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仁辉
(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小岭乡畜牧兽医站,731600)
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中兽医称为 “木舌病”,是多种动物和人的一种多菌性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头、颈、颌下和舌上发生放线菌肿。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1.1 在被污染的环境、低洼潮湿的地区放牧牛群,易引发此病。
1.2 放线菌存在于污染的土壤、饲料和水中,也是寄生于动物口腔、咽和扁桃体中的常在菌,带菌动物及患病动物为传染源。
1.3 传播途径,主要经损伤的皮肤和口腔黏膜而感染,也可发生内源性传染。
1.4 牛、羊、猪、马、鹿及人都可感染,以牛最为易感。
1.5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2~5 岁牛多发。
1.6 多呈散发性和地方性流行。
放线菌常侵害牛下颌骨,患部肿大,界限明显,发展很慢,一般要经过6~18 个月才出现小硬肿,有时也可于1~2 个月内发展到整个头骨。肿部初期疼痛,有时破溃形成瘘管,流出脓汁,长期不愈。舌咽部急性炎症肿胀,舌硬肿形成“木舌”,流涎,咀嚼、吞咽、呼吸困难,并导致颌下及腮腺部弥漫性水肿。有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乳房受害则于皮下发生界限明显的弥漫性肿胀结节,乳汁常混有黏液和脓液,腮部皮下与颈部软组织肿大、发硬,有时破溃、出脓,有时病程长达3~5年得不到根治。
此病临床症状有显著特点,诊断较为容易。必要时,取脓汁少许置玻璃平皿中,加水稀释,找出硫黄样颗粒,用水冲洗,置载玻片上,滴10%~15%苛性钠或苛性钾溶液,覆盖玻片。稍用力挤压,然后镜检。牛放线菌呈中央紫色的密集菌体,周围有呈红色的辐射状菌丝。林氏放线杆菌则在病灶中找到灰白色、小颗粒状的菌丝,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时,中央周围均呈红色,有不大明显的辐射状菌丝。
为了防止本病的发生,应避免在低湿地放牧。不喂牛带刺的饲料,喂谷物或干草时,要先泡软,以免刺伤牛的口腔黏膜。发生本病时,隔离病牛及时治疗,对污染的场地和用具用0.1%升汞喷洒消毒,垫草及粪便焚毁。
5.1 川黄连、黄芩、黄柏、乳香、没药、血竭各30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一-次内服。
5.2 芒硝90g(后入),黄连、黄芩、郁金、大黄、栀子、连翘、生地、玄参各45g,甘草25g,水煎内服。加减,若舌体僵硬满口,减去甘草,加牡丹皮、昆布、海藻各30g,以行淤、软坚、消肿;若肿胀蔓延至咽喉及下颌者,加射干、牛蒡子、山豆根各30g,以清利咽喉。
5.3 荔枝草24g、明矾60g、生地120g,水煎内服。
5.4 鸡屎藤100g、野菊花60g、桑白皮60g、开喉箭60g、蜂蜜500ml,水煎取汁,拌调蜂蜜,分2 次内服。
5.5 淡竹叶30g、黄连30g、黄柏30g、黄芩30g、灯心草60g、连翘30g、大黄30g、栀子20g、车前草30g、知母30g、玄参30g,麦冬30g、钓鱼秆30g。水煎取汁,一次内服。
5.6 蒲公英120g、大黄120g、甘草100g、白矾10g,将前三味药水煎取汁内服,二煎取汁洗口后将白矾未撒布口内患处5~6 次。
5.7 生蒜头250g,白醋1000ml,生蒜捣烂,白醋冲服。
5.8 牛蒡子30g、黄连20g、郁金30g、栀子30g、双花50g、连翘50g、玄参30g、黄芩30g、薄荷15g、甘草20g、蜂蜜50ml,鸡蛋清4 个,水煎取汁,加蜂蜜、鸡蛋清内服。
5.9 水牛角50g、甘草20g、生地50g、黄连30g、牡丹皮30g、栀子30g、黄芩30g、连翘30g、山豆根30g、知母30g、赤芍30g、玄参30g、威灵仙30g、桔梗30g、射干30g、马勃30g、石膏250g,水牛角为末,食醋为引内服。
5.10 生石膏60g、芒硝60g、大黄60g、木通60g、双花60g、玄参60g、皂角30g、青皮30g、夏枯草30g、甘草30g、当归30g、柴胡24g、车前子90g、木香24g、白芷24g、连翘90g、滑石120g、淡竹叶30g,水煎取斗内服。适用于牛舌肿胀溃疡。
5.11 牛蒡子50g、黄连50g、黄芩50g、郁金50g、芒硝120g、大黄50g、栀子50g、生地50g、双花60g、昆布50g、海藻50g、射干50g、蒲公英100g、山豆根50g、连翘60g、甘草20g,芒硝后下,水煎内服。适用于肿瘤型放线菌病。
5.12 酒黄连24g、酒黄芩24g、酒黄柏24g、厚朴18g、酒栀子24g、酒大黄30g、芒硝120g、枳实18g、鸡蛋清5 个。共研细末,加鸡蛋清,开水冲调,内服,隔日1 剂。加减:膘肥、毒重、热盛者,加生石膏、黄药子、白药子;毒轻者,减芒硝,加甘草。适用于心热舌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