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娟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观音林场 甘肃 天水 741038)
苗圃地要选择在有良好的灌溉排水系统、地势比较平坦、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的腐殖质土和砂壤土的地段。苗圃地的光照时间要长、要背风,以前没有种植过蔬菜、棉花、马铃薯等作物,以避免育苗期感染病害如立枯病等。容器育苗时,最好使用林下的腐殖质土作为营养土,粉碎过筛以后装入容器中。
白皮松不耐水淹,多采用高床或高垄式育苗,一般高度为8~10 cm、宽度为1 m,以南北方向的苗床较多,苗床间隔一般为50 cm。苗床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整地的时候要把土块打碎,石块拣出,床面或垄面都要平整。
3.1 采种。选择品质优良、籽粒饱满的种子。一般在土壤肥沃地段生长的健壮、无病虫害的30~60 a生的母树上采种。适宜的采摘期为球果呈淡黄绿色的时候,如果采种较晚,鳞片就会裂开,种子会散落。采摘的球果,经过晾晒、脱粒、去除杂质,然后风干、装袋、贮存备用。
3.2 种子的处理。白皮松种子的种壳较厚、硬,不容易出苗,因而在播种以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常用的有沙藏法和浸泡法2种方式。
3.2.1 沙藏法。春季播种常用沙藏法催芽。在播种前1年的冬季上冻以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 h,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把种子和消毒过的纯沙(湿度为60%)按照1∶3的比例均匀混合,然后装袋,放在消毒过的室内贮存备用。注意上面要覆盖草帘,保持适合的湿度,同时也要防止结冰。或者将混合好的种子贮存在浅坑中,一般深度为50 cm,上面也要覆盖草帘来防冻。如果冬季特别寒冷,可以用土覆盖草帘,但要注意透气。春季来临以后,种子会逐渐出现裂口,当达到50%以后,就可以播种了。经过处理后的种子,容易发芽,成苗率也高。
3.2.2 浸种法。在播种前50 d,用80℃的热水浸泡干藏的种子2 h,再将其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2h,然后换40℃的温水浸泡8~10 h,再用25℃~28℃的冷水浸种3~5 d,注意要每天换水,防止发霉变质,种子吸收水分后胀大,开始逐渐发芽,7 d后可以根据种子的发芽情况,适时进行播种。一般在芽长0.1 cm时播种较好。
4.1 大田育苗。为了预防苗期发病,在播种前5~7 d要对土壤进行消毒,消毒常用的药物有0.1%高锰酸钾溶液、1%硫酸亚铁溶液以及1.5%福尔马林溶液,在苗床上均匀喷洒,即可达到消毒的作用。为了杀灭地下害虫,防止立枯病、猝倒病等的发生,最好用五氯硝基苯、代森锌合剂、硫酸亚铁等除虫杀菌。育苗以前还要对苗床进行浇水,一般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既可以使水分渗透苗床,确保充足的底水,又不会冲毁苗床。当苗床浇透水、表面的土层稍干后就可以进行播种了。4月上旬或者中旬播种较为适宜(天气偏暖,也可以在3月下旬播种),大田播种以条播方式居多,行距30 cm,宽8~10 cm,深4~5 cm,种子上面覆土1.0~1.5 cm,播种量一般为每亩地40~50 kg。
4.2 容器育苗
4.2.1 配制育苗基质,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选用合适的材料,如林中腐殖质土、泥炭土、未经耕种的山地土、磨碎的树皮、稻壳、蛭石和珍珠岩等都是优质的材料。生产中可以选用3份的山地土和1份的有机肥均匀混合配制育苗基质。这些材料都要先粉碎过筛,去除杂质,然后混合后进行消毒处理。
4.2.2 白皮松容器育苗。多在春季解冻10 d左右进行播种。采用折叠式蜂窝状无底塑膜容器,规格一般为直径5 cm,高12 cm,厚度0.02 mm,这种容器成本低,比较轻便,而且保水性能好。先将容器横排在育苗床上,然后拉开与育苗床宽度平齐,再用树枝将其固定,然后装土。这些容器在育苗床上要排紧密,不要留有空隙。装好土以后,就可以进行播种了。采用点播的方式,每个容器袋中播种1~2粒种子,然后用1 cm的土覆盖,喷水、覆盖地膜保温。
5.1 病虫害防治。幼苗出来以后要派专人进行看护,及时防止鸟类、鼠类的破坏,并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扑杀。还要及时喷洒农药,防止种蝇、松大蚜等害虫的破坏,预防和防止立枯病、根腐病等病害对幼苗的侵害,并拔除已患病的苗木,避免病害蔓延。
5.2 日常养护。白皮松的幼苗不耐寒,为了防寒保温,可以搭建塑料拱棚,等天气转暖后及时撤掉。苗木生长期,要做好浇水追肥工作,促进苗木的快速生长。一般在生长盛期追肥2次,主要以氮肥为主,后期追施适量的钾肥、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