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江
(河北省邢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将军墓分所 054009)
羊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假性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2007年羊的小反刍兽疫在我国首次出现,2013年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省份先后暴发该疫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疫病[1]。近年来各地呈地方性流行,给养羊业带来重大损失。
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5d,最长21d。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山羊发病严重,绵羊也偶有严重病例发生。
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在发热的前4d,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垫、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等处。一些康复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疮样病变。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d。病羊呼出恶臭气体,流黏液脓性鼻漏。严重病羊,口唇肿胀,外有大量唾液泡沫,自眼鼻流出脓性分泌物。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出现咳嗽、呼吸异常。发病率高达100%,在严重暴发时死亡率为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
可见坏死性口炎,结膜炎等肉眼病变,严重病例病变部位可延伸至咽喉部。病变常见于皱胃,而网胃,瘤胃,瓣胃极少发生病变,病变部糜烂多为规则的,有轮廓的,创面呈红色,并伴有出血。肠可见出血或糜烂,大肠则有斑马条纹或特征性出血,尤其好发于结肠直肠结合处。淋巴结肿大,脾有坏死性病变。在鼻甲,气管,喉等处可见出血斑[2]。还可见典型支气管肺炎病变。
在发病初期能在临床上及时准确判定本病对治疗控制扑灭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如果出现眼鼻有脓性分泌物、辱部肿胀、多涎、齿龈糜烂、腹泻这些症状本病不难判定,实际上这些病症在羊发病中后期才出现。
发病早期按照本病发病进程几个重要病症。(1)感染羊群口鼻干燥。(2)羔羊出现突然死亡。(3)发病羔羊增多,死亡率很高,由发现精神发蔫到死亡一般不超过24h。(4)偶有死亡羔羊肛门沾有少量粪污,大部分没有。(5)发病或死亡的羔羊下唇、下齿龈有少量针尖状粗糙的红色或灰白色浅表坏死病灶。个别羊眼鼻有脓性分泌物。(6)羔羊出现死亡2d 后,成年羊出现发蔫、不食、体温升高且有发病羊增多的趋势。
本病临床上初期诊断要与羊白肌病、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加以区别。
(1)加强巡查,发现本病要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2)加强免疫工作。初次免疫后要在1月内强化免疫1次,以后每半年要免疫1 次。临床上出现过免疫1 次,一年后发生该病的情况。一年免疫1 次或者3年免疫1 次都不可取。
(3)加强饲养管理。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场前应彻底消毒,严禁从疫区引进羊只,对外来羊只,尤其是来源于活羊交易市场的羊调入后必须隔离观察21d 以上,经检查确认健康无病方可混群饲养。
(4)治疗 (原则上是扑杀不予治疗,仅用来探讨)。
①假定全群羊健康,每只羊接种小反刍兽疫活疫苗2 头份,必须每羊一个针头。
②牛羊十联通治 (河南百瑞)肌注0.2ml/kg 体重加清解合剂口服10~20ml 或大败毒20~50g 冲服,出现腹泻肌注恩诺沙星 0.1ml/kg 体重,连续用药 3~5d。
用药3d 后,大部分病羊会出现精神好转,开始采食。
本病关键是及早发现及早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