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辉
(萍乡市源湴林场,江西 萍乡 337000)
美化环境是一直以来我国生态最为重要的课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植树造林,改变生态环境。一直以来,我国的空气污染严重,最为明显的便是雾霾天气,很大程度地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及生产。因此,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可持续地发展生态经济。我国南方地区大多是以山区地貌显现,在林业经营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了南方林业经济的发展。若要可持续发展山地林业,需要有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有针对性的方案。
我国虽然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关注,在政策上也提供了一些支持,因政府给予的扶持力度有限,并没有显著提升林业经济效益,对林业的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在我国,林业的技术含量,仍然趋于较低的水准,虽然政府提供了政策方面的扶持,但是因执行的监管力度不够,执行力度也受限,在政策的落实方面更是不尽人意、草草了事。如恶意循环的各样竞争,导致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较为落后,监管力度不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南方山区林业经济的发展不协调
树木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周期,且时间较长,因此,林木业的发展在前期的投入是需要足够的资金,而在发展的后期,产出值并不高,附加值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致使林业的发展并没有产生一个良性的产业链。民间资本投资因其经济效益不够客观,导致投资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山地林业的经济发展。国家在林业的发展上,资金投入不足,加之其监管力度不够,浪费很多扶持的资金,其使用率也并不尽人意。据研究,在南方地区,山地林业经营还是较为粗略的管理模式,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在南方山地中,林业的经营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因其环境条件不尽人意、待遇也不够高、其工作内容的乏味与辛苦等,很多林业的技术人员并不乐于下基层工作。一些依据自身经验的管理农户,虽然积极参与到现有的山地林业技术工作中,但是并没有经过培训,在专业的知识方面、技术方面等,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经常会在管理过程中,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在林业的管理方面及经营方面,缺乏其科学性及有效性,限制了林业的经营利益,缺乏良性的市场竞争。城市中心距离南方的山地林业经营较远,对于很多有关山地林业的行业动态,因其信息技术的落后,山地林业无法及时知晓,导致在管理方面、技术方面及设备方面等,较为滞后,很多林业的技术人员并没有及时学习有关内容,更新其知识体系较慢,限制了南方山地林业经营发展。
林业的产品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是以苗木、木材作为其林业经济的主要产品,导致林业的附加值并不高,没有优良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很多新鲜的苗木都需要妥善保存,以及林产品的运输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林业市场缺乏营销人员,宣传力度不够,受众面窄,营销渠道便因此受到了局限,林业产品的转换率偏低。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导致林业市场无法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通过网络技术有效推销所经营的产品,且涉及的产品并不丰富,阻碍了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
我国虽然在经济事业发展方面呈快速趋势,但是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如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等土地环境问题的显现,呈不断上涨的趋势,且较为快速,水体的污染更严峻,河流面临干涸的境地,这些问题直接会影响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在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中,要将生态效益作为其发展基础,以环境建设为主体,最大化发挥林业作用,最终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我国的生态建效益与经济建设都与林业有着十分密切关系。在前期的建设中,人们对林业与建设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大的误区,常常顾此失彼,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经济建设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有所失衡。基于此,经济建设、生态建设要作为林业生态经济的基础,并有机结合二者,以林业产业体系作为建设生态体系的前提,尊重生态规律的发展,以生态效益作为其发展的优先条件,以此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节奏,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存。
清理采伐痕迹最为传统的方式便是炼山,在南方较为普见的方式。需要烧毁采伐地区的剩余物,虽然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但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飞灰物污染环境,也更易引发火灾。与此同时,经历过火烧的山地,土壤养分的损失严重,稀松的土壤在后期更容易水土流失。据调查,经过燃烧的土壤,氮、磷、钾、钙等有机物质,会很大程度下降。炼山过后,树苗的生长会有所下降。可采取挖穴的方式,掩埋采伐的剩余物,再造林,若遇到砍伐剩余物较多的地方,可利用一些地桩来防止剩余物划动。
首先,以经济作为首要条件,大穴的挖掘时间更长、工程更大、成本更高,不过,小树苗的生长量并不需要大穴,以大穴的方式只会加重水土流失。若一些难以造林的地区,以大穴的方式造林,因此,造林的方式要依据地形而定。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以适地适树的方式,为不同的地区提供不同的栽种方式,以此提升树木的成活率。
人工造林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幼林抚育,其方法可有效降低树木中的杂草,有效改善土壤性质,因此,也会提升人造林的成活率。不过,有其利便有其弊,除草和松土在幼林前进行,此种方式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壤随之稀松。若遇到大雨灾害,会降低土壤中肥料,因此,严重污染了环境。以劈草的方式,推动幼林的生产,有效保障水土流失。抚育幼林、保障水土二者之间有效并存,阻碍了土壤中的养分。
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它可有效平衡生态的发展。现阶段,建设林业是我国的主要生态经济发展措施,以此为我国子孙后代打造一个赖以生存的良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