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铮,任平华
(陕西省水产工作总站,陕西 渭南 714000)
陕西省合阳县沿黄滩区池塘属低洼盐碱地池塘,养殖环境条件特殊,多年来,鱼苗发塘成活率一直较低,效益差,加之鱼苗需求量小、价格较低,致使渔民发塘积极性不高,发塘目的基本上是满足自己生产需要,所以,一直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笔者从2015年开始,连续4年在滩区陕西新民家鱼原种场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良好成效,鱼苗发塘平均成活率由过去的3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65%左右,2018年平均成活率达到了68%,规模化生产夏花1 600多万尾。在该场的带动下,滩区鱼苗的发塘面积连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现就4年来围绕提高滩区池塘规模化鱼苗“发塘”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探讨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陕西省合阳沿黄滩区低洼盐碱地池塘地处合阳县洽川镇,是陕西省主要渔业养殖基地和渔业规模化健康养殖试验示范基地之一,养殖水面约2 000 hm2,主要形成于90年代“以渔改碱,挖塘抬田”工程。鱼池多为东西长、南北宽,面积多为4×667 m2、8×667 m2、14×667 m2。池底“锅底型”,底质为沙土,底泥一般30~50 cm左右。养殖用水充足,来源方便,多为地下渗水和补充的井水,水质符合国家渔业养殖用水标准,无污染,池塘平均水深1.5~2.5 m。地下渗水水质为盐碱水,硫酸盐含量较大,总碱度一般为620.98~739.57 mg/L;总含盐量一般2.20~2.55 g/L,硫酸盐含量一般为307~442 mg/L。养殖期间易产生H2S气体,H2S气体危害的主要季节为每年的4—9月。目前,该基地主要从事成鱼养殖、苗种繁育和鱼苗发塘等渔业经营项目,用于鱼苗发塘面积达3 500×667 m2。
合阳沿黄滩区现有的环境条件下,不是所有的池塘适合发塘,用于发塘的池塘,面积一般应不超过8×667 m2,最终平均水深不超过1.5 m的较为理想,池塘用水充足,来源方便,除地下渗水外,还应具备方便补充的井水来源。
要选择国家或省级原良种场苗种质量可靠的基地作为发塘鱼苗(水花)的供应单位,并尽量选择陕西省生产的鱼苗(水花)进行发塘。用于发塘的鱼苗(水花)需腰点齐全,体质健壮,无畸形苗,不能太嫩,也不能是老苗。无论省外和省内购买的鱼苗(水花),均须经过严格检疫,杜绝疫病,严把质量关。
滩区池塘地下渗水充足,不易抽干,野杂鱼多,所以,应根据放苗时间,合理安排清塘时间。清塘一般应安排在鱼苗下塘前一周进行,并选择晴朗的天气,在12:00—15:00之间,尽量将池水抽至深10 cm左右时,尽快用生石灰或强氯精清塘。
鱼苗投放前一周,应尽量控制池塘水深不超过1 m,并用充分发酵后有机肥,如牛粪、猪粪等化浆后全池泼洒,培肥水质,以便为鱼苗下塘后提供足够可口的轮虫饵料。同时,为避免池中积存的H2S等有害气体对下塘鱼苗造成危害,应在每天12:00左右用增氧机将池水搅动1~2 h左右,进行曝气;放苗前1 d,一般应尽量将池水排浅至60 cm 左右,补充40 cm左右的井水调节水质,为鱼苗下塘后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
沿黄滩区鱼苗出塘规格一般要求3.3 cm以上,所以,鱼苗放养密度一般15万~20万尾/667 m2较为理想。鱼苗下塘时,应选在清塘药效期过后,尽量在池水轮虫出现高峰期放鱼。鱼苗运回后,应将鱼苗调温后,先放在发塘池中插入的网箱中,用蛋黄或奶粉喂养1 h左右,等鱼苗吃饱后,再行下塘。
在池水轮虫出现高峰期放苗基础上,鱼苗下塘10 d内,一是要为鱼苗生长提供足够可口的饵料。鱼苗培育应遵循泼洒豆浆为主,施肥为辅的原则。从鱼苗下塘当天开始,就要向池塘泼洒豆浆,一般豆浆用量为:3~4 kg/667 m2,泼洒次数为2~3次/d(根据天气,池塘肥度情况灵活掌握);在此期间,还应根据水质肥瘦情况灵活掌握施肥,施肥应在晴天13:00左右进行,将充分发酵后牛粪、猪粪等有机肥化浆后全池泼洒,一般用量为:80~100 kg/667 m2/次,使水质始终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在30 cm左右;二是要严防鱼苗气泡病。鱼苗下塘10 d内是鱼苗培育期最易患气泡病的关键期,所以,要避免鱼苗患气泡病,鱼苗下塘时及下塘后培育期间,均要严防水质过肥。若少量鱼苗发生气泡病时,可给塘中加入适量的井水,稀释和降温,即可达到治愈气泡病的危害;若鱼苗发生严重气泡病时,应向池塘中泼洒食盐水,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5 g,数小时后,即可见效。
鱼苗下塘后10~20 d,在保持池水水质肥、活、嫩、爽基础上,鱼苗培育应采用豆浆和鲤鱼种前期全价颗粒料两者混合打浆后全池泼洒,一般混合浆用量为:5~6 kg/667 m2,黄豆与鲤鱼种前期全价颗粒料配比为1:2,泼洒次数2~3次/d。
鱼苗下塘20 d直到出塘,鱼苗培育在用豆浆和鲤鱼种前期全价颗粒料两者混合打浆后,每天早晚全池泼洒一次基础上,每天12:00—13:00,还应全池泼洒鲤鱼夏花鱼种全价颗粒破碎料1次。一般混合浆用量为:5~6 kg/667 m2,黄豆与鲤鱼种前期全价颗粒料配比为1∶2,鲤鱼夏花鱼种全价颗粒破碎料投饵量为每万尾鱼苗0.2 kg左右。同时,随着鱼苗长大,池塘鱼苗密度明显加大,池塘内溶氧量难以满足鱼苗生长的需要,随着池塘水深的增加,塘内也易形成H2S气体,加之鱼苗密度的增大,也增加了鱼苗患病的风险。所以,要提高鱼苗成活率,一要加强鱼苗池早中晚巡塘。每7 d左右给塘中补充15 cm左右的井水,每667 m2鱼池配备功率为1.5 kW的喷水式增氧机1台,坚持每天12:00左右为鱼苗池增氧1~2 h,发现鱼苗有浮头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二要做好鱼苗病害防治工作。从4年的鱼苗规模化发塘实践看,在此期间,鱼苗主要出现的病害有池水H2S气体、车轮虫病和鲤鱼病毒病危害。所以,为防止H2S气体危害,应尽量保持鱼苗池水深不超过1.5 m,经常观察池水颜色变化,结合早晚巡塘闻池水的气味,根据情况,提前预防。遇到闷热有风天气提前给池中加注新水。出现H2S气体时,应给池中加注新水,边加边排,并给池中泼洒增氧剂。在此期间,一般定期用百菌虫克全池泼洒可有效地防治车轮虫病对鱼苗的危害,定期全池泼洒聚维酮碘,可较好地防治鲤鱼病毒病危害。
通过笔者4年滩区鱼苗规模化发塘实践证明,滩区特殊的养殖环境条件,虽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鱼苗发塘,但只要把握好以上发塘6点关键技术,就能克服不利因素,取得规模化发塘的良好成效。
滩区鱼苗规模化发塘实践证明,滩区池塘养殖环境复杂。发塘时,池塘面积太大,既不利于清塘,培肥水质,也不利于发塘时施肥、泼浆等操作。因面积大,浮游动物密度相对小,所以,也不利于鱼苗,特别是刚下塘鱼苗的寻食。加之水太深,既不利于鱼苗生长,也易使池底积存的H2S等有害气体对鱼苗造成危害。
从发塘实践看,滩区鱼苗发塘应采用带水清塘切合实际,带水清塘时,应尽量将池水排浅,以利于清塘效果;严禁为图省事,使用违禁药物、农药等。使用违禁药物清过的池塘,发塘期间,水质变化快,易变坏,易出现H2S等有害气体,易出现鱼苗全军覆灭现象,鱼苗发塘成活率最高不超过30%。
滩区规模化发塘生产实践显示,从陕西省购回鱼苗发塘成活率要比从外省调运的鱼苗发塘成活率高,原因在于从外省购回鱼苗的时间与发塘时清塘、调水及池水轮虫达到高峰期的时间难以衔接,不能保证鱼苗适时下塘,往往不是早,就是晚,加之,从外省调运的鱼苗一般较嫩,鱼苗下塘后适应力差、觅食能力差,致使鱼苗成活率也必然低;另外,鱼苗下塘前,先将其在发塘中暂养、喂养后,再行放入发塘池中,既给鱼苗提供了尽快适应池塘环境条件的过程,也使鱼苗避免了下塘后,因觅食能力差,难以觅食,造成体质变弱,成活率低的问题,因而,通过暂养、喂养后鱼苗下塘成活率必然就高。
滩区规模化发塘生产实践表明,发塘期间,特别是鱼苗下塘20 d后,随着地下渗水、井水的调节补充,池塘水将会逐暂变深,将不利于鱼苗发塘。始终保持池塘合适的水深,既有利于水温提升,促进鱼苗生长,也可尽量减少H2S等有毒气体在池塘底部的积存,同时,即使池底积存有少量的H2S等有毒气体,由于池塘水深不超过1.5 m,也会通过每天增氧曝气将H2S等有毒气体及时除去。
滩区鱼苗规模化发塘期间,通过培肥、调水等水质管控措施,始终保持发塘池水质肥、活、嫩、爽,既为鱼苗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也为鱼苗生长提供了可口、丰富的天然饵料。同时,针对鱼苗不同生长时期对饵料营养需求的不同特点,天气、水质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为鱼苗生长提供适口、营养丰富、数量足够的人工饵料,才能有效保障鱼苗整个发塘期生长的需要。
根据以往发塘实践经验,增氧和曝气对提高鱼苗成活率、保障鱼苗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应在鱼苗下塘20 d后,即鱼苗长到1 cm时进行,时间太早,没有增氧的必要,对鱼苗生长也有影响,时间太迟,达不到增氧和曝气的目的,往往会因造成鱼苗缺氧浮头、H2S等有毒气体危害,致使发塘失败。发塘时,控制好鱼苗放养密度,始终为鱼苗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是鱼苗避免发生病害的保证。鱼苗病害防治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