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汤治疗产后腹痛探析*

2019-01-06 04:38:14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
中医文献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化汤瘀血腹痛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

鲁周南 魏 群 王凤兰△

生化汤是妇产科经典名方,是产后常用方剂,主要组成为当归、川芎、桃仁、姜、炙甘草五味药。《说文解字》曰:“生,进也,象艸木生出土上。”[1]123“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声。”[1]166川芎、当归、桃仁三味善破恶血,骤生新血,取行中有补之意,配伍黑姜、甘草引三品入肺、肝,生血理气。清代妇科吴悔庵曰:“行中有补,化中有生,……因名之为生化也。”[2]

生化汤渊源

笔者考证明代王纶《节斋公胎产医案》明确记载生化汤专篇。“产后生化血论篇”首创产后运用生化汤,全书共13篇记载生化汤相关内容,生化汤变方17种。如“产后血晕篇”记载加味生化汤,急救加参生化汤;“产后血崩篇”记载血崩生化汤;“产后消食篇”记载健脾消食生化汤等。清代,随着生化汤的广泛流传与应用,生化汤出现在大量妇科古籍中,如《女科经纶》、《宁坤秘籍》、《胎产指南》、《胎产心法》、《妇科备考》等均出现生化汤专篇。清代医家对生化汤评价颇高。单南山、萧埙称生化汤为产后圣方,汪朴斋则称此方为产后仙方。可见生化汤疗效卓著,得到妇科医家的一致认可。产后病甚多,产后腹痛是产后病的一种,本文主要通过研习各医家使用生化汤治疗产后腹痛的文献,分析生化汤治疗腹痛的辨证特色与用药特色。

医家对生化汤应用持不同观点,主要区别为温补和辨证用方。

温补观念认为产后生理状态为血虚血瘀,应该运用生化汤、酒、红沙糖等品温补化瘀。《胎产秘书》乃托名朱震亨所作。“产后总论”曰:“候儿下地即服,不问半产正产,虽少壮妇女平安无事。”[4]明·赵贞观《绛雪丹书》“血块论篇”曰:“因产妇劳力倦困,睡卧太早,衣服单薄,肚腹欠温,以致血块停滞作痛,慎勿轻用峻剂,多饮姜艾酒,过于大热则新血未免损失矣。惟频服生化汤以助血而行血,外用热衣暖服以护之可也。”[5]清·周诒观《秘珍济阴》“产后篇”曰:“产后各处风俗不同,或用红沙糖,或用山楂,或用吴茱萸,或用胡椒煎水饮之,总莫过于热酒对童便。或腹痛之甚,用生化汤一服,无不立愈。”[6]明·张景岳开始认识到产后辨证用方的重要性,《妇人规》“产后论大补气血篇”指出,产后疾病有虚、不虚、全实三种情况,需要随证、随人,辨虚实治疗。《妇人规》“滑胎、催生论外方篇”应用钱氏生化汤治疗产后胎衣不下导致的腹痛、出血,或血冷气闭、血枯气弱等症。

随着温病学派的发展,临床医家对生化汤的辨证运用有了更为深层的思考。医家更加重视感受邪气的特点,若产妇感受温热、暑邪,不能拘泥于生化汤温养活血。清·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论妇人温热篇”提出,产后感受温邪者,不可拘泥于产后宜温不宜凉。清·吴瑭《温病条辨》“产后瘀血论篇”批判曰:“近见产妇腹痛,医者并不问拒按喜按,一概以生化汤从事,甚至病家亦不延医,每至产后,必服生化汤十数帖,成阴虚劳病,可胜悼哉!”[7]清·王士雄《随息居重订霍乱论》“附妊娠药禁篇”明确指出产后生化汤不可应用于治疗暑邪引发的暑痧:“若夏令热产,虑感暑痧,无病者,万勿轻尝药饵。不但生化汤不可沾唇,虽沙糖酒亦须禁绝。”[8]

历代医家从不同学术角度阐述生化汤产后应用以及禁忌,缺乏系统整理,本文以产后腹痛为切入点,详细阐述生化汤的辨证应用,为临床产后病的治疗提供思考。

产后腹痛的辨证及用药特点

1.产后腹痛首辨虚实、寒热

产后腹痛首辨虚实、寒热。属实者腹部易胀痛拒按,属虚者腹部喜揉喜按。《妇人规》“产后腹痛篇”曰:“产后腹痛,最当辨察虚实。血有留瘀而痛者,实痛也;无血而痛者,虚痛也。大都痛而且胀,或上冲胸胁,或拒按而手不可近者,皆实痛也。宜行之、散之。若无胀满,或喜揉按,或喜热熨,或得食稍缓者,皆属虚痛。”[9]因寒而腹痛者,得温而缓解。清·阎纯玺《胎产心法》“腹痛论”曰:“若风冷乘虚入腹,或内伤寒凉之物作痛,得人按摩略止,或热物熨之略止,宜加味生化汤。”[10]若产后腹痛,兼有苔白厚腻,或黄腻,或有赤点,或口苦,或口渴,或溲热,是为感受温热之邪。若产后腹痛同时有口渴潮热,大便秘结,脉细数等症状体征,为阴亏火动。

2.瘀血轻证腹痛用生化汤

生化汤适用于产后瘀血轻证导致的腹痛。清·鲍相璈《验方新编》认为,产后瘀血导致的腹痛,临床表现为拒绝按压,运用生化汤活血化瘀的同时,予以养血。慎用苏木、红花、青皮等逐瘀破气之品,恐损伤正气。吴瑭《温病条辨》曰:“产后瘀血实证,必有腹痛拒按情形,如果痛处拒按,轻者用生化汤,重者用回生丹最妙。”[7]清·单南山《盘珠集胎产症治》阐述产后腹痛血瘀兼有血虚者,宜生化汤加炒大黄、炒虻虫,重在养血活血同时,通过炒大黄与虻虫两药驱邪外出。

3.辨虚实应用生化汤

产后腹痛需辨虚实,属实者腹部易胀痛拒按,属虚者腹部喜揉喜按。《绛雪丹书》、《灵验良方汇编》、《胎产指南》、《胎产心法》、《杂症会心录》等7种古籍均指出,血瘀而实痛,生化汤加延胡索散(延胡、肉桂等分为末)。虚而腹痛,按之痛减者,生化汤加熟地。血瘀有实者,用延胡、肉桂化瘀散寒止痛;虚者加熟地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加强化中有生之功。汪蕴谷在《杂症会心录》中进一步提出根据患者体质的虚实加减应用生化汤。平素体质壮实血瘀腹痛者,生化汤加延胡索、丹参。平素体虚者,生化汤加人参、桂附。汪蕴谷认为产后腹痛,要重视脾胃元气和阴血,有瘀血者,需补中有消,消中有补,不能一味攻伐。

关于产后腹痛应用人参加减情况 产后腹痛属血瘀者,是否加减人参,需要参考患者全身状态以及恶露情况。腹痛若因恶露不畅,瘀血导致者,人参选用需慎重,先用生化汤养血活血,待瘀血祛除后再考虑人参补益。如《傅青主女科》“产后总论篇”曰:“大抵新产后,先问恶露如何,块痛未除,不可遽加参术;腹中痛止,补中益气无疑。若产后血瘀腹痛,兼有脱症者,临床证见汗出过多、气脱、崩漏、口渴、晕、四肢厥逆等时,即使有恶露与血瘀,亦可用生化汤加人参大补元气,回阳救急,待急症解决后,再将人参减去[11]。如《胎产秘书》“血晕篇”曰:“牙关紧闭药不下喉者用鹅羽灌下,……如醒后块痛仍未除者宜减去参芪,单用生化汤,待块消痛止再进参芪。”

4.产后寒证腹痛者用生化汤

《绛雪丹书》、《资生集》、《妇科秘书》、《胎产指南》、《胎产心法》均指出,产后因感受寒邪兼夹瘀血导致的腹痛,生化汤加桂枝,温经通脉,助阳化气。若寒邪较重,兼有阳气不足,加吴茱萸、姜、肉桂,以加强温散寒邪之功。如:《资生集》曰:“产后寒气上攻则心痛,下攻则腹痛,兼血块者,宜服生化汤加桂,未止,加吴茱萸、姜三片助血。”[12]《胎产指南》云:“若风冷,乘虚入腹作痛,宜服加味生化汤治之。”[13]加味生化汤组方:川芎(二钱),当归(四钱),炮姜(四分),炙甘草(四分),桃仁(十粒),桂枝(一钱五分)。桂枝气薄升浮,味辛温,故寒邪外受,在表者,选用桂枝。肉桂气厚纯阳,入肝肾血分,温命门相火。吴茱萸温中下气,味辛苦大热。二药皆入足三阴经,足三阴经皆行于少腹,故寒凝少腹者,选用肉桂、吴茱萸散寒,温养命门阳气。

5.产后因热腹痛者慎用生化汤

产后阴虚火旺腹痛者,使用石芾南之新生化汤 产后因瘀血兼有阴虚火旺者,临床多见发热烦躁,不欲近衣,口渴潮热,大便秘结,脉细数等症。庄憩樵评庄履严《妇科百辨》生化汤时指出,若产妇为阴虚火旺之体,则石芾南之新生化汤比较吻合。在益母草、丹参、当归、桃仁等活血药中加益元散、童便清热利小便,藕汁清热生津液。庄憩樵指出“学者须审病之体,察病之机”[14]。

产后感受温邪而致腹痛者,慎用生化汤,主推六一散 产后因感受温热、暑温、湿温病邪导致的腹痛,即使存在瘀血,生化汤应当慎用。如《重订广温热论》“论妇人温热篇”曰:“每多胎前伏邪,娩后陡发者。其症不寒,兼头疼鼻塞,其脉亦有不即显露者。惟舌苔颇有可征,或厚白而腻,或黄腻黄燥,或有赤点,或微苔舌赤。或口苦,或口渴,或胸闷,或溲热,惟胸腹必按之热甚。此皆温热之伏邪内蕴。世人不察,仍循俗例,饮以姜糖酒、生化汤之类,每见有酿成郁冒、痉厥、大便难三大证者。”[15]王士雄《王氏医案绎注》曰:“生化汤体寒固妙。若血热或兼感温热者概投之。骤则变证蜂起。缓则蓐损渐成。”[16]温病学派基于产后特殊生理状态,结合感受具体病邪,逐渐完善产后感受温热、湿温之邪兼有血瘀腹痛的治疗思路。《重订广温热论》提及,产后感受温热之邪,腹痛拒按,轻者用当归、丹参、炙甘草和血,加桃仁、童便、白薇导瘀下行。若气血虚极阴亏明显者,加沙参、枣仁、熟地、玉竹养阴。《随息居重订霍乱论》“附妊娠药禁”篇指出,若感受暑痧兼有腹痛,宜服六一散。热毒炽盛者需凉化,若无寒证,勿投热剂。产后应当注重季节因素,清·王春亭《济生集》提出,若夏月酷暑,产妇腹痛,要注意是否患者有暑痧,勿轻易服用生化汤。《王氏医案绎注》应用:大生地八钱,丹参三钱,丹皮二钱,大豆卷次入一钱五分,白茯苓人乳拌蒸三钱,生桃仁研三钱,茺蔚子杵先四钱,焦楂肉杵一钱五分,黑栀皮三钱,泽兰叶一钱五分,琥珀研冲八分,治疗炎热夏天恶露不行,兼有腹痛阴虚内热的患者。并指出,暑令产妇服生化汤砂糖酒死者甚多。高度评价六一散,既清暑热,又行瘀血溽暑之令,为产后第一妙方。

讨 论

据笔者掌握资料,在温病学派流传和发展前,生化汤主要应用于产后血瘀的患者,但缺乏辨证的看待。如《绛雪丹书》“血块论篇”曰:“因产妇劳力倦困,睡卧太早,衣服单薄,肚腹欠温,以致血块停滞作痛,慎勿轻用峻剂,多饮姜艾酒,过于大热则新血未免损失矣。惟频服生化汤以助血而行血,外用热衣暖服以护之可也。”[5]清·傅青主《傅青主女科》“胎前患伤寒疫症疟疾堕胎等症篇”云:“只重产轻邪,大补气血,频服生化汤。如形脱气脱,加生脉散以防血晕……若热用寒剂,愈虚中气,误甚。”[11]79明末清初,随着温病学派的发展,对生化汤的应用提出了辨证的思考。指出感受温热、暑温、湿温之邪的患者,慎用生化汤。清·吴瑭《温病条辨》、王士雄《随息居重订霍乱论》、《王氏医案绎注》、《王孟英医案》、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对生化汤应用禁忌均有系统论述。同时温病学派的医家通过对妇产科专著评述的方式,将自身对生化汤的思考流传于世。如王梦英评述《沈氏女科辑要》中生化汤的应用:“产后苟无寒证的据,一切辛热之药皆忌。恶露不来,腹无痛苦者,勿乱投药饵,听之可也;如有疼胀者,只宜丹参、丹皮、玄胡、滑石、益母草、山楂、泽兰、桃仁、归尾、通草之类为治。慎毋妄施峻剂。生化汤最弗擅用。”[19]庄履严之孙庄憩樵评价《妇科百辨》生化汤运用需辨证区分,若产妇为阴虚火旺之体,需运用石芾南之新生化汤。可见,温病学派对辨证应用生化汤理论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产后腹痛血瘀有寒者,可参照生化汤原方进行治疗。血瘀感受温热、暑温、湿温之邪的患者,应借鉴温病学派轻、清、灵、巧的特色,凉血活血,并注重季节因素。酷暑季节用药不宜温燥。

产后血瘀腹痛,滥用人参、阿胶之类补品在临床亦是常见。应详细询问此类患者饮食用药病史,若有积滞,继而化热,生化汤应慎重选用。虽产后腹痛临床症状变化万千,古人的临证思路以及处方用药特色仍值得我们借鉴,继承发展前人经验教训,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生化汤瘀血腹痛
生化汤联合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在前置胎盘所致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生化汤加味促进剖宫产后子宫复旧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 06:35:36
小心盆腔瘀血综合征被误诊为盆腔炎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40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54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部采血后瘀血减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