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治勤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南阳畜牧兽医站 748507)
自然感染情况下,绵羊痘只发生绵羊而不传染山羊。山羊痘只感染山羊,而不感染绵羊。此病传染源为病羊或带毒羊,传播经呼吸道、破损黏膜、皮肤等途径。或者被病毒污染的用具、饲料、垫料等都将成为此病传播的主要传染媒介。比较而言,绵羊痘的危害最大,可造成羔羊高发病率和致死率,妊娠母羊感染多数流产。为此,产羔旺季感染此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山羊痘的流行与外购病羊相关。就流行季节分析,多见冬末春初。此外,有调查显示,养殖管理条件差、饲喂饲料营养匮乏、雨雪霜冻季节等,将造成此病的高发流行。
外观病羊,精神萎靡,食欲废绝,多数不愿走动。此病流行典型症状,在口腔内黏膜、体表无毛或少毛部位处出现丘疹。2~3d 后形成水疱、脓疱,而后干涸形成痂皮,痂皮脱落而愈。
病死山羊均出现严重的角膜炎,眼睑肿胀,眼角内流出大量脓性分泌物,两眼被分泌物粘连在一起,无法睁开。鼻流脓涕,呼吸困难,咳嗽,口流黏液,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或废绝,全身衰竭而死亡。
患病羊明显消瘦,体表皮肤呈典型的痘疹病理变化,切开皮肤可见皮下严重出血、呈暗红色,皮下结缔组织呈淡黄色。食道胃肠等黏膜表面均出现痘疹,甚至破溃糜烂。肺呈卡他性、出血性肺炎和丘疹样肉变,有黄豆至核桃大的痘疤和干酪样结节。瘤胃和皱胃黏膜表面出现圆形或半球形结节。其他内脏器官没有典型病变。
上述流行特点、发病症状、剖检病理等可作为此病初诊的重要判断依据。确诊需要结合实验室诊断,取丘疹组织,经切片置于载玻片,经过染色固定后,通过显微镜观察,明显可见病毒包涵体,进而确诊此病。
羊痘危害大,早期预控很关键。
其一,改善养殖管理,优化建设标准化棚舍。严格消毒管理,尝试不同药剂轮换使用。合理优化补饲,满足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求。注意舍内通风,营造干燥洁净卫生的养殖环境[1]。
其二,严格引种检疫。规范引种管理,禁止自疫区引进病羊。所有引进羊只隔离饲喂30d,期间检疫无阳性病例,可混饲养殖,确保引进种群的健康。
其三,严格接种管理,接种用羊痘疫苗,做到所有羊只接种。按照使用说明规范使用剂量,用专用稀释水稀释,每头用0.5ml,选羊尾根内侧皮下注射。一般接种后一周可尝试强免疫效力,有效免疫期12 个月。
其四,做好疫点羊群控制。此病流行期间,加强患病羊只的管理,进行有效隔离封锁,禁止随意进出买卖或移动。所有病死羊只一律深埋焚烧做无公害处理。同时,注意被污染场地、用具的消毒,避免羊痘疫情扩散[2]。
一旦确诊为羊痘感染,务必及时隔离病羊,加强羊群护理,改善喂料管理。同时,积极对症用药治疗。
羊患病部位,先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待阴干后,选用碘甘油、龙胆紫溶液等涂抹,症状较轻的几天后可康复。
病情较重的配用病毒灵注射治疗,剂量多少根据羊只大小而定。通常情况下,大羊每次 10~20ml;小羊每次 1~5ml。期间配用 VC疗法,大小羊一律 10~20ml。同时,注意强心补液。后期治疗期间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积极配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嘧啶等,均有不错的康复效果[3]。个别较孱弱的病羊可配用葡萄糖、维生素等静脉注射,对恢复病情效果较理想。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感染而诱发的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此病在自然感染情况下绵羊痘只发生绵羊,山羊痘只感染山羊,两者之间不存在交叉感染情况。此病可造成羔羊高致死率,妊娠母羊高流产率。为此,产羔旺季感染此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重视此病的防控,提前做好预控管理工作。注意改善养殖管理,严格消毒管理,合理优化补饲,严格引种检疫。规范接种管理。同时注意疫点羊群控制,禁止随意进出买卖或移动。一旦确诊为羊痘感染,务必及时隔离病羊,加强羊群护理,改善喂料管理。同时,积极对症用药治疗,注意并发症,能起到不错的康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