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秀梅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淮安 223200)
小龙虾稻田养殖,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既开展水稻种植业生产,又开展小龙虾养殖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是近年来农业农业部大力推广的稻渔综合种养的一种形式。该模式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通过对稻田进行必要的工程改造,营造水稻栽培期间小龙虾同时生长繁育的基本条件,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随着我国小龙虾消费热潮的不断高涨,小龙虾价格逐年走高,市场需求不断加大,稻田已成为小龙虾市场供应的主要来源地。但这种既养虾又种稻的“虾稻共生”模式,往往因为茬口安排、捕捞、收割、用药、用水等环节的冲突,形成“养”、“种”矛盾;在小龙虾养殖效益远大于水稻栽培效益的预期下,弃种水稻的现象不断出现,稻田变成了纯粹的养虾塘,违背了农业农村部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初衷,对粮食供应安全带来了隐患。为了指导农民朋友科学掌握虾稻共生种养技术,笔者根据淮安地区生产实践,总结形成一些关键节点的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
小龙虾进稻田,可以促进水稻栽培成本降低,增加水稻栽培效益。稻田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态系统,水稻栽培施用的肥料在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同时,也为水稻田中其他动、植物生长提供了优渥的自然条件,因此,单纯水稻栽培田块必须定期药物除草、杀虫。一般情况下,整个水稻栽培期间用药5~7次,既增加了水稻栽培成本,也造成了稻米产品的药物残留。放养小龙虾后,小龙虾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广泛的食性,可以利用稻田中除水稻之外的一切动、植物,避免了杂草生长引起的营养成分无效消耗,减轻了病虫害的侵袭,大幅度节约用药成本;小龙虾频繁的觅食活动,破碎稻田土表“着生藻类”和氧化层的封固,加速了肥料分解,增加了土壤通气性,可以改善稻田墒情,促进稻米产量、效益提高。
稻田放养小龙虾,可以增加养虾产量,促进综合效益提高。小龙虾是一种适宜能力极强、食性广泛的甲壳类动物。水稻栽培的大部分时间内,稻田中品种多样的动植物饵料和不断长高的水稻为小龙虾生长创造了适宜的养殖条件,只要稻田配套了一定的虾沟,小龙虾就可以将稻田中杂草和各种动物消耗的营养物质转换为小龙虾的营养物质,形成人们喜爱的美味小龙虾。目前的实践表明,不投饵的情况下,仅依靠稻田中自然生长的杂草和底细动物,每667 m2可产小龙虾50 kg左右,增加效益1 500元。
“稻虾共生”模式,减少肥料、农药使用量,充分利用了稻田综合生态功能,促进了虾、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稻田放养小龙虾后,由于小龙虾对杂草、水稻害虫的摄食,水稻天减少用药3~4次,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50%,节约生产成本,减少了稻米的农药残留,大幅度提高了虾、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稻田属于浅水环境,稻田的正常水位为6~8 cm,深水时也不超过20 cm,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小龙虾养殖,必须对稻田进行必要的改造,以满足小龙虾养殖的基本条件。
虾沟是指在稻田中人为开挖的,供小龙虾繁育、觅食、避旱、避药的场所。开挖时,要根据田块的大小酌情制定工程方案,单块超过30×667 m2的大块稻田,可采用“十”或“回”字形走向,沟宽3~6 m,深度0.80~1.50 m,小面积稻田的虾沟一般采用纵向“一”或“L”走向,宽度和深度都可以小些。虾沟面积一般不超过总面积的10%,虾沟开挖的泥土或均匀撒于田中或堆在稻田四周形成围埂。养虾稻田的进、排水设施应结合虾沟开挖综合考虑,进水口建在围埂上,排水口建在进水口对侧的虾沟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灌、排通畅;进、排水口以聚乙烯网片或铁丝网覆盖,防止小龙虾随水逃逸。
小龙虾既有向下掘洞逃逸的习性,也有上网攀爬能力;稻田养殖小龙虾,必须按池塘养殖要求建立防逃设施。一般采用聚乙烯网片加钙塑板结构,网高1 m,下端埋入围埂土中20~30 cm,上部高出田埂70~80 cm,网片上端内侧缝合钙塑板,钙塑板高15 cm,网片以竹竿和铁丝固定形成防逃网。
稻田养虾大部分时间内,水稻和小龙虾可以和谐共生,但在水稻用药、烤田、收割时,小龙虾的适宜生存空间受到极大挤压,虾沟的建设,为小龙虾提供了临时庇护所,但是原本散居在稻田各处的小龙虾一时间集中在狭小的沟渠中,增加了小龙虾互相伤害的概率。在虾沟等可能的空间栽培伊乐藻、苦草等沉水植物,既可以为小龙虾提供立体的栖息场所,也可以起到夏季降温的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小龙虾的存活率。此外,虾沟中栽草,也为小龙虾苗种繁育提供了必要的生态环境,对提高小龙虾苗种成活率至关重要。小龙虾密度较大时,还应该考虑增加人工增氧设施,增氧设施的合理使用,可以促进小龙虾更好地生长。
用于养虾稻田四周的田埂应加宽加高压实,这既能预防稻田漏水,也可以避免小龙虾掘洞逃逸,田埂高度一般要求1 m以上(指高出水田平面),埂顶宽不小于2 m,新堆泥土夯实,确保不漏水。
养虾一年以上的稻田,在开始新年度“稻虾共生”生产时,应首先排干虾沟积水,挖去过多淤泥,或曝晒至淤泥呈龟裂状,再注入10~15 cm新鲜水,在小龙虾苗种投放前10~15 d用生石灰75~150 kg/667 m2消毒,杀灭野杂鱼、敌害生物和致病菌等;放虾前7~10 d,虾沟中注水深50~80 cm,施用农家有机肥200~500 kg/667 m2;虾沟内栽培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水生植物。清整好的稻田,进水时用密网过滤,严防敌害生物进入。
3.2.1 水稻品种的选择 养虾稻田,选择成熟期短、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性能强的水稻品种较适宜,常用的有汕优系列和协优系列,盱眙、金湖地区采用晶两优534、徽两优001较多,也有采用南粳9108的。
3.2.2 施足基肥 每667 m2施用农家肥200~300 kg、过磷酸钙10~15 kg,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械翻耕耙匀。建议采用测土配方技术,有针对性选择配方生态肥,使用效果更好。
3.2.3 秧苗移栽 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移栽,采用条栽与边行密植相结合,浅水栽插。移植密度一般为30 cm×15 cm,确保小龙虾生活环境通风透气性好。水稻具体栽插方法可以参考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稻田养蟹采用的“大垄双行、边行加密”技术:以一块667 m2的地(长28 m、宽23.8 m)为例,常规插秧30 cm为一垄,两垄为60 cm,大垄双行两垄分别间隔为20 cm和40 cm,两垄间隔也是60 cm,为弥补边沟占地减少的垄数和穴数,在距边沟1.2 m内,40 cm中间加一行,20 cm边行插双穴。一般每667 m2插约1.35万穴,每穴3~5株。虾沟及田间沟中也可以种植深水稻。
3.3.1 苗种选择 因小龙虾特殊的生殖习性,养过小龙虾的稻田,虾沟中一般都会有小龙虾存在,养殖户普遍采用自繁自育的模式解决小龙虾苗种问题,数量、质量无法把握,2~3年后,小龙虾个体越来越小,产量和效益不断下降。因此,养殖户必须高度重视小龙虾苗种的选择问题,建议“稻虾共生”农户根据稻田面积配套专门的虾苗繁育池开展优质苗种繁育工作,面积为稻田的10%左右。繁育池要构建优良的苗种培育条件,繁殖亲虾经过选育,确保品种优良。稻田原有亲虾选留与放养遵循“宜大不宜小,宜早不宜迟,宜少不宜多”的原则,即选留的亲虾必须是性成熟的,个体尽可能大些,防止“大的出售,小的留种”的逆向选择出现;放养时间尽可能提前,促进小龙虾亲本提早产卵,争取冬前完成小龙虾受精卵孵化工作,为有计划成虾养殖打好苗种基础;根据小龙虾商品虾生产计划和小龙虾繁殖能力,准确估算小龙虾苗种生产能力,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亲虾的放养数量,避免苗种过多对虾池生态环境的破坏。外购亲虾,雌雄亲本尽可能采购不同地域,减少近亲繁殖的概率。
3.3.2 放养模式 开展过养殖的稻田,虾沟中一般已有成熟小龙虾亲虾,经过2017年冬季和2018年春季的繁育生长,产生一定数量的小龙虾苗种,这类稻田养虾,需要估算在田小龙虾苗种数量,并根据计划放养数量,适时调整小龙虾苗种投放量,多出计划数量的,要及时捕捞移除,不足的应及时外购补充。新开展养殖的稻田,直接外购小龙虾苗种放养。“稻虾共生”模式下,小龙虾苗种放养规格不小于200只/kg,数量不高于4 000只/667 m2,放养时机为水稻栽插完成并返青。
3.3.3 放养方法 小龙虾苗种经捕捞、运输操作,易造成机械损伤,放养时要进行“缓苗”和消毒处理,“缓苗”是指将经过运输的小龙虾苗种连运输网袋或虾荚浸入稻田水中反复间隙浸水,满足小龙虾苗种适宜水质、吸足水分,逐渐恢复体力的过程;一般浸水 1 min,离水搁置 2~3 min,反复 2~3 次,待小龙虾完全适应水质和温度后再进行适当消毒。在把握好苗种质量的同时,同一田块应尽可能放养同一规格的小龙虾,并1次放足。
“稻虾共生”生产的水稻日常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稻田保水、晒田、施肥、用药等关键时期。
3.4.1 烤田 有小龙虾的稻田在晒田时宜轻烤,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时间要短,发现小龙虾有异常反应时,要及时加注新水。
3.4.2 稻田施肥 稻田基肥在插秧前1次施入耕作层内,达到肥力持久长效的目的。追肥应少量多次,最好是半边先施半边后施。一般每月追肥1次,每667 m2施尿素5 kg、复合肥10 kg或发酵的畜禽粪30~50 kg,切忌追施氨水和碳酸氢铵。追肥时最好先排浅田水,让虾集中到环沟、田间沟之中,然后再施肥,这样化肥可迅速沉积于底层田泥中,减少对小龙虾影响,追肥后立即灌水至正常深度。
3.4.3 水稻防病 综合种养之后,水稻病害大幅度减少,一般不需要使用除草、杀虫农药。但水稻生病的情况下,推广使用生物农药,为了保证粮食产量,也可以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严禁使用敌百虫及菊酯类杀虫剂。用药时严格把握安全使用浓度,并尽可能将药喷洒在水稻茎叶上,尽量不喷入水中。淮安地区防治水稻螟虫,每667 m2用200 mL的18%杀虫双水剂加水75 kg喷雾;防治稻飞虱,每667 m2用50 g的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加水25 kg喷雾;防治稻条斑病、稻瘟病,每667 m2用50%消菌灵40 g加水喷雾。施药前田间加水至20 cm,喷药后及时换水。
3.4.4 水位、水质管理 除烤田外,平时稻田水深应保持在20 cm左右,并经常灌注新水。稻田注水一般在10:00—11:00进行,保持引水水温与稻田水温相接近;注水时要边排边灌,防止温差过大。6月底每周换水 1/5~1/4,7—8 月每周换水 3~4 次,换水量为田水的1/3左右;9月后,每5~10 d换水1次,每次换水1/4~1/3,保持虾沟水体透明度25~30 cm。田间沟内,每15~20 d用生石灰水泼洒1次,每次每667 m2用量为5~10 kg,以调节水质。
在稻田中饲养小龙虾,一般不投喂人工饲料。但计划产量高,放养密度较大,稻田天然饵料不足时可以投喂人工饲料,特别是小龙虾生长旺季,坚持每天早、晚巡田,仔细观察虾沟水色变化和小龙虾活动情况,根据小龙虾在田重量、吃食、生长、天气等因素综合制定投喂计划。
3.5.1 饲料选择与投喂 饲料一般以配合饲料为主,水陆草、瓜皮、蔬菜、螺蛳、冰鲜鱼等原料性饲料为辅。日投喂量为虾体质量的6%~8%,一般每天傍晚投喂1次。利用虾沟进行小龙虾繁育的稻田,冬季每3~5 d在虾沟中投喂1次,投喂量为虾体质量的1%~2%,第2年4月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确保小龙虾苗种健康生长。
3.5.2 防逃、防病害 坚持每天巡田,检查进、排水口筛网是否牢固,防逃设施是否损坏。汛期防止漫田,防虾外逃。进、排水时要用40~80目筛绢网过滤,防敌害生物入田。平时要清除蛙、水蛇、泥鳅、黄鳝、水老鼠等敌害,以免其危害小龙虾。鸟类、水禽等对小龙虾危害较大,要进行持续驱赶,有条件设置防鸟网,效果更好。
养殖期间,因进水或水鸟叼入的杂鱼生长繁殖与小龙虾争饵、争氧,数量多时,严重影响小龙虾生长,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予以清除。淮安地区的农户一般使用杀鱼不伤虾的清塘药物清杂,效果较好。
3.5.3 捕捞 稻田养殖小龙虾,一般经2个月左右饲养,就有一部分虾能达商品规格,可捕大留小。捕捞工具有地笼网、虾笼、迷魂阵等。傍晚时,将捕捞工具安置于虾沟内,次日清晨收虾。专用地笼网回捕率可达80%以上。开始捕捞时,不需排水,直
接将虾笼布放于稻田及虾沟内,3~5 d换一个地方。当捕获量渐少时,可将稻田内的水排出,使小龙虾落入虾沟中,然后集中于虾沟放虾笼,直至捕不到商品虾为止。养殖期间使用的地网笼要配套捕大留小的专用袋头,避免误捕幼虾。养殖后期,使用密眼袋头,确保在田小龙虾应捕尽捕,为下一年度的稻田清整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