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的水技巧

2019-01-06 10:39陈璧如
现代园艺 2019年16期
关键词:水景喷泉庄园

陈璧如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1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中丰富水景的成因

意大利地处多山的丘陵地区,拥有丰富的落差水源;在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发展带动了水动力机械和气动装置的应用水平的进步。从而为营造该时期园林中各种复杂水景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1]。

一直以来人们对水的依赖改变了自然水体的自身价值,在艺术化的创造下,它不再单单是原来自然界中固有的形式,而具有了灵性,被赋予了感情,成为了有精神的生命[2]。

2 对比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与当下园林中水景营造

在文艺复兴时期,水景造型或气势庞大,或精致典雅,是这一时期造园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与周围环境搭配,在浓密的绿植后,气势庞大的建筑前,在道路近端,水景或作为主要观赏对象,或作为其他景物的衬托者。而现如今,在“自然”的设计风潮下,“亲水”的理念贯穿在大小设计中。但设计出的相当多的一部分水景品质不高,效果不佳。水景彻底成了“欣赏”的对象,人们被阻隔围起的栅栏外,看着仅仅装点了几个喷泉,冰冷硬质的水池,由潺潺流水带来的欣喜欢快也一并被围在了围栏里,毫无生气。

3 水景的感受形式

视觉、听觉以及触觉是水的3 种基本感受形式。视觉最为普遍,通常来说,一处水景最先给人带来的是视觉感受。人们看到时,或如镜面般光滑平静,或涟漪层层叠叠。听觉是灵动多变的,平静的湖面安静无声,而当水以瀑布、喷泉或是其他形式出现时,声便来临了,如此自然之声时刻感染着身在其中的观赏者。前两者,听觉、视觉在某种程度上,可认为是人“被动”感受到的,而触觉则需要观赏者主动感受来获得。通过主动地与之接触,感受到的或是在夏日的清凉,或是在冬日的刺骨,大大丰富了人们游玩之体验。

4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各阶段的水技巧使用

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大致可通过前中后期3 个阶段划分。前期为人文主义园林。园林中建筑与庭院大多朴素、简约,同时保留有一些中世纪的痕迹;中期台地式园林盛行,有明确的中轴线,喷泉、水池和雕塑等景物对称布置于轴线两侧,这一时期理水技巧达到顶峰,极其巧妙地运用水的特性、声音和光影效果;后期为巴洛克园林,出现大量的园林小品与极其繁复的细部装饰。通过分析各个阶段中水景的营造方式,研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理水技巧方式的转变。

4.1 初期

此阶段之代表为菲爱索罗庄园。庄园内部共有3 处水景,分别是入口的四周配有树畦与草坪的八角形水池,后花园四周围着4 块植坛的独立而隐秘的椭圆形水池,以及下层台地中心内有精美雕塑以及水盘的圆形泉池。这一阶段,意大利人处于对水技巧使用的起步阶段,重视其观赏性与规整性,多以几何形作为水池造型,池内或外沿装饰以雕塑,着重表现其视觉效果。在中心水池的周围,搭配丰富植物造型来突出水景。虽然对于水的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水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地位十分明确。而同时,基于这样的水景设计,这一阶段的水以视觉观赏为主,尚未与游人有其他感官上的互动。

4.2 中期

在园林景观中,动态水和静态水相结合是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在园林景观中的主要体现是流水、湖水、瀑布,以及通过制造压力形成的水景等[3]。作为理水技巧的顶峰时期,充分展现了中期的水技巧使用技术,通过技术充分发挥水的各个特性,其声,其形,其感,犹如具有了生命,形成了动态之美。

兰特庄园与埃斯特庄园的水景设计在这一时期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兰特庄园体乃是设计中的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其严密的逻辑思维与丰富的联想使其水景与众不同。设计师将山泉汇聚成河、流入大海的过程加以提炼,从全园制高点的洞府开始,汇集的山泉从八角形水池中喷出,顺水阶梯急下,在第3 台层上以溢流式水盘形式出现,流进半圆形水池。餐园中的水渠在第3 台层边缘呈帘式瀑布跌落,再出现在第2 台地的圆形水池中。最后在底层台底上,以大海的形式出现,圆岛上的喷泉作为高潮而结束。动态与静态的水景变化多端而又相互呼应,结合阶梯及坡道的变化,使中轴线上的景色丰富多彩。

以水景模仿自然过程,溪流从上而下,缓缓汇入象征大海的底层台地中,与此同时,游人伴随着水景的变化,顺着层层台地下行。这是具有象征意味的感性一面。而此景的营造依托的是理性之水技巧处理手法。在上下层台地之间,为了保证景观的完整连续性,水景的处理,要既有各自特点而又有相似性以承接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水面由窄到宽再到最宽,以平缓的秩序感为主基调。同时,通过坡道的角度控制台阶的宽高度变化,控制水的流速保持在理想的状态。若水流从最顶端不加限制地奔流而下,那么营造的水景效果便大打折扣,沿水边行走的安宁舒适感便也被一并破坏。在张弛收放之中,体现这一阶段的高超理水技巧。

这一阶段的另一佳作,埃斯特庄园中,人们运用气动力机械,通过水旋转齿轮或者通过狭窄的管道推动排出空气,产生运动和声音。庄园中的龙喷泉通过气动声音给人带来强有力之惊喜。喷泉将一个穹顶的水体推入空气中,碎成一场倾盆大雨。接着,管口会在无意间发出一系列巨响,类似于大炮爆发或者火绳枪尖锐断奏的声让人震惊,带来巨大的冲击感[4]。人们将所想所感转化作不同的声音,强烈地展示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所谓埃丝特花园的欢愉是贵族气,没有哪位贫者或未受教育者能够营建这样的一个人间天堂[5]。没有充实的阅历,开阔的视野,何以创造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声音。由水景带来的丰富声音与流动之美,让庄园变得生机勃勃。这些声音给人以无限遐想,在诺大庄园中的游览乐趣无穷。

4.3 后期

到了后期,在巴洛克园林的风潮下,造园变得矫揉造作,设计中最主要的结构与布局要素,被过度复杂的细部装饰与繁多的园林小品所取代。园林设计逐渐背离了最初的人文主义思想,反映着巴洛克艺术的非理性特性。这一时期,在水景的营造中,加入了过多的雕塑与细部装饰,而掩盖了原本水景所带来的丰富感官体验,过度的美化导致其最终走向没落。

5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中水的回收利用

纵观文艺复兴时期的水景营造,大胆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水声效果,精致细腻的水流形式变化,与工业技术相结合的精细化水景设计,为这一时期园林景观中重要的观赏要素。然而,在这一时期,实则资源极度缺乏。因此,在这些令人赞赏的景观背后,实则暗藏着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大主教凡尼高迪花园便是如此。花园中有一景,水从钟乳石上滴入一个涂红的大陶罐中,在容器中形成低沉回音。同一时刻,远方的瀑布传来与之截然不同的轰鸣声,二者如合奏一般,高低起伏变化。带来这些美妙和声的水,实则来自所收集的降雨。它们包含在一个建在穹顶后方的巨大石槽里,水流出直接泄入台伯河。这些雨水收集于5~9 月,那时的屋顶和排水沟可以保持相对干净[6]。

这一时期的设计师在将所设计的景观与感官之美紧紧靠拢的同时,也不曾偏离自然之轨道。从收集水资源,到将其应用到园林景观中,展现其最美姿态,发出动听悦耳之声,给予清凉冷冽之触感;到其离开观赏者的视线范围,进入回收与循环的阶段,整个过程不断循环往复。如此说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中,高超的水技巧手法,对水资源的处理利用精巧,与最终呈现的美之形态相匹配。

猜你喜欢
水景喷泉庄园
天音水景
珍珑·青石子度假庄园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慢屋·青麦庄园
天音水景
可乐瓶里的“喷泉”
草莓庄园
为什么鲸的背上有“喷泉”
音乐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