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志良 王邦才
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 浙江 宁波 315010
笔者多年来致力于肾脏病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对一些慢性肾脏疾病屡用经方而获效,现举验案以飨同道。
刘某,女,26岁。2017年2月26日初诊。患者于1年前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活检病理诊断:局灶增生性IgA肾病。服用缬沙坦片治疗,病情尚稳定。4天前因感冒发热,咽痛,肉眼血尿,自服清开灵冲剂未效,乃来我处就诊。刻见:低热,神疲乏力,咽喉疼痛,稍有咳嗽,痰少,肉眼血尿,尿中多泡沫,大便干,口渴,下肢稍肿,夜寐欠安,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查体:体温37.7℃,血压106/68mmHg,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尿常规:潜血+++,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2g。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西医诊断:IgA肾病。中医诊断:尿血。辨证:风热外感,热伤血络。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方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炙麻黄6g,连翘、桑白皮、金银花各15g,赤小豆、小蓟各20g,杏仁、牛蒡子各10g,白茅根、生石膏(先煎)、芦根各30g,生甘草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2017年3月4日二诊:发热已退,咽喉疼痛明显好转,疲劳改善,肉眼血尿消失,尿色黄,下肢浮肿亦消,惟口干喜饮,大便偏干,动则汗出,舌红、苔薄黄,脉细数。尿常规:红细胞+。治宜守原方出入,再进7剂。2017年3月18日三诊:患者服上方2周,咽痛消失,腰酸明显改善,小便色淡黄,下肢未见肿胀,大便基本正常,时有疲劳,夜寐多梦,易出汗。尿常规:潜血+,24小时尿蛋白定量0.26g。依前方法酌加益气养阴之品,调治1月余,症状基本平复,尿常规复查正常。
按:本例患者因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致病,病延1年,近日又因外感引发,上呼吸道症状与肉眼血尿并见。外感风热之邪,经口鼻入咽犯肺,肺失宣降,邪热循经脉入里,致三焦气化不利,邪热蕴久成毒,热毒灼伤脉络而发病。治疗当疏风清热利咽与解毒凉血止血并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解表发汗以散在表之寒湿,清利小便以泄在里之热,诸药协同,功效清透风热,利湿解毒,凉血止血,表里双解。药后,外散风热,内清湿热,病情缓解,再以益气养阴,清热安络收功。
张某,男,74岁。2015年11月7日初诊。患者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双下肢浮肿,曾到当地医院诊检,考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对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于2014年10月25日赴上海某医院行肾活检,病理诊断为:膜性肾病II期,曾先后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经人介绍来诊。刻见:精神疲倦,周身水肿,双下肢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面色皓光白,唇色淡,畏寒肢冷,腰部酸痛,行动迟缓,脘腹胀满,纳谷欠香,大便溏,尿多泡沫,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白不腻,脉沉细。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4.5g,血生化:白蛋白26g/L,血尿素氮(BUN)17mmol/L,血肌酐(Scr)156mmol/L。西医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诊断:水肿(阴水)。辨证:脾肾阳虚,气化失司,水饮内泛。治法:温肾暖脾,利水消肿。方以真武汤加减:附子(先煎)、白芍各15g,白术、党参各20g,茯苓、丹参、益母草各30g,生姜10g,水蛭、甘草各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11月14日二诊:全身水肿明显消退,双下肢足踝处时有微肿,面色较前红润,畏寒肢冷好转,脘腹胀满减轻,大便成形,舌淡边齿痕、苔白微黄,脉沉细。查尿常规:蛋白++,24h尿蛋白定量2.1g,血浆白蛋白29g/L。原方加白花蛇舌草30g,再进14剂。续以上方为主适当加减治疗1月余,患者肢体水肿消退,精神明显好转,怕冷亦减轻,纳便基本正常。查尿常规:蛋白+-,24h尿蛋白定量1.8g,血生化:白蛋白32g/L,BUN8mmol/L,Scr102mmol/L。守原法出入继续调治至2016年2月,病情稳定,纳便调,查尿常规:蛋白+-,24h尿蛋白定量2g,血浆白蛋白34g/L,肾功能正常。
按:膜性肾病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本患者之前治疗效果不佳,根据患者症状与体征辨证为脾肾阳虚型的阴水证。真武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温补肾阳、化气利水之功,患者高度水肿,循环受阻,加用益母草活血利水,水蛭、丹参活血散瘀,与温阳药合用以改善血行及肢体末端循环。全方合用温肾健脾,利水消肿,活血和营,药后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