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素文
(河间市林业局 河北 河间 062450)
林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重视林业稳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病虫害成为最大的威胁,病虫害防治不仅有效的保护了林业资源,而且提高了林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变,林业类型丰富,林业资源种类繁多,区域特色鲜明。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研究林业病虫害防治有着深远的意义。
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态价值,另一个是经济价值。从生态价值来说,林业病虫害防治有利于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林业植被快速生长发育,有利于更好的净化空气,优化人们生存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享。从经济价值来说,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有效的解决了森林当中的病虫害问题,有利于不断提高林木抵抗病虫害的防病能力,不断提升林木的综合生长水平;有利于提高林木的产量,增加林农的收入,助推林业产业大发展、快发展。
2.1 有较强的传播性。在大多数林地中,当发现有病虫害时,说明就已经发生病虫害了,虫害的传播速度较快。传播速度快还表现为一定的地域性,往往与气候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对病虫害要早发现、早防治。同时要研究虫害的发生规律,做到预防在先,科学防治。
2.2 有较强的适应性。随着科学防治的不断推进,防治害虫的农药也在不断的改良,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防治病虫害的作用,但同时也有一些病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并随着农药的改良不断升级。随着害虫抗药性的不断增强,导致幼虫不断繁殖,不易杀灭,也形成了难防难治的怪圈。因此要不断加大科学防治的深入研究。
2.3 有一定的偶然性。随着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病虫也在不断出现新的种类,使得病虫害对林木的侵蚀具有较强的偶然性,缺乏可借鉴的规律,导致难以事先预防,一些病虫害随时发生是无法避免的。
3.1 树种的选择尽可能的不要单一化,提倡多样化。在造林方案设计上就要根据区域适种树木的特点选取抗病虫害树种,尽可能的实施混植混种,提高树种生态环境的相对优化,使生态环境更加向着有利于稳定性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对那种树种混种中病虫的栖息相互是天敌关系的,自然形成病虫生物链间的相互克制为最佳效果。
3.2 提倡防治技术多样化,有助于提高防控效果。一是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微生物防治;利用病虫的天敌即自然界生物链的原理来对害虫进行灭杀,不但防控迅速效果好,还较好地维护了生态平衡。二是在林间人工筑鸟巢,引入害虫的天敌——鸟类,如杜鹃、山鹑、卷尾、啄花鸟、金鸡、小隼等对害虫进行灭杀。三是采用物理防治技术对害虫进行灭杀。如在树木的躯干上缠裹胶带及光滑的塑料布等,利用塑料光滑的优势阻挡害虫爬树。四是播种栽树前,提前对苗木进行害虫卵和病菌的灭杀处理,防范在先。五是秋末冬初季节,在树干上刷油漆或白灰,杀灭虫卵,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六是采用喷洒农药杀灭病虫害的方法。
3.3 建立林业病虫害预报预警制度。对林业病虫害预报预警制度的确立和实施,可以有效的监测病虫害的活动规律,对病虫害能够及早发现、及时杀灭,使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现代化、科学化。
4.1 提高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意识,转变防治的观念,树立科学无公害的防治理念,建立相关的科学防治的制度,推行科学有效的防治管理措施,加强防治对策的研究和分析,创新防治方法和思路,不断提高防治处理的水平,提升综合防治的效果。
4.2 因地制宜,因林施策,建立适宜、有效、切实可行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案。防治方案要根据不同地块、不同区域、不同树种采取不同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制定确实有效的实施办法,切实提高防治效果。
4.3 采用无公害健康科学的防治办法。林业病虫害的预防要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优化生态环境为目标,采用科学生态的方法综合防治,采用物理、化学、微生物、无公害生态防治。要有明确的防治思路,正确的、科学的防治办法,合理的、规范的技术操作的流程。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林业预报预警制度,科学分析每一种病虫害发生的时间、种类、类别,明确防治思路,采用必要的防治措施,优化防治方法,切实保障林木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