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鹏睿 王振坤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中世纪”一词是15 世纪后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比昂首先提出,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的一个中间时期。其始于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的覆灭,结束于14 世纪的文艺复兴,横跨历史1000 年。这个时代经济穷困、生产落后、政治腐化、社会处于蒙昧迷信的状态,西方早期阶段文明光辉被泯灭。而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人们纷纷从宗教中寻求慰藉,欧洲各民族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逐渐接受了基督教。基督教迅速发展,深入人心,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尽管被古希腊罗马文明残余持续影响,中世纪的文明基础依旧是基督教文明。
在经济制度上,中世纪经济总体上是封建领主制经济。不同级别的封建主,在占据不同大小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庄园、武装、城堡。,教会垄断文化大权,并且采取愚民政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大量流失断绝,欧洲中世纪的平民基本上是文盲,而修士与封建领主的存在,在客观上保留了西方文明的残留。在美学思想上,中世纪受到古希腊、古罗马的影响很深,同时与宗教紧密联系,把“美”看成是上帝创造。
由于受到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水平以及文化和美学思想的严重制约,中世纪园林得不到很大的发展,且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也很有限,对了解这一时期的园林带来许多困难。基督教反对豪华奢侈的生活方式;分封世袭制度使政权分散而独立,国王权力相对削弱,因此,园林艺术不可能在寺院庭院中发展,王公贵族们朴素的城堡也取代了壮丽的王宫别院。
西欧中世纪园林发展可以分为2 个时期:前期是以意大利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修道院庭院,后期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以法国和英国为中心开始发展城堡庭院。
在基督教产生之初,于罗马皇帝的打压,修道院多建在人迹罕至的山区,僧侣们依靠他人的布施生活,因此,此时的修道院中并不具备园林诞生的必要条件。直到随着基督教的公开化,以及6 世纪意大利修道士本尼狄克对僧侣生活的改革——僧侣们生活的所有必需品完全由修道院生产,修道院内开始出现了菜圃和果园;随着卫生保健与医学的发展,僧侣们又开始在庭院中种植草药;为了用鲜花装点教堂、以及祭祀的需要,庭院内又开辟出了种植花卉的装饰性花园。在一步步发展下,修道院呈现出实用性与装饰性2 种性质。
现存下来的关于修道院庭院的遗址十分稀少,学者们对其研究大多要依托于考古学、少量幸存的文本文献和幸存的艺术作品,如绘画、挂毯和手稿。其中十分重要的是3 个来自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的文件——《法令集》、诗人瓦法弗德的诗《霍图卢斯》以及瑞士的圣高尔教堂的平面图。
3.2.1 修道院庭院的结构布局。占地1.7hm2的圣高尔教堂建于9 世纪,坐落在瑞士的康斯坦斯湖畔,其庭院依傍于“巴西利卡”式的长方形教堂。在布局上,庭院的主要部分是由教堂和僧侣住房等围合而成的中庭,四周有一圈效仿罗马柱廊园建造的柱廊。柱廊的墙上有各种的宗教壁画。修道院庭院的中庭柱廊多为拱券式,为了保护柱廊后的壁画将柱子假设在矮墙上,将柱廊与中庭分开,只在中庭四边中点和四角处留出开口。中庭内庭院被十字形或者对角线设置的甬道分成4块,正中放置水景。四块园地以草坪为主,点缀花果树木。
3.2.2 修道院庭院的实用性。早期,修道院庭院主要用于粮食生产,但在修道院的生活中,食物与药品的根源早已交织在一起。修道院庭园常种植的蔬菜包括洋葱、大蒜、胡萝卜、橄榄、卷心菜、花椰菜、青豆等。修道院药用花园的起源来自于本尼狄克,他说:“一切事物最重要的前提是必须照顾病人。”这些早期的药用花园通常仅限于当地环境中特有的植物。但随着传教士运动的扩张,从遥远土地返回的僧人引进了新的草药。随着时间的推移,修道院庭园扩展到使用和研究各种草药。
中世纪的花园不仅提供食物和调味品,而且提供染料、糖果、食品佐料,以及几乎所有在当时的民间医药中,所需要使用的药物,也极大地推动了传统的药用植物学。
当时的僧人们通常都会利用天文学确定每年的宗教节日,和计算一年中种植的最佳时间,以及收获的最佳时间。灌溉和水源是保持花园活力的必要条件,不仅使用复杂的灌溉系统,而且将水源放置在花园的最高位置,以便水在重力作用下进行灌溉。凸起的苗圃使得渠道通过苗圃旁的小径边正常输水。到了14、15 世纪,开始在水源里放置了粪便以及厨余垃圾。在当时使用的工具也与园丁今天使用的工具十分相似,例如,剪刀、铁锹、锄头、手推车等,甚至发明了用于滴灌的陶土小锅。
中世纪欧洲园林总体上是以实用性园林作为开端,直到发展后期才开始慢慢强化游赏性特征。无论庭院的大小,中世纪园林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封闭性。“圈占形式”随着庭院主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会发生变化,从精致的铺装石墙到用泥巴粪便秸秆混合堆砌的墙体,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封闭感、内向性和领域归属感。
4.2.1 植物。植物是欧洲园林最重要的园林要素之一,植物景观也始终是欧洲园林的主体。中世纪的花园在园林植物应用上表现出以下5 点特征:(1)实用植物为主:园林植物多选用药用植物和其它具有经济意义的水果、蔬菜和香料植物品种,但缺乏空间的组织。在修道院庭院中,关注的重点在于植物的必要性和实用性,而非构成装饰性的形态。(2)独特的植物主题庭院:采用植物材料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庭院,草本园是以栽植实用的草药形成的主题庭院。蔬菜园是以蔬菜栽植为主的园林形式。(3)充满宗教象征:通过栽植和修剪植物形成不同的宗教符号,来表达修道院庭院特有的文化内涵。(4)植物种类丰富:加德纳的《The Feate of Gardening》中记载,到14 世纪,有97 中野生花卉被用于庭园的栽培种,香花植物主要包含:百合、玫瑰、丁香、长春花等。这些花卉一般用于宗教祭祀的装饰以及妇女佩戴的花环上。而乔灌木多单株栽植,主要的树种有:黄杨、罗汉松、带刺灌木等;从外国引种的植物则会采用盆栽的形式摆置。(5)人工景观设施小巧精致:植物修剪技术发达,广泛应用结园和迷园等人工景观设施,大大增强了庭园的游赏性。结园是用低矮绿篱组成的如几何、鸟兽、纹章等装饰图样的花坛类型。主要分为2 种:在绿篱组成的图案中,铺满各色砂石、碎砖的称为开放性结园和在图案中种满不同颜色的花卉的封闭型结园。迷园是在错综复杂的园路中铺砌大理石或草坪,围以修剪整齐的高篱,让人难以分辨方向。
在中世纪的庭园中,出现以景观为主要目的的结园、迷园等植物景观,表现出在强大的宗教势力的统治下,人类对理想家园环境的追求和向往。原有的菜畦中,逐渐以栽种花卉代替蔬菜,由生产花卉的栽植方式转向强调花坛色彩效果的景观意识。
4.2.2 水景。水景一般作为庭院的视觉中心。中世纪庭院的水景形式直接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以水池和喷泉形式居多。另一方面,修道院庭园中的十字型水渠的模式与中世纪伊斯兰园林十分相似,是因为基督徒与穆斯林都借用文学和艺术里把天堂比作花园的比喻。
4.2.3 园林空间的构筑。围墙是中世纪庭园中最常见的分割元素。外墙用于防御,多用石料、砖块等坚固材料砌筑;分隔庭院内部的隔墙则多采用编制栅栏、栏杆、花格墙、树篱等形式。庭院中最主要的构筑是凉亭与棚架,藤本植物依附于上,起到遮荫与装饰作用。
中世纪时欧洲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亦是欧洲园林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中世纪欧洲园林的形式和特点,为后期的文艺复兴园林,甚至整个欧洲园林的发展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