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犊牛放线菌的防治措施

2019-01-06 06:29巴桑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林氏放线菌瘘管

巴桑

(西藏山南市畜牧兽医总站 856000)

1 典型症状

放线菌病为家畜易感的亚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此病典型症状是在头颈、下颌等处出现放线菌脓肿。

2 流行特点

此病对牛危害最大,传染源为带菌牛或病牛。其中,犊牛2~5 岁易感性最大,换牙齿期间发病率最高。致病菌——放线菌多寄生在健康牛的消化道黏膜、咽喉黏膜等处,当内组织黏膜有破损,此病可随机侵入形成感染。放线菌的病原体一般存在被污染的饮水、土壤及饲料中。为此,放牧养殖管理不善,犊牛接触潮湿的牧场、圈舍等都可诱发此病的感染。此病四季可发,多个年龄阶段易发。但10 岁龄下的犊牛对此病的易感性最大。目前在调查病例多数为内源性感染,呈现散发态势。但也有外源感染的报道,如猪有通过皮肤创伤感染的报道,应提高警惕。

3 临床症状

本病的病原有牛放线菌、伊氏放线菌、林氏放线杆菌、星形诺卡氏菌,主要致病菌为牛放线菌、林氏放线杆菌和星形诺卡氏菌。由诺卡氏菌引起的疾病又叫诺卡氏菌病或土壤丝菌病。

由牛放线菌引起的放线菌病多表现下颌骨肿大,肿胀界限明显,多发展缓慢,也见有发展甚快牵连整个头骨者。有时皮肤破溃,形成痰管经久不愈。由于林氏放线杆菌引起的放线菌病多侵害舌咽部,呈现舌体肿胀、坚硬,故又称为“木舌病”。病牛流涎,咀嚼,吞咽及呼吸困难。下颌及肋腺部的淋巴结和皮下组织呈局限性或弥漫性脓肿。乳、汗黏稠,混有脓液。

4 诊断要点

此病病变及症状较为特殊,诊断期间,不宜与其他传染性疾病混淆,为此诊断不难。必要时可在形成的结节或脓疱中提取颗粒经水洗后压载玻片,加一滴浓度15%的氢氧化钾溶液,经低倍弱光镜检明显可见有特征性菊花菌块,四周有趋光性强的放线形棒状体即可确诊为此病感染。

5 黄牛放线菌感染治疗

(1)早期形成的硬节可通过手术摘除的方法处理。后期形成的脓肿可通过手术引流的方式处理。病情严重形成瘘管的应将瘘管一并切除。形成的新创腔用含有碘酊的纱布塞满,间隔1~2d 更换 1 次。注意周边伤口修复,用浓度10%碘仿乙醚或浓度2%碘酒水溶液在伤口周边注射,或者直接用烧烙法对病变部修复。

(2)全身治疗可用碘化钾。用量及用法:成年牛每次 5~10g;犊牛每次 2~4g,内服,连续用 1~4 周。病情较严重病例,用浓度10%的碘化钠,静脉注射,每次50~100ml,隔天注射1次,连续用 4~5 次[1]。此类药物治疗中时有中毒症状出现。表现为消瘦、萎靡、脱毛、卡他性炎症等,期间注意减半用量。或者停药3~4d,以缓解中毒症状。

(3)除碘化钾、碘化钠的使用,抗生素也有不错的疗效。如金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红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在全身治疗中均不错的疗效,用法:患病部周边注射,每天1 次,连续用 1 周,为 1 个疗效。为增强疗效,可配用碘化钾,效果更好些。除此之外,可尝试用X 射线疗法治疗,效果同样不错。

6 预防措施

预防此病发生的关键在于减少黄牛皮肤及组织内黏膜的损伤,避免有放线菌内侵感染。为此,日常加强黄牛饲喂管理,优化黄牛养殖管理环境。剔除含有的粗硬饲料,所有谷糠、干草等一律经浸软后饲喂。定期修幼畜的尖齿,减少对内口腔黏膜的损伤[2]。发现有损伤时立即处理治疗,禁止在低湿区域放牧黄牛是控制此病的不错选择。

7 总结

放线菌病为家畜易感的亚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此病典型症状是在头颈、下颌等处出现放线菌脓肿。此病目前在改良黄牛中以犊牛2~5 岁为易感群体。致病菌——放线菌寄生在健康牛的消化道黏膜、咽喉黏膜等处,为此体现更多地为内源性感染,而且呈现散发态势。此病诊断,易与其他传染性疾病混淆,诊断不难。

临床治疗有硬节形成,可经手术摘除法处理。有脓肿形成可经手术引流处理。病情严重形成瘘管的应将瘘管一并切除。对症治疗期间,用抗生素治疗,如金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红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效果较好。对此病的预防重点注意保护好黄牛皮肤及组织内黏膜不受到损伤,防止放线菌内侵感染。

猜你喜欢
林氏放线菌瘘管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青藏高原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泥土的清香来自哪儿
“耳仓”是福还是祸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王老五破案
香港林氏总商会荣获韩半岛和平奖章
长期留置肾造瘘管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