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道与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的半耦合关系

2019-01-06 10:39卢紫薇黄思懿
现代园艺 2019年16期
关键词:游人绿道绿地

卢紫薇 黄思懿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1 研究背景

三山五园绿道体系是北京绿道规划中的一环,串联各类公园绿地13 处,旅游资源丰富[1]。

绿道——绿道是一种串联各类自然和文化景观资源,适用于步行、骑行等慢行休闲方式的线性绿色空间,具有美化环境、文化展示、健康休闲、沟通城乡等多种功能[2]。

三山五园——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也指代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圆明园、畅春园。三山五园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拥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北京城市连接大西山的过渡区域[3]。

2 绿道分析

2.1 绿地观察

调研区域绿地以历史名胜点为核心,以条带状的绿地相串联,周围分散连接着斑块状绿地,整体布局中西部密集,其他地方稀疏的特点。该地区现状绿地总量较大,除城市绿地外,还有大量山体、耕地、农业采摘园等生态用地。城市绿地类型丰富,除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外,还含有植物园、历史名园、郊野公园等,其中公园绿地用地面积居首位[6]。

2.2 建设情况

大量城市建设使三山五园整体景观格局逐步陷入“孤岛化、割裂化”[5]。园林之间的联系被城市其他功能区切断,失去了景观和功能上的连接作用,不利于生物间交流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沿路建筑布局较乱,是历史风貌保护区的不和谐因素。

2.3 道路现状

调查发现,绿道多处被城市道路打断,难以连贯。四环五环将场地割裂,绿地之间的连通性低。一些绿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混行,停车占道,甚至出现断头路,易产生交通混乱。

3 发现问题

(1)绿道缺少服务点和停车处,共享单车随意停放的情况很常见。(2)公园关于非机动车是否允许进入的标志混乱甚至缺失,禁止非机动车入内的公园也未设置停车位,不利于游客停留。(3)绿道游憩设施不全,相关指示性路牌也不完善。全长36km 的绿道,实际进行绿道路面铺设的路段仅占总长度的1/3。大部分路段只是在人行道上画出绿道标志,并未进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同时,绿道穿越路口过多,尤其是四环路到北坞村路,平均500m 就穿越一个路口,交通连贯性较差,游人进行慢跑、骑行等活动会受到一定制约,难以满足其休闲游憩的需要[5]。(4)绿道上设置的游览图难以很好地帮助游人获取信息。游览图介绍大多为整体规划示意图,缺少对于本路段的针对性宣传,游客并不能从游览图上了解自己的位置,或者是了解自己在哪一处绿道里能够进行什么类型的活动。这也是在调查时发现一些公园缺乏游客,大多是附近居民的主要原因。

4 斑块分析

各斑块内部的公园有着不同的定位,使用人群的年龄、活动形式和密度也相对不同。

4.1 玉泉公园

4.1.1 现状。玉泉公园主要承担防护作用,轻轨道路将公园分为两半,在园中基本不会感知到噪音。园区内铺装状态良好,照明设施布局合理,养护略显粗糙。公园内部开放的游憩区域较少,以林区种植为主。当天仅观察到少数附近居民在此闲坐,以中老年为主,询问公园保安及绿地养护人员可知,玉泉公园及附近公园,主要的游人集中时间是上午及午后,傍晚之后几乎无人入园。

4.1.2 问题。(1)公园活动空间较小,道路狭窄且道路坡度较高。(2)密闭感很强,中心水域周围植被密集,观景平台缺少良好的视觉体验。(3)公园与绿道联系不高,慢行道路仅从公园的单侧穿过,也是斑块内部缺乏活力的原因之一。

4.2 玉东公园

4.2.1 现状。公园的景区使用人群同样以老年人散步晨练为主,运动区有少量青年人锻炼。采访可知玉东公园实际上的使用人群也以附近居民为主,园区的运动特色定位并没有一个良好的宣传。

4.2.2 问题。公园园路十分曲折复杂,且绿道与普通的公园园路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在一二级路上穿插,有一些地段路的宽度和铺装并不适合锻炼,导致绿道的使用率很低。

4.3 北坞公园

4.3.1 现状。北坞公园西园能较好地服务周围居民,其环境优美,气候适宜,场地适合玩耍和锻炼。相比附近2 个以林区为主的公园,北坞设计了更多的开放空间和景点,更能吸引游客来此休闲游憩,其中最热闹的是一片农业景观,许多人特意为这片水稻田而来,为开发农业景观提供了新的思路。公园中的水面是另一个活力区,游人如织。

4.3.2 问题。(1)园区内没有相应的小买卖设施,游客需自带干粮,体现了园区规划中的不足之处。(2)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出于存置随身物品的需要,老人们常集中在运动场闲聊。物品存放处的缺失限制了游人的活动区域,也会扰乱某些区域的原始功能。(3)北坞公园禁止自行车入内,给计划通过慢行系统游览三山五园地区的游人带来了不便。

4.4 海淀公园

4.4.1 现状。海淀公园是所有调研斑块中最具有活力,游人类型最多。场地针对不同的活动人群,有不同大小和开放程度的聚集空间,在大草坪处人们放风筝,扎帐篷,组织团体活动;在北侧大水面步行眺望,西侧景区闲坐游憩。各个景点依据过去畅春园的记载进行布置、错落分布,特别是西侧的稻田农业,这些设计继承了原址的历史文化和景观特色。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品牌节日、科技创新更是吸引了大量民众。园区内部的跑道尺度自然,贯穿公园,结合现代科技与民众互动,使用人数较多。

4.4.2 问题。(1)公园内部的一些道路坡度过大。(2)叠水边的石子道路湿滑,不适合老人和儿童行走。(3)园区内部浇灌范围覆盖道路,阻碍一些景点的出入。

5 问题总结与对应策略

5.1 绿道不够连续,给慢行系统游览带来一定困难

(1)应该在规划层面与其他建设区域间相互协调。(2)可以学习其他城市在慢行系统上的创新做法,如厦门空中自行车道以应对慢行系统与城市快速路之间的矛盾问题。

5.2 绿道在景观层面和游憩层面上不够连续

(1)应在遵从的大框架、大主题的前提下,再进行下一层级的绿地定位与景观布置,使景观层面具有连续性。(2)增加绿地系统中的设施服务点和提示信息,提高绿道体系的整体性,使游人更愿意在绿道中活动。

5.3 慢性系统使用人数少,部分斑块使用率低

(1)沿街地图可标识推荐路线,包括针对自行车慢行游览的路线,针对亲子、老人的游览路线,针对外地游客的游览路线,并以新媒体的形式进行宣传,增加绿地系统的活力性。(2)绿地斑块的特殊定位也应宣传。应针对游览点进行不同尺度的地图导览,并附上斑块的简介,帮助游客获取自己所处的位置信息,更好地了解游览路线,为此路线上较远的绿地带来活力。(3)拥有特殊定位的斑块也应与其他绿地相互协调,在保证其防护功能的基础上,也应考虑如何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4)结合文化传承、本土景观、科技创新与公园建设,发现斑块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宣传和组织活动空间。

猜你喜欢
游人绿道绿地
地铁上的九座城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登神农顶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