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丹丽
作者单位:547200 南丹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牙体牙髓病属于常见的牙科疾病, 患者可出现牙洞、疼痛、肿胀、断牙, 甚至牙周溃烂、牙龈出血等, 对患者的生活和饮食造成影响。目前临床治疗牙体牙髓病主要可采取填充牙洞、拔牙、根管治疗术, 不过根管治疗术属于首选治疗方法。本院对于牙体牙髓病的患者, 采取单次根管疏通填充治疗, 治疗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4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 纳入标准:①出现牙齿缺损、疼痛, 牙龈瘘管, 且符合牙体牙髓病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对根管治疗具有一定耐受力的患者;③知情同意患者;④具有一定沟通、理解力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急性牙槽脓肿;②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③精神障碍的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70例。研究组患者男42例, 女28例;年龄23~64岁, 平均年龄(42.33±8.46)岁;急性牙髓炎31例, 慢性牙髓炎32例, 牙髓坏死7例。对照组患者男45例, 女25例;年龄22~66岁, 平均年龄(42.39±8.40)岁;急性牙髓炎29例, 慢性牙髓炎34例, 牙髓坏死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X线片检查, 明确病灶范围, 了解患牙的情况。对于存在炎症的患者, 常规抗炎处理。龋齿去腐干净, 将隐裂牙结扎, 修复牙冠、调整咬合度;将全髓室顶揭开, 在尽可能多保留牙体组织的前提下,确保器械直线进入根管;采取无压式冲洗法彻底清理牙根管,并充分进行润滑、冲洗处理。
1.2.2 对照组 患者采用重复多次根管疏通填充治疗, 采用10号根管锉疏通根管, 测量根管的长度, 并预备根管, 进行充分的荡洗, 干燥, 将樟脑苯酚棉捻置入根管内, 采用暂时填充材料暂封开髓洞。嘱患者在5~7 d复诊, 观察根管填充条件成熟后, 使用冷牙胶尖联合登士柏根管充填材料, 采用侧方加压法填充根管。
1.2.3 研究组 患者采用单次根管疏通填充治疗, 采用10号根管锉疏通根管, 测量根管长度, 预备根管, 进行充分荡洗。在进行干燥处理后, 采用冷牙胶尖联合登士柏根管充填材料, 以侧方加压法填充根管。在患者治疗期间酌情进行抗感染治疗。
1.2.4 术后处理 在进行手术后采用X线片检查明确填充效果, 对于治疗效果不佳者, 重新进行治疗, 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 及时药物镇痛。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①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使用NRS评分进行评价。总分0~10分, 0分表示患者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 可影响患者的睡眠;7~10分表示重度疼痛, 患者无法忍受。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咀嚼功能正常,无不适症状, 且经X线片检查可见根尖病变消失或范围明显缩小, 牙周间隙正常, 填充物和根尖之间距离为1~2 mm;有效:患者咀嚼功能正常, 压痛显著改善, 经X线片检查可见根尖病变范围缩小;无效:患者咀嚼功能仍不正常, 经咬合时感觉疼痛明显, 或是自觉不定时疼痛, 经X线片检查发现根尖稀疏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NRS评分比较 研究组NRS评分为(1.73±0.28)分, 对照组NRS评分为(3.93±0.22)分, 研究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691,P=0.000<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显效14例(20.00%), 有效52例(74.29%), 无效4例(5.71%), 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显效12例(17.14%), 有效45例(64.29%), 无效13例(18.57%), 治疗总有效率为81.43%。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23, P=0.020<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发生咬合不适1例(1.43%), 疼痛1例(1.43%), 牙龈肿胀1例(1.43%),并发症发生率为4.29%。对照组患者发生咬合不适4例(5.71%), 疼痛4例(5.71%), 牙龈肿胀3例(4.29%), 并发症发生率为15.7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079, P=0.024<0.05)。
牙体牙髓病主要分为牙髓组织病和牙体病, 主要包括牙体组织缺损、牙髓坏死、牙髓炎症、牙髓退变等。牙体牙髓病与时间、饮食、微生物感染、物理刺激、化学刺激、创伤等因素有关。当患者的牙髓腔内发生急性炎症时, 牙髓腔压力可有所升高, 压迫神经, 且在炎性渗出液的影响下, 患者可出现深度疼痛症状, 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影响[2-6]。
根管治疗属于口腔科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主要方式, 是采取化学法结合机械法的方式, 于清除牙管内的坏死物后, 扩大根管, 在进行消毒处理后, 采用特殊材质填充和封闭牙冠,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虽然根管治疗在临床应用较广, 但对于根管治疗次数的选择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重复多次根管疏通填充治疗是指需要≥2次完成根管填充工作, 该种根管治疗方式的优势是在疗程间封药能够较多的清除根管内的细菌, 不过也具有需要多次复诊、再发感染等缺点。而有学者研究发现约68%牙齿根管填充的患者仍然可存在感染[7]。单次根管疏通填充治疗是指一次性的完成根管治疗工作, 可以省去诸多的中间环节, 也可减少对牙周组织的持续损害,也可减少填充材料的耗费, 因此在治疗后咀嚼功能恢复较好[8]。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NRS评分为(1.73±0.28)分,对照组NRS评分为(3.93±0.22)分, 研究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691, P=0.000<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43%,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23, P=0.020<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29%,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71%,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 P=0.024<0.05)。该结果可能与单次根管疏通填充治疗是在预备根管后立刻进行填充处理, 避免反复预备、冲洗根管和封药后化学药物刺激根尖周, 引起再次激惹疼痛有关。作者认为术后感染、牙根管填充不密实等跟术后并发症有关, 因此应降低手术并发症,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 严格消毒手术器械, 操作轻柔以减轻对牙组织血管的刺激。
综上所述, 采取单次根管疏通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疗效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