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飞
(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吉林长春130033)
现阶段,随着农村建设工作有效开展,通过对农民进行有效的职业培训,大大提高了农民职业素养。本文结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与建议,旨在不断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从事农业的工作者可被分成许多类别。其中,以农业为主要职业和主要收入来源,同时掌握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一类农民被称作“新型职业农民”。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概念,新型职业农民在高新技术和综合应用方面具有较强的职业素质。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研发新型农作物与生产方式。然而,这一环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首先,针对当前农民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尚不到位,因此会出现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低、市场意识较弱、思想封闭保守等现象。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培育对象选择、培育规范制定与跟踪服务和定向扶持等方面的管理,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形成一套内部与不同培训专业交叉、以农民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的综合性培育系统。这就要求各单位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让农民明确培训目的,并获得充足的培训资源。与此同时,还应当重视后续跟踪服务,而不是仅着眼于培训本身。良好的后续跟踪服务能够使参与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更加明晰自身的职业定位,同时能够帮助其将培训所学应用于农业生产实际,从而收获良好的培训效果。
社会宣传氛围的创设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的首选措施。由于社会各界普遍对农业生产与新型职业农民的了解较少,相关部门应当对培训效果进行宣传,并将其中的典型事例抽提出来开展宣传,从而促使全社会认知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概念,有效实现农民群体积极参与培训、社会认同新型职业农民的良好氛围。
一套良好的配套政治体系能够发挥纲领性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这就要求政府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构建完善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让新型职业农民能够收获土地,从而为其有效培训奠定物质基础。针对农民普遍关心的金融服务方面,为实现新型职业农民获得优惠的最大化,地方政府应当对信贷产品进行优化,同时简化其流程,以便农民群体能够简单明了地进行土地经营权与大型农用设施的流转操作。同时,还应当进一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职业素养,让行之有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科技研发与高新技术改革,从而使农业科技与新型农作物助力农业发展。
若想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效果,对培训对象的选择也不容忽视。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建立完整的、涵盖本地区所有农民的数据库,并将农民的专业技能评分、农民职业收入以及其他量化信息输入数据库中。其中,首先想要参与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人群包含从事农业生产时间较长、生产规模较大、农业骨干与相关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培训对象则主要集中于普通农户、低收入农业工作者与雇佣工人。在选择培训对象的同时,当地相关部门还应当对先进生产经营模式进行提前了解,以使培训能够更加贴近实际生产、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教学培训的内容同样不容忽视。新型职业农民的教学培训首先应当具备完整的教学计划,同时还应当对其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即使其同时涵盖农业职业素养提升、农业生产相关政策法规、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其次,还应重视师资选择,让具备真才实学、能够传授给学员以货真价实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方法的教师参与授课,并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或技术指导员参与授课。与此同时,还应当重视教材的选择,让所有经过遴选、参与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都能够获得免费的培训教材。除此之外,为进一步保证教学计划的平稳进行,还应当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宏观把控与严格管理。
首先,培训机构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学员按照班级划分,并通过一系列社交软件对农业相关政策与市场变动信息进行实时推送,同时还应当设立专门的渠道和人员,定期汇总并回答学员的问题。其次,还应当采取上门回访、现场指导、远程教育等方式,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生产、经营等多角度的培训,并有效解决其在知识实际运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培训部门还应当及时了解政府相关扶持政策,让新型职业农民能够获得专项政策扶持,并将自身作为连接政府和新型职业农民的桥梁。同时,还应当通过多种互动方式加入农业生产技能竞赛等,使各新型职业农民班级和个人进行交流互动,实现彼此间的取长补短。最后,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学员进行技术指导,以实现创业扶持项目的对接、有效提升培训成果。
通过以上分析,明确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开展的具体途径,要重视加强培训,积极做好服务工作,从而为农民各项能力以及素质提高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