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资源养护与繁育场修复

2019-01-06 07:15:55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11期
关键词:繁育场生物资源渔业资源

为促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交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会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在中国渔业政务网等媒体上,就产卵场修复、栖息地修复、增殖放流、生态净水、鱼道构建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开展宣传。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留言提出宝贵意见,也欢迎推介应用前景广阔的各类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

一、工作背景。长江野生河蟹是我国河蟹养殖业种源的根本保障,也是长江下游至河口的重要渔业对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工程建设和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长江河蟹天然资源枯竭达20余年,恢复长江河蟹天然资源刻不容缓。

二、技术原理。针对长江口是河蟹最大的天然繁育场这一特点,基于河蟹资源衰退的关键成因和机制,综合运用现代生态学、渔业资源学和水产增殖学原理,建立了长江河蟹资源恢复关键技术体系。

三、技术方法。一是建立高精度、全覆盖、高密度的资源监测系统,全面系统掌握河蟹的资源变动规律及生境需求;二是运用“三位一体(亲体增殖+生境修复+资源管控)”资源恢复技术,开展资源的科学养护;三是创建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和种质评价技术,在不影响天然种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优良种质资源。

四、适用范围。其中监测技术可应用于洄游性水生生物资源状况的研究;三位一体的资源恢复技术可应用于重要渔业资源的恢复;评估技术可应用于增殖放流相关工作;种质评价技术可用于遗传资源挖掘利用。

五、工作成效。通过相关技术应用实施,枯竭达21年之久的长江口亲蟹和蟹苗均恢复至历史最好水平,蟹苗产量从年产不足1吨恢复并稳定年产60吨左右的规模,相关工作成为国际上渔业资源恢复的成功范例。

六、应用前景。相关技术可在资源监测、增殖放流、生境修复、资源管控等渔业资源养护工作中推广应用。综合性养护技术可逐步推广应用于资源严重衰退的洄游性水生生物。

七、相关建议。(1)开展资源修复前建议进行系统性资源监测,查明资源衰退机制和成因,由此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资源修复措施;(2)开展资源修复后建议进行必要的评价和评估,以科学指导资源修复工作持续开展;(3)幼体关键栖息地的丧失也是影响资源变动的重要因素,建议高度重视育幼场生境修复。(4)漂浮湿地是一种高效生境修复技术,建议进一步改进完善后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繁育场生物资源渔业资源
影响犬繁育场首免日龄的主要因素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当代水产(2022年7期)2022-09-20 06:22:42
赤水市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转产(退出)现状及对策
东海渔业资源重建的智慧技术思考
中韩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举行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36
简述鱇浪白鱼渔业资源相关研究成果、问题与建议
当代水产(2019年3期)2019-05-14 05:43:18
印度生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程序分析
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乡土知识研究
环境生物资源与应用
陕西:“十三五”将新建100个高标准良种繁育场
北方牧业(2016年6期)2016-12-17 14: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