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 新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龙门林场,甘肃 天水 7412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山楂加工食品及药品越来越多,山楂片、山楂丸、山楂糕、山楂饮料层出不穷。据说,古代皇室就有用山楂治疗不思饮食的病症,效果奇佳。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为落叶乔木,山楂树在小陇山周边地区随处可见,为蔷薇科植物,为核果类水果,核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山楂成熟略带红色,酸甜可口,质软,籽粒较多,果肉可加工制作成山楂食品或药丸,籽粒可制作座垫等,山楂树可造林绿化,亦可作为果树种植,小陇山林区及周边地区群众主要以闲庭院周边或田埂栽植,果实成熟后自用或周边销售。山楂是良好健胃、促进消化的药材,很多群众将山楂切片晾干,制作成山楂片,既有防虫防腐效果,又可用来泡水饮用,具有良好的解暑效果,有研究证明,山楂亦可降压降脂,并对心脏有一定的好处。有研究表明,对于细菌性急性痢疾,山楂有良好的疗效。山楂易成活,粗放管理都可开花结果,对于林区及半山区造林绿化及降雨量少的地区,是良好的多用树种。
山楂树的树皮常有裂口,较为粗糙,颜色为灰色,有的树皮为灰褐色;山楂树大多枝有刺,刺长约1~1.5cm;山楂嫩枝紫褐色,多年生老枝为灰褐色;冬芽卵形,先端圆钝,无毛,紫色。在小陇山林区及周边地区山楂花期5 月,果期10 月。小陇山林区资源丰富,环境适宜苗木生长,山楂多生长在林区山坡处,部分生长在林区边缘灌木丛中,能够在海波100~1500m 地带生长。山楂树适应性较强,较耐寒、耐高温,对土壤及环境要求不高,是贫民老百姓庭院及周边最适宜栽植的懒人树,我国大多省份均有分布,小陇山林区陇南地带分布较多。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龙门林场地处天水市麦积区利桥乡境内,属秦岭南坡,嘉陵江水系红崖河上游,东有张家庄林场,西为党川林场,北靠百花林场、南接左家林场,属小陇山林区腹地林场,海拔1100~2300m,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数和为2070.4h,年均气温10.9℃,无霜期180d,年均降水量为482.8mm。全场北高南低,属秦岭山谷地形,山脉倚红崖河水系为轴从西北和东北2 个方向延伸达河谷,平均坡度30°~40°,土壤为山地褐色森林土,天然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森林资源状况总经营面积25740hm2。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228016m3。森林覆盖率为92.8%。林分类型主要以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为主,林木种类主要有栎类、油松、华山松、山杨、桦木、槭类、落叶松等。龙门林场的国家森林公园龙门景区是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6大景区之一。景区内林密、水清、潭深,怪石峭壁林立,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人们欣赏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消除疲劳、娱乐休闲、游憩以及进行自然教育和环境教育的理想场所,主要人文景观有利桥城堡、茶马古道、朝阳洞、龙眼潭、龙板石等。
龙门林场依托林下资源已形成绿化大苗培育、梅花鹿养殖及其他集体经营项目为主的多元化、多种经营的产业格局。经营的鹿产品曾在浙江义乌举办的中国第二届国际林产品博览会上获的“优质产品奖”的荣誉。龙门林场土地肥沃,环境适宜苗木生长,是育苗绝佳地带。
我国大多树种常规繁殖是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嫁接、压条、分蘖、组培,组培繁殖要求相对较高,不宜普及,山楂树繁殖在小陇山及周边地区主要靠播种、扦插和分蘖繁殖,分蘖繁殖属于近自身繁殖,主要依取山楂根部通过简单处理使其萌芽获取植株,方法简单,但繁殖数量及速度十分缓慢,较适合老百姓庭院自繁自用。较为普及的是种子繁殖和嫁接繁殖。
山楂的种子具有休眠性,采收的种子必须通过处理才能播种,小陇山林区一般采用沙藏处理打破休眠。具体方法是将采收的种子和细沙混合均匀,以种子与沙子体积比按1∶5的比例,放入沟深80cm 的沟中,翌年3 月中旬取出进行播种。小陇山天水周边地区春季早晚气温较低,播种时可采用条播法,畦面宽50cm,每667m2播种量50kg。
播种后保持床面湿润,覆盖一层薄草帘或地膜,以保温保湿,小陇山地区一般10~15d 开始出苗,待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揭去草帘或地膜。当幼苗出齐和定苗后,及时松土除草,松土不宜过深,以免伤根。幼苗长到15~20cm,结合浇水每667m2施尿素10kg,此后每月追肥1 次,并浇透水。之后进入常规管理即可。
春季将粗0.5~lcm 根切成12~14cm 根段,扎成捆,斜插于苗圃,灌小水使根和土壤密接,15d 可以萌芽,当年苗高达50~60cm 时,可在8 月初进行芽接。山楂扦插繁殖成活率较低,配合使用生根粉效果较好,一般将枝条剪成10cm 的插条,将基部放在ABT 生根粉液中浸泡1h,扦插在全自动喷雾沙床上,保持遮荫,保留1 个萌芽,待根系萌发长势稳定后移栽。
小陇山林区及天水周边地区一般采用野生山楂树作为栽培山楂树的嫁接砧木。
山楂树嫁接可用切接:对于砧木较粗大,接穗较小,较适宜用切接方法。首先将接穗处理为6cm 长的茎段,保证茎段至少有2 个芽,将茎段下端削成长3cm 的斜面,上端削成1cm 长的斜面,使接穗下端成为楔形。两边的斜面均要光滑,不劈不裂,一侧稍厚,另一侧稍薄。将砧木从距离地面4cm 处剪掉,在剪口一侧稍向里倾斜用刀切开,切口的长度要与接穗的长削面相等,以备插入接穗。插入接穗将接穗的长削面、稍薄的靠里,短削面、稍厚的靠外,插入砧木上的切口,使二者的形成层对准,并紧密结合。接穗插好后,用塑料布条进行捆绑,然后轻轻埋上细土,不要有空隙,土堆高度超过接穗上端5cm 即可,并轻轻拍一拍。扒土抹芽嫁接后15d,将土堆上部的土轻轻扒开,看其是否成活。如果已经成活,再用细土将嫩梢埋住,厚1cm,以利保墒和嫩梢出土后旺盛生长。当新苗生长达到基部木质化时,要将土堆全部扒开,选择1 个生长健壮的枝条留下培养,其余枝条全部从基部剪掉。
山楂树另外一种嫁接方法为劈接。劈接的接穗长为12cm,接穗上面要有3~4 个健壮芽。接穗基部两面斜向下切成斜面,切面要一刀切成且光滑平整。砧木离地面5cm 以上的剪掉,剪口再用嫁接刀削平,并在正中间切口,切口要微微大于接穗的下切面,切口平整光滑,以便接穗和砧木能够很好地粘合,接好后及时用塑料膜封口绑缠,不要有空隙,以免雨水或浇水流进,影响愈合。
嫁接的关键一个是砧木的培育,另一个是接穗的培育,同时嫁接工的手法很重要,同样的材料不同嫁接工成活率有30%以上的差距。在天水及小陇山林区砧木要提前1 年培育,砧木播种出苗后6 片真叶开始移栽,移栽后及时浇水管理,苗高60cm 打顶,促进根系及地茎生长,追施磷钾肥,保证砧木健壮。接穗培养一般选取健壮的树体,嫁接前1 年尽量促进萌发新枝,促进枝条健壮生长,待翌年开春萌芽前10~15d及时剪取,捆绑埋藏在阴凉湿润的土壤中待嫁接。
嫁接苗接穗新芽萌发后,及时抹除砧木萌发芽,以免营养流失影响苗木成活。抹除砧木萌芽要持续进行,待接穗长至6 片真叶以上,及时追肥,促进嫁接苗的健壮生长。
近年来,保健已是群众追求的一种生活,山楂具有开胃消食的良好功效,使得人们对山楂的热衷度持高不降,同时夏暑炎热之际,一杯山楂汁能让人清爽舒畅,山楂已成为大众常用的保健水果之一。小陇山林区周边群众对山楂的认识紧围绕在冰糖葫芦等层面,还未认识到山楂的潜力及发展前景,加以正确的引导及发展,会给周边群众带来良好的经济及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