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县生态草原湿地恢复工程研究

2019-01-06 10:36张海邦
吉林农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肉牛草原生态

张海邦

(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

1 长岭县草原湿地历史

长岭县地处农牧交错区,属于北方半湿润农业区和半干旱牧业区的过渡地带,位于吉林省西部,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延伸400毫米等雨量线周围。作为半农半牧地区,长岭县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比降1∶1300,海拔在145~270米,地势平坦,以低洼盐碱草甸湿地为主,pH值由东南逐渐向西北升高,拥有近20万公顷草甸湿地生产弱碱性优质牧草。据相关资料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县小尾寒羊蓄载量在100~150万只,夏洛莱和西门塔尔牛蓄载量在25~30万头,都是以引进品种为主。但是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刚刚起步,畜产品市场狭小,商品率极低,导致养殖业的效益低下。同时,由于养殖业的粗放经营、超载放牧、严重破坏草原生态,以粮为纲的理念也制约养殖业的发展建设,加上机械化开垦草原的手段发展迅速,以及除草剂的大范围应用,导致草原湿地面积锐减。当时家家户户养牛羊,自家产的秸秆供应不足,还要外购秸秆作为粗饲料,牛羊养殖业在当时发展速度过快。

2 长岭县草原湿地面临的困境

进入新世纪以来,因工业生产给地球带来的温室效应逐渐凸显,21世纪初的连年干旱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次干旱造成北方干旱区向南移50~70公里,导致主要草原河流地带断流或干枯,致使长岭县水库和大坝干涸,同时这也是造成长岭县草原湿地消失的主要因素。气候的急剧变化、干旱加剧导致退草还田普遍化,因为牧业扶贫是以开垦草原为主要手段的。本世纪初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直补,旱田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而单一粮食生产却造成草原湿地完全消失,玉米产量逐年递增,其库存甚至一度居高不下。农药残留严重,秸秆已经不能作为牛羊健康生长的饲料,即使当作烧柴其污染也是巨大的。玉米的线性增长侵占了草原湿地,牛羊的生态环境具有空间和时间结构特征,其在商业竞争面前丧失了时间与速度的优势。当前的牛羊养殖业以粮食和豆粨为主要饲料,饲喂秸秆的育肥牛仅存栏1~3万头,完全丧失了产业组织能力,单一而广泛的农户个体丧失了市场主体地位,在空间和时间上并不具备产业组织标准,再加上资源配置缺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生态肉牛很难走出产业困境。长岭县当前确权的土地为20万公顷,还有16万公顷的草原湿地没有确权,依据地理分布和水文气象,开辟人工草场是最优选择。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吉林省也提出了恢复生态战略部署目标,这使长岭县的生态脆弱地带治理前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既符合生态景观建设,也符合循环经济的客观要求。既恢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陆地主体地位,改善了区域大气循环和水循环,又为实现农村草原湿地植被修复,生态肉牛养殖提供新鲜的牧草和新鲜的空气以及清洁的饮水等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3 长岭县草原湿地修复工程研究

3.1 导入生态肉牛循环经济的客观选择

草原牧业是个巨大的太阳能转化利用系统,没有草原就没有畜牧业,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农适牧地区的农牧业结合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

中外研究表明:在中观层次上实现循环经济最好的载体是建设生态区域和对传统区域的生态化改造。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产业转型,在区域层面发展循环经济都是可行性的选择。长岭县生态肉牛产业生态效率,循环经济的适宜测度:以恢复县域草原湿地植被和林地植被作为中心任务,保证贮存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二氮等有机碳的关键储库(还有耕地碳储存),开辟和蓄载生态肉牛的自然牧场,以半舍饲、半放牧刈割为主,以红竹柳围栏建设廊道,同时使耕地有机质和菌肥的空白得到补充,达到增肥、改土及培肥地力的目的。以生态肉牛加工为主攻方向,建立肥料(Fertilier)、饲料(Feed)、加工(Food)、能源(Fuel)的 4F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县域生态农业革命、有机农村聚变、绿色农工天地。改善大气循环和水循环,从而实现滴灌和温室工程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生态系统均衡的功能和结构。从根本上改善区域大气循环与水循环,改变西部干旱严重的历史。

3.2 以生态肉牛规模养殖,工业沼气和蚯蚓培育为生物工程修复的主要手段

长岭县没有重化工企业,也不是重化工污染地区,当前的环保治理重点方向是秸秆焚烧。以环保治理拉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将污染治理转化为资源开发的优势,使环保工程作为产业建立的基础,实现环保效益的经济收益(CDM),通过工业沼气工程建设,促进农业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形成以人工草场为基地,生态肉牛为主导,沼气建设为纽带,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工业为特色的农村效益型产业布局。

农业面源污染容易治理,主要使用替代除草剂转基因农药的投入,限制化肥投入。在污染治理过程中,建立农村产业自治组织是关键,实行集体化是根本,这样才能实现规模化养殖,再加上工业沼气与蚯蚓培育技术的跟进,建立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资源集成和信息共享共生网络系统,避开单一玉米生产指标,同时还可减少化肥、农药和种子的巨大投入。因为种畜和草籽可一次性投入,而且不需要杀菌剂调节剂转基因的干扰作用,水草丰盛作为乳肉蛋有机绿色食品的根源,草食动物饲养成本只相当于粮食动物的25%,但是必须具备空间和时间蓄载量,整体和系统功能才能发挥作用,这也是生态肉牛作为高端农业的客观依据,而且只有乡镇企业才能肩负重任。2015年推行农牧交错带粮经饲三元结构,现在确权20万公顷耕地格局,其划分比例为14∶2∶4,即14万公顷生态玉米,2万公顷动物蛋白质饲料(填补大豆贫乏资源瓶颈),还有4万公顷饲草轮作。此外,还有4万公顷防护林,林下种植的是全部实现滴灌技术的紫花苜蓿,同时在林下培育双孢菇、杏鲍菇,再加上16万公顷人工草场,共计24万公顷草场。以低标准平均每公顷蓄载3头生态肉牛计算,不记投入成本可达到养殖75万头肉牛的总体水平。草原植被可以有效提高肉牛品质,同时还可以消除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调节剂以及转基因危害残留,75万头肉牛增加的优质蛋白质供给,相当于玉米产量的3~5倍。在此期间能源、肥料、饲料、技术农工和农村产业组织的有机构成,也是生态农业的显著标志。

3.3 以长岭县油坊村为典型案例进行演示

长岭县油坊村五社东部有100公顷草原湿地,依据地理分布和历史水文气象条件,优势开发50公顷五侯鱼塘(可作滴灌、沼气池、温室循环水),应对温室效应干旱时期,改善小区域大气循环和水循环。油坊村共有600公顷耕地、400公顷草场、100公顷防护林木,集聚资源景观要素集中开发,建造五侯沼气池和五侯鱼塘各1座,重建400公顷红竹柳围栏廊道,保障生态肉牛养殖条件,保障生物习性和生理安全。夏季水草和防护林应对酷暑与干旱带,冬季太阳能沼气、防护林抵御严寒。开辟生态经济新时代,缔造生态肉牛产业基金,蚯蚓培育基金,防护林碳汇基金,人工草场碳库基金,恢复我国农村资源、结构、战略、制度全要素投入。只要开辟基金收入途径,技术风险投资就有了保障,也可吸引企业投资,实现乡村振兴。

3.4 长岭县草原湿地修复工程展望

长岭县的草原湿地修复工程建设必须具备一定规模的场地,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机构,并与区域外环境协调,建立起技术创新机制,建立生态产业孵化中心,必须在金融、税收、人才、知识产权、土地管理等方面取得政府支持。集体化助力乡村产业升级,由城乡对立到城乡互动,尤其发酵工程应该达到生态产业的30%以上,这是区域高效益转换系统必备的基础条件,没有产业振兴,乡村振兴也就失去了支柱。生态农业是最大的环保工程,利用市场和政策机制,科学地解决从吃得饱到吃得健康的问题,逐步打造生态肉牛的中国品牌。

猜你喜欢
肉牛草原生态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讲解《草原图》
肉牛口炎咋防治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可可托海的草原
调运肉牛应激反应继发症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