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

2019-01-06 01:53:27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13期
关键词:漂白粉鱼病全池

张 玲

鱼类的疾病种类较多,而且每种疾病的病原体、发病条件、发病季节、流行传染情况、危害情况及防治方法各不相同。鱼生活在水中,一旦生病,在治疗及隔离上均比较困难,死亡率高,造成的损失大。因此,早期的预防非常必要。

一、鱼病发生的原因

引起鱼类生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情况下与致病生物侵入鱼体的种类、数量、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鱼体本身对疾病抵抗力的大小有关。

(一)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水是鱼生活的环境,养好鱼首先要养好水,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的健康和生长。影响鱼类生病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1.水温的变化:各种鱼类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遇到暴雨寒潮,造成水温突变,会影响鱼的生长和成活。一龄鲤鱼水温若相差12-15℃时,就会出现假死状态。鲢、鳙鱼受冻时,皮肤发炎出血,形成红色斑点。鱼苗运输和下塘时水温相差不能超过2℃,鱼种不能超过3℃。水温的变化还会引起鱼类致病生物繁殖和致病作用的变化。

2.水质的变化:养殖水体水质的酸碱度以7-8.5为宜,如果低于4或超过10.6,就会引起鱼类死亡;鱼塘内水中的溶氧以5mg/L以上为好,低于1mg/L会引起鱼类浮头,甚至窒息死亡。

3.工厂废水往往含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和其他有害物质,若污染养鱼水体,常引起鱼类生病或造成死亡。

(二)人为因素的影响

饲养的鱼类主要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生活的,有些鱼病的发生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鱼类的放养密度过大或搭配比例不当,就会造成饵料不足,鱼的营养不良,体质瘦弱,会发生和流行各种鱼病;如果投喂的饵料不新鲜,或投饵不均匀,时多时少,或投喂的时间不当,对草鱼来说会引起肠炎病;池塘施肥不讲究方法,为各种鱼病病原体得以生存和繁殖创造了条件,甚至可以直接引起鱼病的发生。如果施了未经发酵的肥料,常引起鱼苗的气泡病;鱼类在运输或网捕过程中,如果操作不细致,使鱼遭受机械性损伤,而感染病原体生病。干塘起水的鱼一般容易发生赤皮病,经长途运输受了伤的亲鱼和鱼种容易发生水霉病。

(三)生物因素的影响

一般常见的鱼病大都是由致病生物引起的。引起鱼类生病的生物有微生物(如病毒、细菌、霉菌、藻类等)和寄生虫(如原生动物、吸虫、绦虫、线虫、甲壳动物等)。它们寄生在鱼的体表和体内,吸收鱼体的营养,破坏鱼的组织器官,影响鱼的生命活动。鱼类的敌害有水鸟、水蛇、水生昆虫、凶猛鱼类、水老鼠、青蛙等,也能直接伤害和吞食鱼类。还有一些生物,如水网藻、水绵等,它们在池塘大量繁殖时,消耗肥料,使水质变瘦,同时影响鱼类活动,妨碍打网操作,有时甚至把鱼网死。此外还有水蚤、椎实螺、鸥鸟等是鱼类寄生虫的宿主,对鱼病的发生和发展影响也很大。

(四) 内在因素

鱼体本身对疾病具有抵抗能力,这种抵抗能力因鱼的种类、年龄、个体而不同。如草鱼生肠炎病,而鲢、鳙鱼则不生;同样鲢、鳙鱼生打印病,而草鱼不生。这种现象称种间免疫,夏花阶段的草鱼容易生白头白嘴病,2龄以上的草鱼不易发生;草鱼的鱼种易患肠炎病,而草鱼的亲鱼很少发生,这种现象称为鱼类的个体免疫。在养殖生产中,饲养条件好,鱼体肥壮健康,鱼病就少;相反,饲养不当,鱼体瘦弱,就易感染鱼病。因此,对鱼病的发生,不能只考虑一个方面的因素,而要把外界环境条件和鱼体本身的内在因素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了解鱼病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二、鱼病的预防

养殖过程中要贯彻“防重于治,未病先防”的方针,来控制鱼病的发生,减少损失。

(一)池塘消毒

池塘放鱼以前,要进行消毒,以减少鱼病的发生。消毒方法常有以下几种:一是在冬季将池塘内的水全部排干,让池底曝晒和冰冻,以消灭各种病原菌、寄生虫和敌害。同时池底经过曝晒和冰冻后,淤泥表层松疏,改善了通气条件,加速有机物质分解转化为营养物质。二是冬季在池塘种植绿肥或宿根黑麦草作饲料。利用池底淤泥的肥分,使作物高产,池底种植作物以后,又能疏松土壤,消灭病虫害。三是药物清塘消毒。池塘在放鱼前7-10天,用生石灰、漂白粉或茶枯消毒一次。

(二)加强鱼塘管理

池塘放了鱼以后,要做好鱼塘的管理工作,保证鱼的生活正常,健康成长。鱼塘管理工作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坚持巡塘制度。每天早晨、中午、傍晚要到池边看看,观察池塘内的鱼有无浮头现象,鱼的摄食情况,水质变化情况,有无疾病和敌害等。黎明是池塘水体缺氧最严重的时候,容易引起鱼类浮头,造成“泛塘”死鱼,要特别注意观察。

2.勤捞残渣,保持池塘卫生清洁。

3.池中的死鱼要及时捞起,作无害化处理,埋入土内,不要乱丢,防止疾病蔓延。

4.防止毒物污染。洒施农药的用具不能在养鱼池塘浸洗,下雨时要防止有毒污水进入池塘。

(三)鱼种、饵料、食场消毒

1.鱼种入池前要用药物消毒。鱼种消毒,一般在木盆(桶)内进行,也可在铺有塑料薄膜的围鱼箱内进行,消毒的药液用2-3次后应更换新的。常用的方法:①食盐水消毒:用3%-4%的盐水浸泡鱼种10-15分钟;②用15-20mg/L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20分钟;③用8mg/L硫酸铜+10mg/L漂白粉合剂浸洗鱼体20分钟。在鱼种消毒过程中,不能离开,一旦发生浮头、挣扎,要加注新水冲淡药液浓度,或将鱼种迅速倒入塘中。草鱼苗在下塘前,要注射草鱼三联灭活疫苗,鱼种落塘时间应选在晴天上午9时,水温正常为宜。

2.饵料和肥料在投喂和施放前应进行消毒处理。青饲料放在6mg/L的漂白粉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后投喂。粪肥每500kg加120g漂白粉,充分搅拌后施入池中。

3.食场可用漂白粉挂篓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挂袋法,进行消毒。在发病季节10-15天每个食场用漂白粉100-150g或生石灰7-10kg用水溶化后泼洒一次。

(四) 泼洒药物和中草药防病

在鱼病流行季节,定期用药物泼洒全池。一般每半月用1mg/L的漂白粉或0.7mg/L的硫酸铜或0.5mg/L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一次。也可按每亩水深1m,用生石灰15-20kg化水全池泼洒,有较好的防病效果。全池泼洒药物应注意:①药物充分溶化,均匀泼洒,从上风处往下风处泼洒。②池塘水体要测算准确,称药量不能错。③选择晴天下午3-4点泼洒。④泼洒药物后要仔细观察,防止出事故。

目前防治鱼病的中草药有几百种,施药方法主要有:

1.拌饵投喂法: 将新鲜的草药,洗净切碎与饵料拌和投喂;如果是干草药,就切碎煮汁,取汁与饵料拌和投喂。每亩用桑叶2.5kg、青木香3.5kg、菖蒲2.5kg、辣蓼0.5kg切碎煮汁,另加捣碎的大蒜1.5kg、雄黄100g、食盐1.5kg拌和麦麸,连喂3天,可预防草鱼肠炎病。每100kg鱼日用二氯异氰脲酸钠60g(或10kg饲料加二氯异氰脲酸钠0.1kg),每天喂一次,连喂三天,可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2.浸汁泼洒法:将草药捣碎,用水浸泡,连渣带汁全池泼洒。每亩用辣蓼15kg、苦楝树皮7.5kg、熬汁15kg,加食盐2.5kg,泼洒全池或食场防治赤皮病。

3.浸泡法:将草药扎成把,放入池塘浸泡,利用浸泡出的药汁扩散到全池,防治鱼病。在鱼池进水口处,每亩浸泡15kg苦楝树枝叶,每隔7-10天更换一次,浸出的药汁随水流遍全池,防治车轮虫病。

(五)培育健壮的鱼种

优质健壮的鱼种具有较强的抗病力,不易感染鱼病,培育健壮的鱼种要做到:

1.合理放养鱼种,每亩放养鱼种的密度要适中。

2.结合拨池分养,进行筛选,使同类同池饲养鱼种的规格基本一致。

3.有计划的网鱼囤箱,加强鱼体锻炼,但操作要细致,不使鱼体受伤。

4.创造自然免疫的种群,一个鱼池在流行病发生后,把恢复了健康的鱼留下来专池饲养,这种鱼产生的后代,对该种疾病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5.用抗病力强的鱼和容易生病的鱼进行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系统选择和定向培育,可培育出新的抗病品种。

(六)生物防病

1.多品种混养,池中不仅要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还要养草鱼、团头鲂、鲤、鲫并适量套养凶猛性鱼类(如鳜鱼)。混养可立体利用水体空间,丰富水体中的食物链网,达到共生共利,防止鱼生病,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

2.适当放养水生植物,池塘适量放养水葫芦、水浮莲,可控制氮的浓度,控制水体肥度,吸收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减轻水质恶化程度,盛夏还有降温作用,为养殖鱼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漂白粉鱼病全池
漂白粉有效氯测定方法
四川蚕业(2022年2期)2022-11-19 02:10:14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10期)2022-01-12 06:21:14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当代水产(2021年5期)2021-07-21 07:32:48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当代水产(2021年1期)2021-03-19 05:16:56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当代水产(2020年3期)2020-06-15 12:02:46
浅议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草鱼病防治咋用中草药
淡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28)——鳗鲡疾病(五)
常见蟹病防治方法
湖南农业(2016年12期)2016-03-10 12:48:45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