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

2019-01-06 10:39陈丹丹
现代园艺 2019年16期
关键词:造景园林绿化手法

陈丹丹

(晋城市园林绿化三大队,山西 晋城 048000)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导致各大城市生态环境越发恶劣,也逐渐加强了广大市民对于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需求。园林绿化设计的主要核心就在于为广大市民构建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较为关键。由于在园林绿化中,植物的搭配十分关键,如果植物搭配科学、合理,就能够构建出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因此,园林绿化设计前一定要全面了解植物造景的主要作用与艺术手法。

1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主要作用

1.1 美化作用

由于植物都具有一定形状的线条,这些线条在园林景观中是较为关键的材料。这主要是因为所有植物都具有不同的形态,这些形态所展现的美就会存在差异性,如果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将花期不同的植物配置到一起,景观可随一年四季交替而产生变化,从而凸显园林的美观性。通过植物造景不仅能够扩大园林绿化的整体空间,还能使广大市民身心愉悦。这主要是因为植物象征着美好,可以为人们带来舒适的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场所。

1.2 防护作用

在园林绿化中,植物对于城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减少城市中的生态污染,还可以在涵养水资源的同时保持水土。例如,乔灌木能够有效降低周围噪音的实际分贝;悬铃木能够起到滞尘作用;云杉与水杉能够滞留降水;攀援类植物能够预防建筑墙体出现塌落事故,而且植物底部具有防护作用。

1.3 生态作用

植物既可以净化园林中的空气,又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例如,荷花能够吸收有毒物质,夹竹桃对二氧化硫等气体有抵抗作用,因此,在园林绿化中,植物是不可缺少的部分[1]。

2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判断植物造景完美程度的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艺术性与科学性。充分利用艺术手法实现植物与环境的和谐统,将个体和群体中所蕴含的美体现出来,使现代人们体会到园林绿化中蕴含的美感。因此,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一定要严格遵守以下2 方面的原理:

2.1 生态方面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采用乔木与灌木相配置,一定要注意虚实相生,从而展现出自然环境中所蕴含的美。一方面根据当地园林绿化环境,科学设计植物,并将园林条件、植物特征与植物对环境的需求相结合,从而确保植物种植到园林中能够良好生长;另一方面园林中具有多种植物,会在生长过程中与其它生物产生化学反应。而植物造景的目的就在于,模拟生态系统的创设过程。因此,造景时要将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从而实现植物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共生共存。

2.2 美学方面

首先,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一定要遵循美学原理,综合考虑园林景观中植物的季相与色相,利用植物色彩营造出美感较高的林相。当植物处于生长阶段时,品种需要满足颜色方面的需求,色相也由此开始逐渐出现变化。其次,充分利用植物所蕴含的美展现出意境美,挑选植物时要确保其能够产生意境,从而真正意义上体现出意境美。例如,松柏苍劲、四君子等,各不相同的植物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从而使人们感受到各不相同的意境美,并以保障园林绿化设计效果。城市绿化带中可以选用小叶黄杨、结缕草等作为铺地植物,点缀植物可以选择一串红、桂花等,不仅在颜色上有着较高的观赏性,同时成活率高。

另外,需合理设计园林植物。在设计园林绿化时,不仅需要针对植物颜色进行设计,还需要针对植物品种进行设计。例如,在设计过程中,将生长特点与要求较为相近的植物划分到一个区域,或将作用较为相似的植物划分到一个区域。这样一来,就使得在设计园林绿化时,可以确保相同区域内的植物不会因生长特点不同,而出现争抢养分的情况,有效降低园林工人的工作难度与压力[2]。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构建城市园林绿化时,植物造景属于一项创设性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思维,创设出完美的园林绿化景象。园林绿化设计一定要按照植物特性展开造景工作,这需要深入了解植物特性,发挥出植物的独特魅力,并满足广大市民对于生活环境的实际需求。

猜你喜欢
造景园林绿化手法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论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论豆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