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奇
浙江省浦江县中医院 浙江 浦江 322200
裘昌林主任中医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诊学习,受益良多。现将裘师治疗三叉神经痛验案一则介绍如下。
患者陈某某,女,61岁。2016年5月4日初诊。患者2016年3月下旬以来,反复出现右面颌部疼痛,每次发作情况类似,均呈抽搐样疼痛,痛势剧烈,每次发作持续约数秒钟至3分钟,说话、进食或洗脸时易诱发疼痛,怕张嘴。2016年4月底疼痛进一步加重,在外院查三叉神经磁共振提示右侧三叉神经根部上方与小血管关系密切。予服用卡马西平片0.1/次,3次/天,服药后疼痛有所减轻但仍较剧烈。诊见:口苦,大便10日未解,右三叉神经痛第一第二支痛觉过敏。舌质偏红,右侧舌苔黄腻,脉弦细。中医诊断:头痛(肝经湿热证);西医诊断:三叉神经痛。治法:清利肝胆,搜风通络止痛。处方:炒白芍、川芎、生石膏(先煎)、郁李仁各30g,黄芩、生地黄、炒枳实、厚朴、豨莶草各15g,柴胡、当归、焦山栀、乌梢蛇各12g,地龙、蝉衣、甘草各9g,龙胆草、全蝎各6g,蜂房5g,细辛3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并嘱续服弥可保片每次1片,1天3次。二诊:言语时右侧面颌掣痛仍有发作,但张嘴而不进食时已无疼痛,口苦得减,更衣不畅。舌红、苔微黄腻,脉弦细。前方去豨莶草,加泽泻12g,乌梢蛇改为蕲蛇6g。7剂。三诊:药后痛势较前大减,虽言语、饮水时仍有痛作,但可自行缓解。背部发胀,胃纳可,大便2日1行。前方去黄芩、泽泻,加白芷10g,蕲蛇增至9g,龙胆草减量至4.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疼痛衰其大半,依前方法巩固疗效。
按:裘师认为,本案患者发病是由于肝经湿热,循经上犯,攻冲头面,故见面颌掣痛;热盛动风,故疼痛时作时休;口苦,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弦细者,均为肝经湿热之外候也。患者疼痛部位主要是右三叉神经第一第二支分布区,恰为足厥阴肝经目系分支之所过,故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从肝经论治。另,患者更衣不畅,阳明腑热可循经上扰头面,面部正是阳明所属,故又予枳、朴、郁李仁等通阳明腑实。药证合拍,故疗效良好。裘师治疗三叉神经痛心得独到,笔者总结其处方用药有以下特点:新病多以祛邪为主(活血通络、搜风止痛等),久病则扶正祛邪并重;善用虫类药以搜风止痛;“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故重视活血化瘀法;喜用川芎(一般为30g)善行之性及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活血化瘀药多温性易耗伤阴液,故常佐生石膏、知母、生地、麦冬、玄参等药以兼制。此外,裘师指出,三叉神经痛时作时止,变化无定,与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正相符合,故临证多用蝉衣、蜂房、全蝎、乌梢蛇、地龙、蕲蛇等搜风通络止痛,联合白芷、川芎、细辛等通散之品,荡邪而使正复,方获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