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丽
(河北省兴隆县前苇塘林场 河北 兴隆 067300)
兴隆县森林资源丰富,分布着红松、云杉、椴树、黄菠萝、桦树等珍贵树种,优越独特的自然环境,使生长的林木纹理、色泽、质地优美精良。林木区内生长着大量的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刺五加、五味子、猴桃、蘑菇、猕猴头、刺嫩芽等。全区动物资源176种,经地质勘察查明的矿种达30余种,森林抚育建设工作是保护兴隆县森林生态资源、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森林抚育又叫林分抚育,是从造林时期开始,到林木成熟之前的森林培育过程中,为提高幼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木品质及提高森林生产率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包括除草、松土、间作、施肥等工作。该项工作可以提高林区种植和培育力度,对林区资源和环境质量进行优化和保护,从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林区抵抗力。通过科学森林抚育措施,可以有效缩短林木成长周期,提高林区经济效益。
兴隆林业局在森林抚育过程中,针对比较重要的生态区公益林密度大、植被种类结构单一、林木竞争明显、分化现象严重、林木质量较差、林区植被功能效率降低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2.1 对象设计针对性不强。森林抚育对象不同,抚育设计应有所差异。然而在实际抚育工作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如将非抚育地区的农地、河流等化为小班抚育对象;而有些小班森林郁闭度较低,小灌木基盖度还不高,还不能对林木生长造成多大影响时,却对其采取割灌除草等抚育措施。
2.2 项目抚育设计调查存在误差。森林抚育技术人员对抚育技术和标准不明晰,使得抚育设计样地的胸径、郁闭度等数据与伐木前存在较大差异。
2.3 实际抚育作业与设计存在差异。一般表现为抚育林地实际面积与设计情况存在误差,需要改变原抚育方案等情况。例如,原抚育方案计划进行透光抚育、卫生伐等,而在实际抚育作业中,却只进行人工割灌、修枝等操作。
3.1 调整林区树木分布结构,提高抚育质量。首先,通过对林区进行森林抚育,将林区内影响林木生长的非抚育对象的树种进行人为清除,以扩大林区优质木的比例。其次,在抚育过程中,对干扰幼苗树种生长的灌木、倒木、枯木等进行清除,使林区林木稀疏程度适宜,提高林木光合作用和通风质量,改进优化抚育植被生长环境,增加森林防护的性能。
3.2 建立和完善森林抚育细则,加强人员抚育技术培训。首先,结合林地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森林抚育计划,自上而下形成统一标准的规划体系,完善实施具体要求及防护措施。其次,编辑出标准的抚育示范行为教材,开发各类型森林作业设计试验区,制定出简单机动、可操作价值高的视频教材等,为森林抚育提供参考。再次,结合森林抚育不同岗位的技术需求,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系统培育技术和规范培训,使其能够科学了解并掌握抚育的标准、目标及抚育政策,提高抚育专业技术及操作技能,完善抚育流程等。另外,设计并成立林区抚育实验基地、实习基地等,也是提高森林抚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3.3 扩大抚育资金投入。扩大和提高森林抚育工作人员薪资补贴标准,是激发和调动抚育积极性、全面促进森林抚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原有森林抚育补贴标准与抚育工作用人成本存在差异,森林抚育配套设施资源投入较低,使得抚育工作开展积极性不高,难度较大。对此,在国家及省内原有财政资金补贴基础上,增加配套设备资金补贴标准及信贷政策,加大对建设单位自筹抚育配套资源的鼓励。
3.4 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成立森林抚育监督管理指导机构,结合抚育工作计划及作业情况,对抚育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管。林业局主管机构与作业施工部门签订合同,明确抚育内容、标准及时限等事项,并整体抚育过程进行检查及指导,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解决。3.5 建立并完善抚育检测评估体系。对抚育工作进行定期监测,定期观察林木生长及变化情况,实施并完善抚育效果检测和评估,对其实行可持续发展抚育及数字化管理方法,使其符合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在培育过程中,采用先进生态可持续抚育技术,根据抚育林地生态规模、地址信息等进行定量分析,设计适合森林抚育长期可持续生长实践的仿真模型,成立实施性、实用性强的抚育体系。
通过森林抚育实现对林地的保护,可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居民生活环境,是林业工作者森林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相关人员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开发和提高森林抚育技术,提高抚育效果,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