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盐碱地泥鳅高产高效养殖试验报告

2019-01-06 01:42董建平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18期
关键词:温棚蓝藻投饵

董建平

2018年,我们在平罗县鱼种场利用现有的设施温棚进行台湾泥鳅的高产高效养殖,一个生产期进行两季养殖试验,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利用设施温棚池塘养殖泥鳅高产高效技术,为宁夏地区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现代渔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平罗县鱼种场地处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属典型的盐碱地区域,现有钢架温棚4座,每座1200m2,采取利用设施温棚养殖泥鳅试验是利用温棚早春、晚秋增温、保温的特点,一年养殖两茬的措施,早春3月初投放1200尾/kg的泥鳅苗50000尾/亩,6月底出塘,规格20~30尾/kg,平均亩产1500kg,成活率65%,7月初再放入800尾/kg的泥鳅苗40000尾/亩,11月中旬出塘,规格25尾/kg,亩产1350kg,成活率70%左右。

试验池塘面积4800m2, 第一批累计生产成泥鳅10500kg,产值21万元,获利润4万元 ,第二批累计生产成泥鳅9500kg,产值16万元,利润3万元,当年累计利润7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生产技术方案及管理措施

1.l 生产技术方案

1.1.1 试验地点与规模:试验地点位于平罗县鱼种场,选择面积分别为1200m2的池塘4个,鱼池上面有钢屋架保温膜,防鸟网,底部、池壁铺设防渗防逃膜,东西向、朝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电路设施配套齐全。

1.1.2 池塘设施

池深1.5m,池底防渗膜上淤泥保持在20cm,放苗后半个月水深保持在50~80cm,进出水口前口以铁丝网拦挡,后口用 80 目的筛绢网兜罩上,防止泥鳅外逃,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及夜间觅食的习性,四周沿的防渗膜高出最大水位50cm。

1.1.3 种苗

选用泥鳅苗规格为1200尾/k g(25~30cm)。

1.1.4 饵料

人工配合饲料(膨化饲料)为主, 天然饵料为辅。

1.2 管理措施

1.2.1 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前10天,清整泥鳅池,检查漏洞及进排水管道,翻晒池底淤泥,再用漂白粉消毒杀菌,方法是有带水用漂白粉化水泼洒,每10m2施0.5kg漂白粉,化成浆后立即全池泼洒。清塘消毒3~5天后,加水50cm (池水要注新水并过滤,以防敌害混入),即可施生物肥,培育水质。一般每亩施用生物肥10kg,同时使用速生藻种,用以培养繁殖浮游生物, 从而使泥鳅苗下塘后即可摄食天然饵料。

1.2.2 泥鳅苗放养

泥鳅苗放养前用用食盐、高锰酸钾等药物进行药浴,使用量:3%~5%的食盐水,水温10~15℃,浸10~20分钟;20mg/L的高锰酸钾,水温10~15℃,浸20~30分钟。每立方米水体放养3~4cm的泥鳅苗约50~60尾。

1.2.3 日常管理

① 施肥: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喜食有机碎屑及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因此在成鳅养殖阶段,既要利用肥水培育天然饵料,又要人工投饵。

除施基肥外,还应根据水色及水质肥瘦追肥,一般每隔20天追肥一次,每次每亩追施生物肥5kg。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嫩绿色为好。

② 投饵: 泥鳅食谱很广,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我们试验用人工配合膨化饲料为主。投喂方法是提前一小时将配合膨化饲料加水充分吸水潮湿均匀抛洒在饲喂区。根据鱼体规格及季节、水温调整饲料规格及投喂量。一般鱼苗下塘后15~20天内投喂微囊饲料,每天投喂4~6次,20天后投喂直径0.5mm的膨化饲料,每天4次,每天7时、11时、15时、19时各投喂一次,水温在20℃时以下时日投饵量为泥鳅体中的1%,水温超过20℃时, 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2%左右,以后随着水温的升高投饵量也逐步增加, 一般为5%。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应少投或停食,日常观察每次投喂完后半小时吃完为准,若四十分钟后尚未吃完,下次就要适当减量,若十分钟就抢食完,下次适当加量。投饵应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③ 水质调节:水质调节是泥鳅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水质要求“肥、活、嫩、爽”,一般溶解氧 3mg/L 以上,pH值8.5左右。每隔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约30cm。发现水质恶化时及时换水,定期使用氨基酸肥水液、速生藻种、解毒灵、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节降解氨氮及盐碱度,并经常巡塘,对进排水口、防逃膜、防鸟网进行检查,发现漏洞及时修整, 防止泥鳅逃跑或天敌入侵,另外为保持水质稳定,可在泥鳅池中移植适量水生植物吸附过量营养物质,起到进行水质调控的作用,每日做好工作记录。

④ 防逃:池塘进排水口前口用铁丝网拦挡,后口用80 目的筛绢网兜罩上,并固定好。既可防止其它鱼类鱼苗进入鱼池,又可防止泥鳅外逃。

⑤ 鱼病防治:饲养期间注意检查鱼体情况,发现鱼病,及时治疗。台湾泥鳅属于无鳞鱼,发病较少,一般烂鳃病、烂尾病、胀气病比较常见,烂鳃病、烂尾病用氯制剂或硫醚沙星防治均可,胀气病主要控制饲料量、投喂前充分潮湿,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三黄散、保肝灵等药物,用量与常规鱼类相同。

⑥ 防害:台湾泥鳅的敌害主要是鸟类、青蛙等。邻近湿地的池塘鸟类比较多,注意维护防鸟线(防鸟网),及时驱赶鸟类。放苗初期还要注意防青蛙,青蛙会捕食泥鳅苗。少量青蛙,可人工捕捉,大量青蛙,则需在池埂上建围墙,防止青蛙跳入池内。围墙材料多使用塑料薄膜(塑料大棚淘汰的塑料薄膜即可),建设方法与河蟹池塘防逃墙相同。

1.2.4 泥鳅起捕

捕捞时,水位降至80cm左右,先用普通拉网捕捞,捕捞两次即可捕捞大部分,然后用地笼捕捞,最后干池捕捉,基本可以捕净。

2.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单茬起捕商品鳅平均10000kg,平均45g左右,当时市场价为18元/kg。两茬累计创产值36万元, 单位成本14.5元/kg,总成本29万元,获利润7万元。由此可见,利用设施温棚在人工条件下小面积池塘高密度养殖泥鳅效益高,发展泥鳅的规模化养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是渔业增收、渔民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3.技术集成

3.1 苗种放养

放养苗种时必须将苗种药浴,尤其是经过长途运输的苗种,撞伤、烂皮、烂尾情况比较严重,若不药浴消毒,成活率比较低,影响产量。

3.2 饲料投喂

前期饲料投喂过程中饲料一定要提前半小时拌水潮湿再投喂,坚持量少次多的方法,防止胀气病发生。

3.3 防鸟措施

平罗县鱼种场地处水产养殖区,湖泊湿地面积大,水鸟种类、数量较多,故防鸟措施不可马虎,措施为搭建防鸟网,否则会严重影响泥鳅苗成活率及成鳅产量。

3.4 双季养殖

采用两茬养殖,主要要把时间节点把握好,早春要尽早搭建棚膜,提高温度,晚秋提前采取保温措施,延迟降温。一般在3月10日前后棚内水温达到18℃时放入泥鳅苗,强化管理,于6月底之前可出售,清塘消毒后在7月10日前放入第二批苗种,在11月20日前棚内水温降至15℃之前可上市销售。

4.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探讨

4.1 存在的问题

4.1.1 泥鳅苗成活率低、成本高

我们养殖所购的泥鳅苗是从四川、广东等地经过长途运输而来的,泥鳅苗运抵后烂尾、烂皮病严重,导致成活率低,泥鳅苗价格本来就高,成活率降低了造成价格成本二次升高,降低了效益。

4.1.2 蓝藻易暴发

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池底采用了防渗防逃措施,导致养殖水体与土壤隔离,在高温季节易发生蓝藻泛滥,导致水质恶化,影响生产。

4.1.3 胀气病易发生

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胀气病,造成泥鳅大量死亡,影响产量及效益。

4.2 解决问题的办法探讨

4.2.1 泥鳅苗成活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① 泥鳅苗下塘前用食盐、高锰酸钾或硫醚沙星等药物进行药浴,杀灭体表细菌,提高成活率;苗种下塘两周内勤巡塘,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水体消毒,保持水质清新,提高成活率。

② 解决自繁苗种的问题:通过学习泥鳅繁育知识、引进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合作等途径,利用现有的设施温棚解决泥鳅苗自繁问题,可极大地降低泥鳅苗成本,提高成活率,增加效益。

4.2.2 蓝藻暴发的问题

① 药物防控:采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泼洒,可抑制蓝藻繁殖,由于铜离子具有富集功能,不建议采用。

② 采用Eama-11蓝藻生物抑制剂

Eama-11蓝藻生物抑制剂是从自然环境中筛选出来的对蓝藻具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经过驯化培育而成的,极易溶解在水中,能快速扩展到蓝藻细胞表面,并渗透到细胞内部破坏细胞功能蛋白基团,使细胞蛋白合成受到抑制,细胞正常代谢终止,最终控制蓝藻生长,达到蓝藻治理目的。

③ 生物吸附

主要是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体中的污染物吸附、转移、转化、降解,从而达到抑制藻类繁殖、净化水体的目的。我们主要采取的是移植水生植物(水葫芦、空心菜等)、搭建浮床种植蔬菜等办法净化水体,效果明显。

4.3 胀气病的防治

胀气病主要是由于水体缺氧,鳃呼吸受阻,泥鳅开始吞咽空气,用肠呼吸,可是肠呼吸的废气又被未消化完的饲料堵着排不出去,就发生了胀气。

防治胀气病首先换水,换过水之后每亩面积按1.5kg(苗适当减量)的食盐泼洒,同时内服健胃助消化、保肝胆药物,如果有肠炎出现可配上治疗肠炎的药。第二天如果还有胀气出现,就再换水,再泼洒食盐水,一般泼洒三次泥鳅胀气病就可治愈。防治胀气病主要是保证水体溶氧不低于3mg/L、控制饲料投喂量、投喂前充分潮湿,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健胃护肠助消化、保肝胆的药物。

猜你喜欢
温棚蓝藻投饵
草原鼠害防控无人机投饵试验*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水产养殖水体中蓝藻的防治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稻田养殖小龙虾 冬季温棚育苗技术
曹永华
村姑
连阴天气下温棚内逐时降温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