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奎举
(宁夏隆德县农业农村局动物卫生监督所 756300)
随着现在农业结构不断调整,畜牧业正在逐渐被人们重视。但是在牛场规模不断扩大过程中,因为养殖人员对于规模化牛场养殖还不够了解,经验不丰富,疫病防控意识不强,在牛场规模不断增大过程中,因为疫病出现,没有得到很好经济收益,甚至因为疫病得不到有效治理,很多牛场存在不盈利反而亏损的情况。本文参考行内经验和相关知识,对规模化牛场养殖疫病防控进行解析,为规模化牛场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规模化牛场养殖常见疫病主要有布氏杆菌病、恶性肿瘤、结核病、口蹄疫、感染性胸膜肺炎等[1]。其中最为严重疫病归属于结核病,特点传播速度快、感染性强而且发病速度急,牛犊如果感染,死亡率极高。所以,必须要对规模化牛场疫病进行防控。
相关养殖人员要增强自身疫病防控知识学习,将疫病防控工作落实到实际。采取科学化养殖手段,牛群养殖时要全进全出,避免病牛混入。完善生物安全方面监控,采取早期断奶技术,有效隔离病菌在牛群中传播,从而最大可能减少疫情出现,避免牛群发生疫病,降低牛群死亡率,保证牛群能够健康成长,提高经济收入。
在对牛场进行设计时,要保证牛场能够通风良好,符合疫病防控要求。牛场水电保证充足,牛群粪便能及时清理,远离污染严重工厂、声音嘈杂公路等,避免一些污染源影响牛群生长。牛场内部更要设计合理,将生活区、生产区明确划分。严格管理牛场人员出入情况,禁止闲杂人等进出牛场。定期对牛群生活区、生产区进行消毒,保证牛场卫生[2]。也要在牛场内部设立隔离区,当发现有携带疫病的牛时,及时进行隔离。保证牛群在生长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生长环境,减少牛群疫病现象出现。
在牛场建立完成后,制定一系列完善防疫体系,包括消毒清洗、接种、防疫监督等相关制度,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同时不能形式主义,要付出实际行动,将制定的规则放在牛场内,定期检查工作人员执行情况。
针对牛场实际情况,完善接种流程,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免疫接种。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特点的疫病,例如牛蓝耳病、乙型脑炎、牛瘟、牛口蹄疫、牛肺疫等。要对牛群常年进行这方面免疫接种,减少这方面疫病的发生。对于病牛要结合实际情况处理,对于患有传染性很高疫病的病牛,要进行扑杀,消除传染源,避免疫病扩大; 对于一些患有普通疫病的病牛,在可以治愈的情况下,及时隔离治疗,降低经济损失[3]。牛场出现传染病,先控制、扑杀,然后再进行接种疫苗处理。
防疫疫苗是预防牛群出现疫病的重要手段,在购买防疫疫苗时要按照有关规定,由相关防疫部门统一管理。接种时间、接种类型都由相关部门统一规定。在进行重大疫病防疫疫苗使用时,要按照规定使用,规模化牛场要登记记录防疫疫苗使用情况,落实防疫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牛群抗病体质。
牛场发生疫病情况,很多都是由病毒诱发,实际上牛场没有过多特效药。所以,只有从牛场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牛群使用的保健药,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牛群受到病毒侵害,控制牛群发病率,达到理想的防疫效果。不管是消毒药还是保健药,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在牛体内中有所残留,长时间会影响牛群防疫效果,所以在使用保健药过程中,合理用量,保证药物有利于牛群生长。
在现代牛场规模越来越大情况下,不少养殖人员认为只要发生疫情,使用药物能解决问题,从而轻视日常预防疫病管理工作。牛场预防疫病管理工作,才能减少牛群出现疫病问题。现在很多牛场管理方式不对,牛场环境差,这是出现大量疫病的原因。不管是药物治疗还是接种都不是最根本手段,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考虑问题出现的原因,在牛场卫生、管理上下工作,保证牛群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生长。
规模化牛场养殖已经成为现在养殖业发展趋势,但在这过程中养殖人员因自身观念落后,养殖经验不丰富,导致牛场经济收益不理想。对于这种情况,养殖人员要改变观点,从实际出发,科学化养殖; 减少牛群疫病出现,完善牛场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牛群身体情况; 加强对疫病防治方面管理,规范防疫疫苗使用,健全防疫疫苗使用规则,确保疫苗用药合理,消除防疫误区,最大程度上保证规模化牛场养殖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