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寒月 宋益兴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255000
国外已有文献报道脉冲染料激光(PDL)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传染性软疣的方法[1]。目前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我们尝试用PDL治疗传染性软疣,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1.对象: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于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并确诊为MC的50例患儿,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1~12岁,平均5.3岁,病程1~13个月,平均3.7个月,平均皮损数21.7个(5~76个)。入选标准:①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小米粒至红豆粒大小半球形丘疹,顶端有腊样光泽,内有乳酪样软疣小体;②2周内未使用过免疫调节剂、抗病毒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③患儿法律监护人愿意配合。排除标准:①有先天性心、脑、肝、肾等疾病;②父母是瘢痕体质。本研究通过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6006)。在治疗前向患儿监护人解释此次治疗的方法、术中感觉、术后护理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仪器和治疗参数:Cynergy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仪为美国赛诺秀公司产品,可序贯发射波长585 nm的PDL和1 064 nm的Nd:YAG激光。本次治疗选择单波585 nm,PDL能量6.0~9.0 J/cm2,脉宽0.5 ms,光斑5 mm。术前根据患儿年龄及传染性软疣的大小、数量、部位等选择合适的能量密度。
3.治疗过程及随访观察指标:治疗前患儿均在同一环境中由专人拍照,术中同时配合冷风机冷却治疗,以皮损出现紫癜反应为治疗终点。术后冰敷30 min,局部外涂抗菌材料10 d,避免接触未净化的水、出汗等,若结痂则让痂壳自行脱落。1次未愈,1个月后再行第2次激光治疗。若连续≥2次激光治疗后皮损消退<30%,则停止治疗。记录治疗前疣体数目、每次治疗时能量、治疗后瞬间皮疹反应情况,治疗结束后30 d根据疣体脱落情况判断疗效。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门诊或电话随访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及疣体复发情况。
4.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软疣全部脱落消失,无新生皮损;②显效:70%以上的皮损脱落;③有效:30%~70%的皮损脱落;④无效:<30%的皮损脱落。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疗效由医生与患儿家属共同评估。
1.临床疗效:50例患儿均完成治疗,44例痊愈,2例显效,1例有效,3例无效,痊愈率88%,有效率94%。32例(64%)治疗1次痊愈,12例治疗2次痊愈。
2.不良反应:没有患儿因疼痛或不适而退出。激光治疗后所有病灶即刻出现紫癜。激光术后出现色素沉着6例(12%),色素减退8例(16%),其中5例色素沉着及6例色素减退患儿皮肤颜色在半年内恢复正常,有1例色素沉着和2例色素减退患儿皮肤颜色未完全恢复。2例(4.0%)患儿出现轻微皮肤凹陷,均在随访期间恢复,对容貌无明显影响。
3.治疗反应:患儿经过激光治疗后15~30 d内,疣体会出现紫癜、结痂,如治疗有效,疣体脱落;如治疗无效,疣体不脱落。疣体脱落后皮肤会出现炎症后色素减退或者色素沉着,术后3~6个月,皮肤颜色的改变逐渐减轻或消退。
4.复发:随访过程中,已脱落的疣体同一部位均未再出现新发疣体。
PDL波长峰值为580~590 nm,能够被血红蛋白吸收,主要用于治疗血管性疾病,如血管瘤和鲜红斑痣。研究发现,PDL照射后病灶真皮水肿明显,T细胞介导的免疫活性增加[2]。激光对传染性软疣的治疗机制尚不清楚。传染性软疣虽然不是血管性疾病,但PDL作用于疣体周围血管,可使疣体血供滋养被破坏,从而促进疣体脱落。
近来,已有多篇文献报道采用PDL治疗传染性软疣[3-5],部分单次治愈率高达96.0%,患儿接受程度高,没有明显永久性不良反应,随访无复发。本研究中,我们再次证明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国外文献相比,本研究中单次治愈率相对偏低,考虑主要是因为显效患儿中有10例因为个别疣体较大,需要2次治疗最终痊愈。同时,我们发现,单次激光治疗后,疣体脱落比例小于70%的患儿,再治疗1次,并没有增加治疗有效率。因此我们建议,对于单次激光治疗后有效和无效的患儿,后续治疗不再选用激光。
激光治疗瞬间会有一种“如被橡皮带击中”的感觉,冷却程序有助于减轻不适。如果患儿病灶比较多或者开始对治疗就非常抵触,可以使用局部麻醉剂,比如利多卡因乳膏,从而减轻患儿的不适和恐惧。治疗后皮肤会经过局部紫癜、结痂以及脱痂过程,患儿和家长均能接受,本研究中我们使用6.0~9.0 J/cm2的能量和5 mm光斑没有中途退出的情况,提示用PDL治疗传染性软疣相对安全。但有的病变中会留有轻微暂时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尤其是治疗面部疣体时,考虑到美观要求,应尽量选择低能量治疗。
本研究证明,PDL治疗传染性软疣效果显著。然而,PDL治疗花费较高,且对于较大的疣体,可能需要再次治疗。同时我们发现,激光治疗对6.0%的患者无效,再次治疗建议选择其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