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波,张蓉,马国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昆明650216)
云南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观音山森林公园”)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境内,距县城15km。公园分观音山、小石龙2个片区,规划总面积2367.07hm2,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3°45′25″~103°55′04″,北纬24°27′01″~24°37′57″。观音山森林公园保存有独特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与典型而丰富的喀斯特地貌交错融合,构成秀丽多姿、蔚为壮观的喀斯特森林风貌;以彝族为主的阿庐部落与汉、回、壮、苗、傣等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冲击,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阿庐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观音山森林公园美丽、独特、多彩的画卷,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美展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绿色宝库和珍贵财富。
SWOT 是优势(Strength)、劣势(Weaken)、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en)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是现代营销学中对研究对象进行营销策划时将对象放在环境中,从上述4个方面进行针对性分析的常用方法。其中,优势理解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环境中的优越性、优点、特点和长处等;劣势理解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环境中的弱点、缺点和不足等;机会理解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环境中有利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威胁理解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环境中与同类的替代性,常常是基于竞争者分析的基础上[1,2]。
利用SWOT分析,对观音山森林公园所处环境和形势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充分认识、掌握、利用、发挥有利条件和因素,控制、规避、化解不利因素和威胁,扬长避短,促进森林公园科学、合理建设。
1.1.1 区位优势泸西县地处“四地(昆明、曲靖、红河、文山)五县(弥勒、石林、师宗、丘北、泸西)”的交汇处,位于滇南中心城市经济圈、滇中城市群、珠江源大城市经济圈三大经济中心交汇地,具有左右逢源的发展机遇空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泸西被纳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受“个开蒙”经济区辐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进一步凸显。观音山森林公园位于泸西县中部至北部,是喀斯特地貌和喀斯特森林景观的展示基地,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遗产地。
1.1.2 交通优势目前,观音山森林公园及所在地泸西县已基本具备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优势。
公路方面:弥泸高速公路是森林公园最主要的对外交通线路,高速出入口距离小石龙片区不足2km,极大地方便了驾车游客。此外,泸西至弥勒二期、泸西至石林、泸西至召夸三条高速公路也相继开工建设,泸西至丘北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此外,森林公园附近还有S203、S204省道以及多条县、乡道路。整体而言,观音山森林公园周边公路交通极为便利。
铁路方面:距观音山森林公园最近的高铁站为弥勒站,高速车程30分钟以内(弥泸高速)。弥勒站是南昆客运专线(云桂铁路)上的一个中间站,开行通往昆明、广州、南宁、桂林、北海等城市的动车组。观音山森林公园铁路客运交通条件比较便利。
航空方面:观音山森林公园距离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路程不足150km,待已经开工建设的泸西至石林高速公路通车后,将进一步缩短与国际空港的距离。此外,泸西通用机场已进入场址审查阶段,未来建成后将为游客带来极大便利。
1.1.3 特色景观资源观音山森林公园范围内的喀斯特地貌类型极为丰富。既拥有可溶性岩石裸露地表、并经地表水溶蚀而成的“裸露型喀斯特”;又存在着在残积土层、枯枝落叶等松散堆积物覆盖下发育的“覆盖型喀斯特”;还广泛分布着埋藏于松散浅薄的红土土层下、被渗透水流溶蚀的“埋藏型喀斯特”。典型而丰富的喀斯特地貌,赋予了森林公园多样的喀斯特景观,形成了融合在茂密的喀斯特森林中的石芽、峭壁、清溪、巨石、秀峰、幽谷、巨藤、古木、岩溶漏斗和地下森林等典型喀斯特地貌特征。
观音山森林公园分布着集中连片、面积较大、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典型而丰富的喀斯特地貌特征,赋予了这片喀斯特森林独特的生境、复杂的群落结构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珍贵的森林资源。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和珍贵的喀斯特森林,构成了森林公园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既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又具有巨大的生态旅游潜力。
1.1.4 特色文化资源阿庐文化是泸西县独有的地方民族文化,据史志(乾隆《广西府志》、新纂《泸西县志》)记载,其形成和发展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阿庐文化源于阿庐部族——泸西土著民族彝族,其先祖早在西汉元鼎六年建漏江县(泸西)前,就在泸西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南诏时期发展成为滇东南与大理国相抗衡的乌蛮三十七部中的阿庐、吉输、褒恶三个部落(其中以阿庐部为主体),其间形成了泸西早期的阿庐部族文化。明成化十七年(1475年)实行改土归流后,大批汉族及回、壮、苗族迁入境内,阿庐部族文化与这些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冲击,形成了新的以彝族文化为主的彝、汉、回、壮、苗、傣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近代阿庐文化。洞经音乐、民歌、民间乐曲、民间乐器(如大三弦、长竹笛、芦笙等)、民间传统舞蹈、民族服饰、手工艺品、各民族习俗和节庆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赋予阿庐文化不可复制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灵魂。
1.1.5 后发优势观音山森林公园具有突出的后发优势。首先,公园保护较好,天然次生栎类与松林集中连片,郁郁苍苍,蜂鸣花动,旅游环境处于高度的原真性自然状态。资源大多处于待开发状态,森林康养和科普宣教资源赋存尤其丰富,具备打造精品项目的资源禀赋。其次,由于获批开展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时间较晚,可以借鉴省内外其他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的成功做法,在风险把控和竞争力分析方面能够汲取更多经验教训,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
1.2.1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目前,通往观音山森林公园的道路均为乡村道路,有旅游专线,外部交通连接道路有待提升。公园内的车行道路多为土石路,且路况较差,绕行较远;而其他人行的小路也没有修葺维护,“晴天灰、雨天泥”,使森林公园内重要的生态旅游景观可达性较差。
由于观音山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现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如住宿、餐饮设施严重缺乏,景区标识不健全,缺少游客中心、环卫设施、医疗点等辅助设施,接待容量受限。同时,森林公园周边村落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起步较晚,接待能力欠缺、规模有限。
1.2.2 资金短缺问题突出现代旅游业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的新兴产业,大量的资本投入是旅游获得收益的前提。近年来,泸西县政府虽不断加大对观音山森林公园的投资力度,但由于县政府经济实力有限,与所需资金仍有较大差距,这已成为制约森林公园发展的瓶颈。
1.2.3 知名度低观音山森林公园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资源,即丰富的喀斯特地貌、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这些资源因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备受学者关注,但是一般公众对这些资源的价值了解甚少,森林公园对自己独特资源的科普宣教任重而道远。同时,由于旅游开发建设尚在起步阶段,相应的游览介绍缺乏,游客对观音山森林公园的认知度还很低,旅游市场占有率也很低。
1.2.4 人才匮乏观音山森林公园缺乏动植物保护、资源监测、旅游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具有专业背景和先进理念的综合性人才。一方面,现有人员年龄老化;另一方面,难以引进专业人才,出现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的现象。
1.3.1 政策支持我国一直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和林区发展的重视。同时,随着国家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加快服务业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生态旅游是需求潜力大的产业,要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服务业等消费热点,这对林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机遇。
云南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发展旅游业高度重视,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在资金、税收、土地、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旅游商品开发和营销企业必要的支持。这些政策为观音山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提供了优良的政策大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泸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构建以旅游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构建全县旅游“品”字形旅游目的地体系,要把观音山景区打造成为省内知名旅游品牌。
1.3.2 森林生态文化受到人们的青睐森林生态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是一种绿色消费。森林生态文化涵盖了森林养生文化、森林体验文化等。森林养生是利用森林优质环境和绿色林产品等优势,以改善身体素质及预防、缓解和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所有活动的总称。森林体验是旅游者通过观赏森林系统奇特的物种形态、群落结构,呼吸清新空气、饮用洁净的泉水,从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程与循环,认识森林保护物种,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和改良区域环境等多种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休闲娱乐的时间增多,回归自然的欲望逐渐增强,森林生态文化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1.4.1 周边旅游区的屏蔽和分流影响从大环境而言,云南有众多知名的旅游景区,如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昆明等,泸西县与这些旅游区相比,知名度较低,面临被周边区域旅游业屏蔽和分流客源的风险。就泸西县本身而言,阿庐古洞早已是著名的景点,城子古村、泸西高原足球训练基地、吾者温泉、黄草洲湿地、东方玫瑰谷等众多景点也在发展建设当中,如何整合这些景点,使之相互促进而非互相竞争,是发展地区旅游业的现实命题。
1.4.2 周边同质资源带来的竞争观音山森林公园的喀斯特地貌和喀斯特森林景观独具特色,但是临近的石林圭山国家森林公园也有相似的地貌和植被;观音山森林公园拥有以杜鹃花为代表的木本花海景观,但是从规模、珍稀程度、丰富程度、区域稀缺性来看,邻近的师宗菌子山更具优势。因此,观音山森林公园作为后起之秀,能否形成自己的特色旅游资源,与这些已有资源竞争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将面临不小挑战。
1.4.3 森林风景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观音山森林公园内生态资源丰富,文化资源独特,是可持续发展的命脉。从生态层面来看,森林公园地处典型的石漠化地区,植物生长缓慢,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受到破坏后难以恢复。开展旅游后必然产生各类垃圾,对植被的践踏、植物的采撷,以及游客活动对森林防火安全造成的威胁等都将是影响森林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因素。从文化层面来看,随着旅游业及快速城镇化发展,周边阿庐文化原真性的保持、文化的传承,也有可能受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冲击,导致整体风貌有所偏离。因此,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事关重大,对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贯穿始终。
1.4.4 品牌创新难在全省各地开发森林旅游资源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持森林资源的原生性和差异性优势显得极为重要。如何对自身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创新性开发,避免同质化,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品牌形象,也是观音山森林公园将面临的挑战。
资源环境的保护在森林旅游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保护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前提。景区的开发建设要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做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树立把观音山森林公园建成一流的具有生态示范作用的旅游胜地的建设目标,以保护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森林为前提,坚持“严格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加强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保护,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和污染防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的环保意识。
森林旅游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见效快的产业,资本的投入决定着它的发展。要把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加大对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的投入力度[3]。
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精髓所在[4]。在建设过程中要整合地质地貌、森林景观等自然资源,结合历史悠久的阿庐文化,开拓出具有丰富自然和文化内涵、别具一格、无法替代、竞争性强的旅游产品,形成观音山森林公园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弱化可替代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观音山森林公园周边旅游资源丰富,仅就泸西县而言,阿庐古洞早已闻名全国,其他众多旅游景点和项目也在开发建设中。这些旅游资源是其他地方缺少和难以组合的,全县应合理规划、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各旅游景点、项目的优势,逐步形成泸西县的旅游特色和优势,促进泸西县旅游产业良性发展。
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管理体系,按照企业管理运作,借鉴成功经验,形成系统、有效的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加大培训力度,给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注重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升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