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应用与疗效探析

2019-01-06 13:45:21郭晓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功能性

郭晓星

作者单位:112000 铁岭市结核病医院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常见的消化系统综合征, 临床发病率高, 易复发。很多因素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1]。本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分析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应用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观察组男22例, 女23例;年龄22~74岁, 平均年龄(38.14±12.68)岁;发病时间0.5~5.0年, 平均发病时间(1.13±1.35)年。对照组男23例, 女22例;年龄22~74岁, 平均年龄(38.11±12.62)岁;发病时间0.5~5.0年, 平均发病时间(1.12±1.3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吗丁啉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 规格:10 mg)治疗, 10 mg/次, 3 次/d,连续治疗 2 周。观察组给予吗丁啉片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药物组方:白术 10 g, 甘草6 g, 白扁豆 12 g, 茯苓10 g, 薏苡仁15 g, 砂仁 12 g, 桔梗 10 g, 陈皮 12 g, 柴胡 10 g, 枳实 10 g, 人参 12 g, 山药15 g, 莲子肉 12 g;1剂/d, 分2次服用, 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腹胀减轻、嗳气减轻、上腹不适减轻时间, 治疗前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胃动力(CRH、MTL)情况,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心理状态和胃动力情况达到正常水平, 症状显著改善;有效:心理状态和胃动力情况改善, 但未达到正常范围, 症状有所缓解;无效:症状、心理状态和胃动力情况等情况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显效29例, 有效15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治疗显效15例, 有效16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68.8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SAS评分、SDS评分、胃动力情况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CRH、MTL分别为(61.24±4.13) 分、(56.02±5.13) 分、(14.31±0.21)μg/ml、(76.54±6.11)μg/ml, 观察组分别为 (61.46±4.21)分、(56.20±4.45)分、(14.25±0.25)μg/ml、(75.35±7.11)μg/ml;治疗后观察组 SAS评分、SDS评分、CRH、MTL分别为(21.02±0.31)分、(32.13±0.22)分、(7.78±0.13)μg/ml、(176.21±20.13)μg/ml, 对照组分别 为 (42.42±0.61)分、(41.14±0.24)分、(7.29±0.21)μg/ml、(165.05±20.13)μg/ml;治疗前两组 SAS评分、SDS评分、CRH、MT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CRH、MT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腹胀减轻、嗳气减轻、上腹不适减轻时间比较 观察组腹胀减轻、嗳气减轻、上腹不适减轻时间分别为(4.11±1.21)、(3.12±0.14)、(3.12±0.24)d, 均短于对照组的(7.42±2.13)、(7.23±1.52)、(7.11±0.2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1例(2.22%)恶心呕吐患者, 观察组出现1例(2.22%)恶心患者;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常见的消化系统综合征。临床发病率高, 易反复发作。主要症状为腹痛或烧灼感、早饱等,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西医主要使用胃肠动力药物, 但其临床疗效不佳。近年来, 中医药开始从脾胃开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引起了患者和广大医生的关注[3,4]。

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虚症, 即脾胃虚弱, 以湿滞为特征。中药治疗以强化脾胃和祛湿。参苓白术散组方为白术 10 g, 甘草6 g, 白扁豆 12 g, 茯苓10 g, 薏苡仁 15 g, 砂仁12 g, 桔梗 10 g, 陈皮 12 g, 柴胡 10 g, 枳实 10 g, 人参 12 g, 山药15 g, 莲子肉 12 g;其中四君子补脾胃气虚之症, 人参、甘草具有平补脾胃的功效;山药可健脾利湿;薏苡仁祛湿清热;白术健脾清热祛湿;茯苓健脾渗湿; 白扁豆利湿清热; 砂仁行气醒脾; 莲子肉补而不燥; 桔梗开宣肺气;诸药合用, 可共奏补中气, 渗湿浊的功效[5,6]。

本研究中, 对照组给予吗丁啉片治疗, 观察组则给予吗丁啉片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CRH、MTL分别为(61.24±4.13)分、(56.02±5.13)分、(14.31±0.21)μg/ml、(76.54±6.11)μg/ml, 观察组分别为 (61.46±4.21)分、(56.20±4.45)分、(14.25±0.25)μg/ml、(75.35±7.11)μg/ml;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CRH、MTL分别为(21.02±0.31)分、(32.13±0.22)分、(7.78±0.13)μg/ml、(176.21±20.13)μg/ml, 对 照 组 分 别 为 (42.42±0.61) 分、(41.14±0.24) 分、(7.29±0.21)μg/ml、(165.05±20.13)μg/ml;治疗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CRH、MT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CRH、MTL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减轻、嗳气减轻、上腹不适减轻时间分别为 (4.11±1.21)、(3.12±0.14)、(3.12±0.24)d, 均短于对照组的 (7.42±2.13)、(7.23±1.52)、(7.11±0.2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李宏伟[7]的研究显示, 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35%, 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7.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 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吗丁啉片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应用效果确切, 可有效改善心理状态和胃动力情况, 减轻症状, 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周素芳运用参苓固肠颗粒治疗泄泻经验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6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参苓灌洗液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观察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
饮食科学(2009年1期)2009-03-27 04: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