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瑞梁
(西安市绿化养护管理处,陕西 西安 710018)
绿化管理人员在执行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时,应基于管理现状,遵循相关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措施,使绿植管理现状得到有效改善,提升管理效率。养护是对绿化工程施工作业的完善与保护,在落实养护作业前,还要保证绿化工程施工技术的落实效果,为养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此养护管理措施才能顺利实施。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后,应快速进入养护管理阶段,养护管理属于一项长期性工作,从树苗成活到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全过程都需要得到悉心呵护,浇水、修剪、除草、防治病虫害及施肥等工作都需要落实到位。所以,绿化养护应遵循全过程管理理念,政府还应针对此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保证绿化资源利用率,避免出现绿植死亡和绿化资源浪费现象。
在绿化工程中,无论是艺术设计,还是后期管理都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理念,增强工程的适应性,使其适应环境,并与整座城市相协调,这也是建立特色园林的必然要求。在养护管理中,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等,采取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措施,保证绿植成活率和生长效果。
园林为城市居民服务,园林绿化工程也要符合人的审美要求,给人身心带来益处。养护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上,保证绿化工程管理质量的同时,满足大众审美需求[1]。可按照人们生活审美习惯合理配置绿植,方便后期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属于社会公共基础工程,该工程开放性较强,在面向大众时,多属于免费项目,所以,很难从中看到经济效益,而工程的生态效益也具有长期见效的特点。再加上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建设及养护管理投入的资源量多,使得绿化养护工作综合性较强。很多园林只重视绿化工程建设施工管理,而忽视了对养护的重视,甚至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绿化养护意识,所以,会出现很多绿化养护管理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在园林工程建设中,政府投入资金有限,绿化工程分得的资金只占其中一小部分。而该部分资金主要应用到工程建设施工中,留给养护管理的资金很少,所以,在后期养护管理中,经常会面临“囊中羞涩”的问题。资金落实不到位,一些城市绿地养护配备人数不够,出现个人养护面积过大,很多养护设备、绿植生长需要的肥料等也无法满足养护要求,所以,绿化工程最终呈现效果会大打折扣。
管理人员是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业务素质和工作态度关系到养护管理效率。绿化养护并不是简单的看管,也涉及到很多养护技术,如施肥浇水、绿植移植、病虫害防治等,这些技术落实水平会对绿植成活率和生长情况造成影响[2]。如果管理人员无法保证养护管理质量,无法创新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只是一味地采取传统管理方式,是无法完成绿化目标的。在现代园林管理中,管理设施和技术早已更新换代,管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绿化养护管理中,多存在政策导向片面偏失和管理市场竞争机制落后现象,这也会降低绿化养护管理效率[3]。绿化工程在园林中的位置分布不同,有些绿化工程处于门面位置,很多管理人员经常将其视为黄金地段的必要管理对象;有些绿化工程位于园林角落位置,不容易被人关注,因而不太被重视,所以,园林绿化工程多存在绿化效果参差不齐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园林的整体绿化效果。在园林绿化建设运行中,其也会与市场联系在一起,针对此,相关部门应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和管理机制,使其满足园林绿化管理要求。但在实际中,这2 种机制多存在匮乏现象,所以,绿化养护管理主动性不足,甚至还存在许多管理漏洞,这也会降低绿化管理水平。
在绿化工程养护管理中,养护技术属于关键影响因素,技术水平及落实效果会关系到绿化植物成活率和生长发展情况。如果技术水平低下,无法与养护设备相匹配,或无法满足植物生长需求,植物养护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主要指的是社会大众参与度不高,在社会大众享受园林服务时,也承担着相关的管理义务,虽然其不懂得专业的养护管理技术,但需要树立强烈的管理意识,并用实际行动保护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草木,使其免遭人员损坏[4]。在实际中,园林绿化与社会协调力度极差,在新苗木或花草栽种后,很多市民无绿化工程管理意识,随意攀折苗木或踩踏草坪等行为层出不穷,既会降低绿植成活率,又会影响景观设计效果。
绿化工程养护管理队伍需要以前瞻性眼光看待绿化养护管理,并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加大对养护管理的重视,积极落实管理措施,使绿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使相关管理人员能在项目开展前,接受相关的绿化养护管理培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能认真对待工程养护,并树立管理责任意识,长期进行检查监督,使绿植成活率和生长效果满足设计要求。
在园林建设中,政府需要做好预算工作,保证预算内容的全面性、完善性,预算人员需要考虑到绿化工程全过程的资金消耗需求,并针对养护管理流程及其涉及的成本项目展开调查研究,满足绿植生长管理资金需求[5]。在将资金拨给建设单位时,政府还要及时关注资金去向,并了解资金分配应用情况,分析其是否合理,避免出现绿化养护管理资金不足的尴尬现象。绿化工程建设单位领导人员需要重视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并在决策阶段,针对养护管理做好投资估算,使养护设备、养护技术、养护设施等落实到位,满足绿植生长需求。
绿化工程养护的重要性等同于施工,只有做好养护管理,施工阶段落实的绿化资源利用率才能最大化,相关资源浪费现象才会减至最少。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关注养护管理队伍配置情况,建设单位需要安排专业的养护管理队伍,使每个工程项目都能得到专业化、规范化管理。这些管理人员在上岗前,需要经过培训教育,需要端正管理态度,将绿化养护管理视为己任,需要定期学习新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知识,掌握各种养护设备操作技巧,了解每种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长周期,并针对病虫害等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植物成活率。
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项目,各单位应将其作为正规项目,为其执行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体系,以提供理论支持。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提供法律保障,使养护管理法制化,这会减少很多绿化资源被蓄意破坏的问题[6]。在绿化管理中,政府应减少干预管理行为,只在其中起到监督作用,使绿化工程得到全面化管理。各责任主体还要针对完善绿化工程管理机制展开探讨,需要使养护管理工作与市场接轨,使管理机制和市场监督机制能在其中起到监督管理作用,以提高养护管理的主动性,使园林绿化工作质量得到保证。
建设单位需要引进先进的绿化养护技术,并积极开发新的管理养护技术,使绿植得到高效养护。可针对灌溉施肥、苗木栽植、病害处理等问题展开技术研究,使每一环节的养护技术水平得到升级或改善。政府相关部门还要为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升级提供技术、资金、人才支持。
在全面绿化工程养护管理中,还应树立全员管理意识,使社会大众都参与到养护管理中。园林绿化部门需要做好社会宣传工作,使大众意识到绿化管理的重要性。在多次宣传中,强化全员绿化意识,使全民能监督保护绿植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绿植病害或生长不良现象,并上报管理人员,使绿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7]。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需要考虑的事项较多,会遇到很多技术、管理或制度体制等问题,政府应在强化养护管理时做好准备,为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提供足够的资金和优质的管理人才,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养护工作顺利进行。另外,园林主要面对的是整个城市居民,所以,居民也有义务保护绿化效果,政府应做好社会宣传工作,呼吁全员参与到绿植养护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