葡萄的冬芽分化经历的时间较长,一般在当年芽内只能分化出花序的各级分枝,花器官的其他部分需翌年冬芽萌动时才陆续分化。一般在出叶后第一周左右形成萼片,第二周形成花瓣,第三周至第四周出现雌蕊和雄蕊。这些器官的分化和形成主要依赖树体前一年贮藏的营养。如果贮藏营养不足,则影响花器官发育和授粉受精,必然导致开花期落花,花后落果。
1.4 树体营养调节分配不当。开花前后有机营养向子房运输多少是影响葡萄坐果的重要因素,如抹芽、定枝、摘心、副梢处理不及时,浪费大量树体营养。树体养分主要供给了营养生长,而生殖生长营养不足,则花器官分化不良,造成授粉受精不良,导致落花落果。
1.5 花期感染灰霉病。葡萄灰霉病主要侵染花序、幼果和将要成熟的果实。花序染病以后病部变成水浸状,然后萎蔫、干枯、脱落。该病在花期和果期发生,极易造成毁灭性危害。葡萄灰霉病在丹凤县葡萄产区时有发生,也是造成丹凤县葡萄落花落果的重要原因。
1.6 缺硼。过沙和过粘重的土壤以及碱性土壤,花期过于干旱或低洼积水的葡萄园以及树龄老化的葡萄园容易缺硼。如成年树缺硼,易造成落花落果,葡萄花冠不脱落,称为“带帽病”。
1.7 综合科学技术管理不到位。抹芽、定枝、摘心没有及时进行,通风透光不良;病虫害防治意识淡薄,且不重视,喷施农药不及时,病虫害发生严重;施肥不当,氮肥施用量偏多,新梢徒长,树体营养不足等,均严重造成落花落果现象。
2.1 加强果实采收后的管理。葡萄果实采收后的管理是促进葡萄花芽分化的保证,也是提高树体营养积累,减轻翌年落花落果的重要措施。在葡萄果实采收后主要工作是:叶面喷施1~2次磷酸二氢钾溶液,给虚弱的树体及时补充营养。注意对霜霉病及其它叶片病害的防治,防止早期落叶。保护叶片是此期田间管理的重点,保证叶片健康生长,促进光合作用,多制造营养物质、多积累。冬季修剪时期应在落叶1个月后及时进行,以保护上部枝条营养物质向下部的回流,使树体达到最大程度的营养积累。
2.2 控制产量调节营养。据笔者调查,如巨峰品种,生产上每667 m2定产为1 500 kg,以果穗平均重400 g计算,需要花序4 000~5 000个。按栽培株数平均分配到每株树或每平方米架面上,确定应留的花序和所承担的产量,以便田间实际操作。如在篱(立)架每平方米架面上留12~14个结果母枝,每个结果母枝留2个新梢,其中1个结果枝留1穗果。在棚架每平方米架面上留8~12个结果母枝,一般每个结果母枝留2个新梢,其中一个是结果枝,留1~2个穗果,就完成标准的产量。我国现在对鲜食葡萄品种一般要求每667 m2果园产量控制在1 500 kg左右,酿酒、制汁品种应控制在1 300~1 500 kg为宜。因此,在葡萄生产上,应尽量将多余的花序、果穗和果粒疏掉,以节省营养供给留下的果穗和果粒,为翌年开花结果积累充足的营养。
2.3 增施有机肥,均衡施肥。丹凤葡萄园多是利用荒山荒地栽植的果园,土壤缺乏有机质和矿物质营养。每年秋季进行扩盘施肥改土。施肥量一般每667 m2施5 000~8 000 kg腐熟的有机肥,并混加20~30 kg过磷酸钙。在生长季节要按葡萄物候期进行追施腐熟人粪尿和速效性矿物质肥料,使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达3%~5%以上。而结果的需求,增施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结构,为葡萄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增加根系的吸收能力,使葡萄树体健壮完全能够满足葡萄生长与结果的需求。要重视均衡施肥,特别是落花落果严重的葡萄品种,如巨峰等,开花前要控制氮肥的过量施用,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防止树体过分旺长;二是提高树体内碳氮比,这样不但有利于减少落花落果,而且有利花序分化。因此,可把花前施用氮肥,改在花后施氮肥。降低开花前树体氮素含量,提高树体碳与氮的比例,减轻落花落果。
2.4 花期摘心。葡萄新梢在开花前后生长迅速,消耗树体大量营养,影响花蕾中的雄雌蕊的分化、发育和授粉受精,通过对结果新梢摘心,暂时控制顶端营养生长,使养分更多的流向花序,促进花序的生长发育,提高坐果率。新梢生长较旺,落花落果严重的品种如巨峰、玫瑰香等,应在葡萄开花前3~5 d在花序上留5~6片叶摘心;新梢长势中庸,坐果率较高的品种,如凤凰51等,应在初花期在花序上留4~5片叶摘心;对生长势较强,花序较大,坐果率较高的品种,如红地球等,应在开花期在花序上留7~9片叶摘心。摘心部位应在幼叶相当正常叶片1/3处较为适宜。
2.5 及时抹芽与定枝(疏枝)。及时抹芽与定枝是为了调节营养。抹芽的时间和方法是:在葡萄萌芽后,当芽长到1 cm左右进行第一次抹芽。先将主蔓基部40~50 cm以下无用的芽一次抹去;再将结果母枝上发育不良的基节芽和双芽、三芽中的瘦、弱芽抹去,保留粗大而扁的花芽。第二次抹芽在芽长出2~3 cm,能够看清有无花序时进行,将结果母枝前端无花序及基部位置不当瘦弱的芽抹掉,保留结果母枝前端有花序的芽作为结果枝及基部位置好的芽做预备枝,或称营养枝。定枝的时期和方法是:在单篱架的单、双层水平型树形的留枝时一般每平方米架面上留新梢12~15个,棚架龙干型和扇形型每平方米架面上留新梢10~14个。在新梢长到10~15 cm,能够看清花序大小时进行定枝。
2.6 初花期环剥。为了促进坐果率,要在初花期用双刃环剥刀或芽接刀在结果枝着生果穗的前部约3 cm处或前个节间进行环剥,剥口深达木质部,剥口宽2~3 cm,但又不能伤及木质部,以免影响外层木质部的营养和水分的输导作用。环剥后将剥皮拿掉,用清洁的塑料薄膜将剥口包扎严紧,以利伤口愈合。环剥阻止枝条或树干上部营养向下输送,使剥口以上树体营养增强,促进授粉受精坐果,减少落花落果。此法不能连年应用,对旺树也要隔年进行。
2.7 花前防治灰霉病。在葡萄开花前5 d和开花后5 d各喷1次800倍的速克灵或800倍的扑海因。也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 000倍喷洒防治。
2.8 花前喷硼肥与土壤施硼肥。在开花前7~10 d可喷洒0.1%~0.3%硼酸溶液,促进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提高坐果率,减少落花落果。花前喷硼可结合花前果树病虫防治喷药综合进行。如果在沙地、粘土、荒坡或碱性土壤中缺硼时,可在树下土壤施硼肥,秋季结合果园垦复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施入硼砂5~8 g,3~5年幼树每株3~5 g。硼在土壤中溶解较慢,持续时间较长。因此,树下施硼肥每隔2~3年追施1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