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2019-01-06 06:36李玉娟谢道俊王谢杜世超王雪洁马莹
中医药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规管阵发性前庭

李玉娟,谢道俊,王谢,杜世超,王雪洁,马莹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 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1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上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1]。BPPV年发病率为(10.7~600)/10万[2],大约10%的人一生中曾有过BPPV发作病史[3],约占眩晕病的三分之一[4],该病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5]。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在进行坐起、仰头、垂头、转动头部或翻身等活动时出现短暂性的眩晕[6],给临床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严重时会丧失工作生活能力。目前临床上研究指出中医药对BPPV治疗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的BPPV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1 BPPV的病因病机

1.1 古代医家论眩晕

BPPV属于中医“眩晕病”范畴,历代医学著作中多有记载,眩晕最早见《黄帝内经》,称为“冒眩”,《灵枢·口问》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认为眩晕主要与肝有关。汉代张仲景称之为“眩”“目眩”“头眩”,在《金匮要略·痰饮病篇》说:“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他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金元时代刘完素认为无火不作眩。朱丹溪则强调指出:“无痰则不作眩” “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明代医家虞抟提出“无郁不作眩”之说。清代王清任提出“因瘀致眩”,在《医林改错》中指出:“瞀闷,不眠,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瘀血,用血府逐瘀汤一二付必好”;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指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了“无虚不能作眩”的说法。

1.2 现代医家论眩晕

近世论治眩晕,王宝祥等[7]认为眩晕的病机是脏腑失调,脾胃虚弱,运化不利,升降逆乱,水湿内蕴,上扰清窍,发为眩晕;而肾阴亏损,髓海不足,脑失所养,发为本病。治宜苓桂术甘汤健脾养胃、补肝益肾、濡养清窍。李研怡主任医师[8]认为眩晕的病因大多为痰与瘀,呈发作性,发病时多由风挟痰上扰,久病则风、痰为标,瘀血为本,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用活血化瘀,熄风祛痰,通络定眩为治则,以佛手定眩汤加减。高贵华[9]认为BPPV是痰湿中阻从而蒙蔽清窍,临床上应用升发清阳、以及化痰降浊之法,方用柴陈泽六汤加减。

由此可见,眩晕的病位在肝、脾、肾,亦可涉及心、脾、冲、任。病理变化主要分为虚实,其中风、火、痰、瘀为实,气血亏虚、清窍失养为虚。

2 中医药治疗

2.1 口服中药治疗

2.1.1 辨证论治治疗

眩晕的常见病因为风、火、痰、瘀、虚。当代中医药治疗眩晕常辨证论治,分为肝阳上亢型、肾精不足型、痰湿中阻型、气血不足型、瘀血内阻型。胡丹霞[10]将16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按中医辨证法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另一组使用单独手法复位治疗,结果发现手法复位联合中医辨证论治组的总有效率达96.25%,而单独手法复位组的总有效率为88.75%。梁栋荣[11]将122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按辨证分型使用中药汤剂治疗加手法复位治疗,另一组使用单独手法复位治疗,结果发现手法复位联合中医辨证论治组治疗3 d及10 d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单独手法复位组,且手法复位联合中医辨证论治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手法复位组。

2.1.2 自拟汤药治疗

国内有中医医家对BPPV患者采用自拟汤药治疗,获得了不错的效果。陈卡红等[12]认为BPPV的患者常为脾虚运化失常致痰浊阻遏,用手法复位联合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以化痰活血、通络开窍,发现其疗效远远高于常规西药(氟桂利嗪)。曹理璞[13]认为风痰上扰,肝郁不疏发为眩晕,故自拟定眩清脑汤(主要成分为天麻,郁金,木香,柴胡,茯苓,苍术,荷叶,龙骨)联合手法复位进行临床疗效观察,2周1疗程,治疗2周后发现定眩清脑汤组疗效较单独手法复位组更为显著。董玲等[8]用佛手定眩汤(主要包括当归、半夏、天麻、白术、陈皮、泽泻、石决明、茯苓、夜交藤、甘草)活血化瘀,熄风祛痰,通络定眩。收录80例BPPV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为佛手定眩汤联合手法复位,观察组为手法复位。2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结果显示佛手定眩汤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能够有效改善眩晕患者的心理、生理症状。

2.2 运用中成药治疗

佟朝霞[14]治疗风痰瘀阻型BPPV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定眩颗粒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手法复位加倍他司汀(敏使朗)(每次6 mg,每天3次),治疗组予以手法复位联合定眩颗粒(每次1袋,每天3次)口服,共使用21 d。结果表明定眩颗粒能降低患者的眩晕障碍量表(DHI)总评分,改善躯体、功能及情绪评分,有效调节半规管功能,并且在前庭功能改善方面优于西药倍他司汀。郑书希[15]应用Epley手法复位结合乳突区振荡、前庭康复训练、静注银杏叶制剂等综合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70例,对照组仅予以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屈涛、刘学文等[16]应用金匮泽泻汤颗粒治疗心下支饮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92例,对照组120例予以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金匮泽泻汤颗粒(主要成分为泽泻35 g,白术20 g,生姜10 g,大枣20 g,甘草6 g),早晚各1次,治疗2周,结果显示治疗组眩晕的残障程度及前庭功能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黄成林等[17]运用葛根素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BPPV患者,结果表明葛根素治疗后半规管BPPV患者效果显著,表明葛根素可舒张内耳迷路、前庭微循环系统,增加脑血管[18]及外周前庭终末器官血流量,消除内耳眩晕。

2.3 外治法

利用耳穴贴压增益脏腑气血、抗眩止痛,及对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19]。于川等[20]研究耳穴贴压治疗BPPV的效果,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除应用对照组手法复位外,还给予耳穴贴压治疗(穴取枕、内耳、皮质下、晕点、神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耳穴贴压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发作性眩晕情况。邓冈等[21]采用复位前穴位按摩加复位后穴位艾灸治疗BPPV患者,对照手法复位辅以药物治疗(倍他司汀+氟桂利嗪片)。结果显示在手法复位的同等条件下,穴位按摩和穴位艾灸治疗比传统药物治疗的早期疗效更好。主要是因为艾灸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聚集,增加脑供血,改善局部微循环有关[22],按摩配合点穴可以扩张椎动脉,缓解对交感神经的刺激,有效地增加椎动脉的供血,改善大脑缺氧状态[23]。王玉琳等[24]针刺晕听区、百会、情感区、太阳为主结合Epley手法复位治疗BPPV患者。结果显示针刺结合手法复位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BPPV患者的眩晕症状,且安全性高。研究显示针灸可有效改善耳周血液循环,调节耳周神经功能[25],减轻患者痛苦。冯亮等[26]利用温针灸“借火助阳,开门祛邪,以热引热”的机理,用温针灸针刺完骨穴、风池穴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对照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组及前庭习服治疗组,结果显示温针灸组的治疗效果较口服药物组及前庭习服治疗组显著。温针灸具有温通经络、温阳固本的作用[27],故而可舒张血管,改善血流速度,达到改善眩晕的作用。

2.4 其他

据有关研究表明,骨质疏松/低骨量患者更易患BPPV[28],高龄是BPPV发病的潜在诱因[29],老龄化的社会使老年BPPV的患者人数逐年增高[28],而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如果使用常规耳石手法复位,有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30],因此对于老年人或脑血管病高危患者,耳石复位需慎重[31-32]。为此,罗红强等[33]采用颅息穴隔姜灸结合摇头训练治疗高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组采用颅息穴隔姜灸结合半规管平面摇头训练治疗,2周一个疗程。对照组只用半规管平面摇头训练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3 中医辨证施护

王红[34]运用一般常规护理、中医辨证施膳、手法复位护理、情志护理、生活宣教等方面中医护理措施,使患者保持在最好状态,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缩短病程,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4 不足与展望

BPPV是神经科门诊一个常见的疾病,困扰了广大的临床患者。从1969年Schuknecht提出的壶腹嵴帽结石假说[35]到Hall提出的半规管结石假说[36],再到今天各家学者提出的各种假说,虽然对BPPV的研究日渐成熟,然而目前国内对于BPPV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探讨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者的关注焦点;目前BPPV的首要治疗方法为耳石手法复位[32],但操作者经验的不同导致复位的效果参次不齐,不能完全改善眩晕症状,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有学者发现手法复位联合中医药治疗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接受度广。中医治疗眩晕通过补虚泄实,调整阴阳,改善患者脏腑功能,以使眩晕止。但已有的临床研究数据量少,研究时间短,没有多中心参与,没有随机、双盲、对照,也没有对远期疗效进行评估,因此下一步,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长周期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工作,对中医药治疗BPPV的疗效进行进一步评估,给临床工作提供更进一步的思路。

猜你喜欢
规管阵发性前庭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小鼠半规管造模的实验技术优势及其应用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12例复位过程中转换为前半规管BPPV的后半规管BPPV病例分析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被忽视的“前庭觉”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