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平
(云南省澜沧县酒井乡农业服务中心 665619)
畜牧业是人类向大自然获取物质的重要渠道。每年为澜沧县人民生活提供大量的肉、蛋、奶等畜产品来满足人们需要,也给农业生产提供了17546 头大牲畜或33kg 猪粪便,近6379万t 有机肥料,牲畜副产品是轻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畜牧业是澜沧县农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也是澜沧县国民经济5 大支柱产业之一。
畜牧业不但为澜沧县社会主义建设积累财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起到脱贫致富作用,而且吸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为农村劳动就业开创了就业门路,不仅是农业的重要生产部门,更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县共有山地面积386 万亩,有效面积320 万亩,分别是山地草场117.6 万亩,疏林地草场10.7 万亩,林间草场20 万亩,兼用型草场165.7 万亩。加之本县已实施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项目,已完成草原恢复面积5.3 万亩,大大提高了草场的可利用率,并带动了大批农户种草的积极性,至今为止农户种草以达3 万多亩,由于项目的实施改变了牧草的单一性,提高了牧草的食口性及营养价值,草地牧草的覆盖率达53%,最明显的是围栏改良、人工种草草地,覆盖度分别为77%、93%。由于全县境内各类草场产草量高低不一,平均亩产鲜草984kg,年共产草165780kg,理论载畜量为213424 头黄牛单位。
全县有国土面积8807km2,海拔580~2516m,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辖20 个乡镇,157 个村民委员会,1948 个自然寨,农业人口43.39 万人,人均占有耕地4.07 亩,占地面积大,耕作粗放。轮歇地18.4 万亩,但每年只种农作物一次,复种面积小,复种指数低,可以用于种植一年生黑麦草割喂家畜。
据有关资料记载:2002 年全县粮食总产14920 万kg,用作饲料粮的1707.3 万kg,提供副产品287.7 万kg,但加工技术落后,利用不规范,饲料报酬不高,经济效益十分低下。
主要表现在(1)文化结构不合理;(2)技术水平低。很多劳动者只能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应用简便的劳动方法,从事简单的生产活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使大部分山区仍然停留在老办法上,生产力水平低、粗放经营,对科学技术认识、接受和应用观念淡薄;(3)广大农村“养猪为过年、养牛为好玩”,产品大部分用于自己消费。畜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交换,整个农村经济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全县草场面积大,牧草种类多,但对其认识不足,过度放牧,不加以管理,再加之由于本民族习惯开荒种粮,造成牧草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技术跟不上,开发利用不合理,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形成恶性循环的结果。
发展澜沧畜牧业的指导思想是抓好疫病防治,提高品种改良面,结合澜沧县实施的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和建设项目,大力推广人工种草,提高牧草覆盖率。种植牧草多样性,改善畜禽食口性,提高单位面积载畜量。
生产力3 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关键要素,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农村经济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提高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其采取措施如下。
(1)继续普九义务教育,采取各种办学方式,走兴办寄宿制,以适应于民族山区的教学特点,提高学生的入学率。
(2)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任用一些熟悉民族语言,热爱民族教育事业,文化素质好,勇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任教。
(3)集中办学,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和学生学习环境。
加强科技培训,发展职业教育。认真办好职业学校,农业广播学校,有目的的培育畜牧兽医科技人才。办好各种畜牧兽医科技示范区、示范点,充分利用电视、录像、广播、刊物等工具,大力讲授畜牧科技知识,介绍畜牧业生产的先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