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孔侠
(白城市白沙滩灌溉排涝区管理站,吉林镇赉137300)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成果,生态文明是人、自然、社会在和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重要内容做出了明确要求。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必然会对传统农业生产提出转型要求。基于此,打造生态型农业,推进农业结构的转型与优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则成为我国探索“三农”发展路径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根据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目前我国农业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单一,机械化生产推广存在阻碍,过度开发生态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生产规范尚未形成,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新型生产模式的运作缺乏系统的规范与制度支持,限制生态文明型农业的有序发展,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态文明型农业的设计与规划,以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生态文明型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持。根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关部门应转变思想理念,指导农业生产的创新与转型。一是引入市场理念,根据市场竞争原则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平衡农业供给与需求,控制单一农产品过量生产的局面,达到“去产能、去库存”的发展目的,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加强对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的分析与实践,反思粗放农业生产模式带来的生态问题与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引入集约化生产模式,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生态资源,制定精准的农业发展策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持续经营;三是引入生态农业理念,坚持绿色、循环理念,建立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型,提高农业生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构建良性循环系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在生态文明的推动下,依据绿色、循环、可持续原则形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逐渐受到认可与推崇,相关部门应基于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积极鼓励各地区新型农业模式的构建,以推进生态文明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相关部门应搭建生态农业发展平台,推动农户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力量推进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促进农业技术转让、加强新农业项目策划、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资源等,从而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将旅游业与农业发展相结合,打破农业单纯依靠农作物的生产模式,拓宽农业收入渠道,实现对农业生态资源的综合利用。如积极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与加工业的合作与联系,打造综合经营体系,利用不同农业类型中的丰富生物资源,形成整体生态链的良性循环,以有效控制农业污染,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系统的干预,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环境,以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型农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模式的运行缺乏科学系统的制度与规范,因此,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构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以完善农业发展规范。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中,政府应从政策与法律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求,明确生态文明型农业发展要求,利用政策鼓励市场资源进入到农业可持续经营中来;同时利用法律的力量,严惩农业生产中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完善农业生产补偿机制,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完善农业生产准入与退出制度,确保农业生产符合土地承载力,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创新路径的基本方向。在农业可持续探索过程中,相关部门应积极转变理念,加强思想指导;推动农业生产模式创新,提高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业生产环境;推动制度建设,落实生态文明发展要求,规范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