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对旱作玉米田水热通量传输的影响研究

2019-01-05 07:44郝卫平高丽丽李昊儒龚道枝
农业机械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玉米田通量生育期

冯 禹 郝卫平 高丽丽 李昊儒 龚道枝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农业农村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0 引言

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能够显著影响全球气候变化[1-2],而陆地和大气间的能量-水分循环过程驱动着生态系统的植物光合和蒸散过程[3-5]。对于农田生态系统,分析水热通量平衡和分割对农田水分平衡和作物生产模型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变化环境下农田水循环和提高农业水管理极为重要[6]。

净辐射(Rn)、土壤热通量(G)、潜热通量(λET,即农田蒸散量)和显热通量(H)是农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的4个基本分量[7],其中λET是确定作物需水量的重要参数[2]。许多研究者对农田水热通量传输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基于观测值分析了各通量的日、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分析环境因子和农艺管理等对通量传输的影响。STEDUTO等[8-11]详细分析了美国加州地区两种水分处理情况下的玉米田水-热-碳通量和冠层导度的差异及其形成机制。LEI等[12]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田的蒸散(ET)和能量平衡进行了分析,发现ET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主要由平衡蒸发的变化引起,年尺度上能量通量的主要成分是潜热通量。TIAN等[13]发现新疆棉田中,在棉花快速生长时期H会减小到一个非常小的值,主要是由于λET增大以及棉花叶面积增大导致地表温度减小。丁日升等[6]对西北干旱内陆区水分充分和亏缺年份玉米田水热通量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λET是玉米田能量的主要消耗项,其季节变化与叶面积指数同步,但干旱感热平流会增大水分充分年份中期的λET。

对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和分割已有大量的报道,如玉米[2]、棉花[13]、水稻[14]和小麦[12]等,但鲜有研究分析旱作农田的能量交换和平衡,特别是对比地膜覆盖和露地两种情况下旱作农田的能量平衡。地膜覆盖能够改善土壤水热状态,进而提高作物出苗,促进作物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最终提升作物产量[15]。GONG等[16]研究表明,地膜覆盖能够改变农田和大气间的水-热-碳交换过程,进而达到节水固碳的功效;白色透明塑料薄膜会增大地表反照率,进而影响地表能量的平衡。FAN等[7]发现,地膜覆盖降低了Rn,增大了G,进而减小了有效能。本文选取黄土高原东部旱作春玉米田为研究对象,设置露地(CK)和地膜覆盖(PM)两种处理,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对两种处理条件下玉米田水热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基于观测结果分析地膜覆盖对旱作玉米田水热通量传输过程的影响,以期为探明旱作农田生态系统生态水文过程和提升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科学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5—2016年在山西省寿阳县农业部农业环境与作物高效用水科学观测实验站进行。该站位于黄土高原东部(37°44′58″N,113°12′9″E,海拔1 202 m),属晋东豫西典型半湿润偏旱区。该地区降雨年际变化较大,集中在春玉米生育期内(6—9月),多年平均降雨量和气温分别为481 mm和7.4℃[17]。该地区为旱作农业区,种植模式为一年一熟制,主要种植作物为春玉米。关于试验区具体情况可参见文献[18]。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露地(CK)和地膜覆盖(PM)两个处理,均平作种植春玉米。由于试验所需观测仪器(涡度相关系统)较为昂贵,因此每个处理设置1个小区(300 m×150 m),无重复。PM处理覆盖率为80%,使用地膜尺寸为宽80 cm、厚0.04 mm。两个处理玉米行距和株距分别为50 cm和30 cm。每个处理收获时秸秆粉碎还田,播种时按当地种植习惯以复合肥为底肥,以N、P2O5和K2O计每公顷施用量分别为276、144、60 kg,无追肥。玉米出苗后根据出苗情况进行补苗。分别于每年5月初播种,于当年9月底收获。

1.3 观测指标与测定方法

1.3.1玉米生长指标和生育期观测

每个小区内随机选7株玉米植株测定株高和叶面积,从6月初至9月底每10 d左右测定1次。采用卷尺测量所有绿叶片(未完全枯萎的叶片)的有效长度和宽度,计算单叶面积,并将所有叶片的面积相加,得到单株叶面积,最终计算每个处理的绿叶面积指数(GLAI)。计算公式为[16]

(1)

式中GLAI——绿叶面积指数,m2/m2

Li——第i叶片的长度,m

Wi——第i叶片的宽度,m

Drow——行距,m

Splant——株距,m

式(1)中的0.74为经验系数[16,19]。玉米全生育期逐日GLAI数据通过抛物线方程拟合GLAI测定值与种植后天数(DAS)得到[16]。根据玉米植株生长情况,记录CK和PM处理玉米生育期。

1.3.2水热通量和气象因子

在每个处理小区中央安装一套涡度相关系统(Campbell公司,美国)分别测量CK和PM处理玉米水热通量和微气象要素(风速u、气温Ta、相对湿度Rh(RH)、净辐射Rn、饱和水汽压差DVPD(VPD)和土壤热通量G等)。涡度相关系统的CSAT3型超声风速仪和LI-7500型红外分析仪安装高度随着作物冠层高度而调整,与冠层保持1 m左右的距离。在主风方向上风浪区约为150 m,满足观测所需的风浪区要求。涡度相关系统采样频率为10 Hz,并同时把30 min和24 h的平均值记录在CR5000数据采集器中。数据校正方法、取舍标准参考文献[20-21]。λET和H由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的温度、湿度、风速的脉动值计算,计算式为[22]

(2)

(3)

图1 2015—2016年CK和PM处理30 min数据能量平衡闭合情况Fig.1 Energy balance closure for CK and PM during 2015—2016 at half-hourly interval

式中λET——潜热通量(λET),W/m2

q′——比湿脉动值,g/g

λ——水的汽化潜热,J/kg

ρ——空气密度,kg/m3

w′——垂直风速脉动值,m/s

Cp——空气定压比热容,J/(kg·K)

θ′——虚温脉动值,K

2 结果与分析

2.1 能量闭合

图1为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30 min尺度通量数据能量平衡闭合情况。由图1可知,2015年CK和PM拟合斜率分别为0.75和0.72,2016年分别为0.77和0.71。两年数据CK和PM处理平均能量闭合度(EBC)分别为0.76和0.72。日尺度数据能量闭合度(EBC)2015年CK和PM分别为0.79和0.76,2016年分别为0.76和0.73(图2)。日尺度CK和PM平均EBC分别为0.78和0.75,高于30 min尺度EBC,主要可能是日尺度数据是从30 min数据平均得到,而在求和过程中30 min数据的负值和正值相互抵消,因此使得日尺度EBC高于30 min EBC。

图2 2015—2016年CK和PM处理日尺度数据能量平衡闭合情况Fig.2 Energy balance closure for CK and PM during 2015—2016 at daily interval

2.2 水热通量变化

2.2.1日变化

图3和图4分别为2015年和2016年CK和PM处理玉米各生育期通量平均值日变化曲线。由图可知,各能量通量在各时期均呈现典型单峰曲线的日变化特征。Rn在夜间为负值,自早晨日出后逐渐增大到正值,至中午时达到最大,然后逐渐减小,至傍晚降到0左右。G、λET和H的日变化和Rn较为相似,但与Rn相比,G、λET和H变化相对滞后。

图3 2015年CK和PM处理玉米各生育期通量日变化曲线Fig.3 Diurnal variation curves of energy fluxes in maize field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for CK and PM in 2015

图4 2016年CK和PM处理玉米各生育期通量日变化曲线Fig.4 Diurnal variation curves of energy fluxes in maize field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for CK and PM in 2016

2.2.2季节变化

图5(图中β为波文比)为2015年和2016年CK和PM处理各通量季节变化散点图。可知,在一年中H呈现出双峰变化,1—4月底逐渐增大,5月(玉米播种后)开始又逐渐减小,在8月底9月初又开始逐渐增大,至10月初玉米收获后逐渐减小。λET在一年中呈现典型的单峰型季节变化特征,在1—8月底逐渐增大,之后逐渐减小。G在一年中也呈现单峰型季节变化,但其峰值出现在每年的播种前后,即在1—4月逐渐增大,之后逐渐减小。Rn在一年中也呈现典型的单峰曲线变化特征,在1—8月逐渐增大,之后逐渐减小。

图5 2015年和2016年CK和PM处理各通量季节变化散点图Fig.5 Seasonal variation plots of energy fluxes for CK and PM during 2015—2016

2.3 水热通量分割

图6为2015年和2016年CK和PM处理各通量分割季节变化以及其与GLAI对比图。可知,H/Rn在一年中呈现先减小,在8月底后逐渐增大。具体在玉米生育期内(5—9月),H/Rn与GLAI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一年中玉米的非生育期(10月—次年4月),Rn主要以H为主,但在玉米生育期内,H/Rn所占比例相对较小。λET/Rn在一年中先逐渐增大,在8月底后开始逐渐减小。在玉米生育期内,λET/Rn和GLAI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玉米生育期内,Rn主要以λET为主,特别是在玉米生长较为旺盛的时期(7—8月)。G/Rn在一年中先逐渐增大,在4月底开始逐渐减小,至9月有微弱的上升,之后又逐渐减小。在玉米生育期内,G/Rn和GLAI变化趋势相反。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玉米生育期内,GLAI与λET/Rn变化趋势相似,与H/Rn和G/Rn变化趋势相反,说明玉米生长明显影响了能量的分割。由于H和λET在玉米生育期内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β也和GLAI变化趋势相反,特别是在玉米快速生长期时(6月后),β较小,表明此时期湍流通量主要以λET为主。

图7为CK和PM处理通量分割与GLAI关系对比情况。由拟合图可以看出,H/Rn和GLAI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01),而λET/Rn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1),G/Rn与GLAI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波文比(β=H/λET)与GLAI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P<0.001)。由拟合关系图同样可以看出,GLAI变化对能量通量的分割,特别是对H和λET的分配影响较大。而实际中,玉米初期耗水量(ET)并不大,因此湍流通量主要以H为主,到玉米快速生长时,强烈的光合作用会增大玉米蒸腾量,进而使得玉米λET较大,H较小。同时可以看出,与H和λET相比,玉米生长对G的影响相对较小。

图7 CK和PM处理玉米生育期内通量分割与GLAI关系对比情况Fig.7 Comparisons between energy partitioning and GLAI for CK and PM during maize growing seasons

表1为2015—2016年不同生育期与休闲期能量通量和能量分割比例。可知,在苗期和拔节期,CK处理H、λET和Rn均略高于PM处理,而G低于PM处理。由于此时玉米蒸腾相对较小,λET主要以土壤蒸发为主。CK处理未覆盖地膜,导致土壤裸露,蒸发较大,因而CK处理λET较大。而地膜覆盖增大了地表反照率,进而降低了Rn,但地膜覆盖改变了土壤水热状态,增大了G。而随着玉米生长,地表覆盖度增加,土壤蒸发减小,此时(抽穗期、灌浆期)λET主要由玉米蒸腾为主,而PM处理玉米生长更为旺盛,蒸腾较大。因此,此时期PM处理λET要高于CK处理。从两年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全生育期CK处理H、λET、G和Rn分别为34.2、62.0、6.6、127.9 W/m2,PM处理分别为30.7、61.4、10.4、126.6 W/m2。CK处理H、λET和G分别占Rn的26.8%、48.5%和5.2%,PM处理分别占24.3%、48.5%和8.2%。休闲期CK处理H、λET、G和Rn分别为30.9、13.6、1.5、54.9 W/m2,PM处理为31.9、13.7、1.0、60.8 W/m2。CK处理H、λET和G分别占Rn的56.3%、24.7%和2.3%,PM处理分别占52.5%、22.6%和0.9%。可以看出,玉米生育期内,Rn主要以λET为主,而休闲期Rn主要以H为主,说明作物生长能够控制农田能量分割。此外,对比休闲期各能量通量可以看出,CK和PM处理间λET基本无差异。由于玉米收获时秸秆还田,CK和PM处理地表基本覆盖玉米秸秆,此时覆膜对λET基本无影响。

降水是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唯一来源,因此旱作农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对降水变化较为敏感[23]。为探明降水对旱作玉米田能量平衡的影响,分析了2015—2016年CK和PM处理降雨前后典型晴天各能量通量在玉米快速生长期(图8)和玉米后期(图9)的日变化过程。由图可知,在快速生长期,降雨后CK和PM处理λET均显著增大,而H和G均减小。但在后期,降雨对各能量通量的变化过程没有快速生长期明显。说明玉米生育期内降水的分布能够显著影响旱作玉米田的能量平衡。

在玉米快速生长期,玉米冠层覆盖度相对较低。因此在干旱时,较低的土壤水分会增加作物根系吸水难度,促进作物产生脱落酸(ABA),而ABA会降低叶片气孔开度,最终限制了作物蒸腾[24-25]。许多研究也表明较低的土壤水分会降低作物蒸腾[26-27]。此外,由于土壤水分较低,因而土壤中可供以蒸发的水分有限,进而降低了土壤蒸发[28]。因此,此时较低的土壤水分直接降低了λET。降雨过后,较高的土壤水分能够增大土壤蒸发,特别是此时地表未完全覆盖,裸露土壤蒸发强烈,干旱后复水也引发了作物生长和蒸腾的“补偿效应”[26,29],因此使得λET较大。但在玉米生长后期,较高的GLAI导致地表冠层覆盖度较大,此时土壤水分变化对土壤蒸发影响较小,而土壤蒸发主要由能量控制。同时在后期玉米植株也开始衰老,蒸腾较弱,因此,土壤水分变化对蒸发蒸腾没有显著影响。

2.4 潜热通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图10为2015—2016年CK和PM处理逐日λET与各气象因子的关系。由图可知,随着Rn的增大,λET也逐渐增大,二者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CK和PM处理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了0.81和0.86。Ta与λET间也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R分别达到了0.77和0.81。VPD的增大也导致λET的增大,二者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R分别达到了0.49和0.50。较高的RH使得空气中水汽压变大,进而导致玉米蒸腾和土壤蒸发减弱,最终使得λET较小。从图10g、10h可以看出,RH与λET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R分别达到了0.39(P<0.001)和0.36(P<0.001)。λET对风速的响应较为复杂,其变化规律并不明显,R分别达到了0.40(P<0.001)和0.39(P<0.001)。

总的来说,Rn是玉米田λET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其次为Ta和VPD,u和RH对λET的影响相对较小。

3 讨论

3.1 地膜覆盖对能量闭合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CK和PM处理30 min尺度数据平均EBC分别为0.76和0.72,与文献[30]中报道的结果相似。与其他研究一样[31-33],本研究中涡度相关系统仍然存在能量不闭合的情况。涡度相关系统能量不闭合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在数据采集和校正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导致了涡度相关系统对湍流通量低估[34]。此外,特别是夜间较弱的湍流也会导致涡度相关系统对通量低估[35],能量平衡方程中忽略了冠层热存储等其他能量收支项同样也导致了能量的不闭合。LI等[33]对China FLUX 各通量站点的能量闭合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各站点能量平衡都没有完全闭合,平均不闭合度为0.27,在夜间不闭合的程度比白天更加明显。同时总结了能量不闭合主要由观测中的采样误差、仪器观测中可能产生的系统偏差、对其他能量吸收项的忽略(如冠层储热和光合耗能等)、高频与低频湍流通量损失和平流影响等造成。TIAN等[13]表明在大田中覆膜和行作物对能量的截获会导致能量不闭合的情况,而本研究中大田玉米为行作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能量的不闭合。此外,PM处理覆盖的地膜也会增大能量的不闭合,因而导致本研究中PM处理EBC略低于CK处理。PM处理会改善土壤的水热状态,进而改变G。同时PM处理促进了作物生长,使得下垫面的冠层反照率和玉米冠层中储存的能量发生改变,而最终导致CK和PM处理EBC的差异。白色地膜也会改变长波和短波辐射的传输,进而改变能量在有效能和湍流通量间的分配[36]。

表1 2015—2016年不同生育期与休闲期能量通量和能量分割比例Tab.1 Energy budget and partitioning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during 2015—2016

图8 2015—2016年CK和PM处理玉米快速生长期降雨前后晴天能量通量日变化过程曲线Fig.8 Diurnal variation curves of energy fluxes in typical sunny days before and after rainfall at development stage for CK and PM during 2015—2016

图9 2015和2016年CK和PM处理玉米后期降雨前后晴天能量通量日变化过程曲线Fig.9 Diurnal variation curves of energy fluxes in typical sunny days before and after rainfall at late stage for CK and PM during 2015—2016

图10 2015—2016年CK和PM处理日潜热通量与气象因子关系Fig.10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tent heat flux and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for CK and PM during 2015—2016

3.2 能量通量变化

Rn主要由纬度、云层、作物生长状态和下垫面等决定[22],因此不同的天气情况和生育时期会导致Rn量值的差异,CK和PM处理间Rn差异主要由地表覆盖造成。地膜覆盖会增大地表反照率,降低净短波辐射,最终使得Rn相对较小。随着作物生长,冠层覆盖度增大,比表反照率减小,Rn逐渐增大。本研究中发现,与Rn相比,H、G和λET的日变化相对滞后,这主要因为H、G和λET来源于Rn,因此其变化滞后于Rn。此外,ZHANG等[22]指出,λET滞后于Rn还可能是由于玉米植株的自身调整造成。FAN等[7]对西北灌溉玉米田能量平衡进行了分析,发现G的日变化滞后Rn0.5~2 h,地膜覆盖降低了Rn,增大了G,进而减小了有效能,因此地膜覆盖减小了作物耗水。

本研究发现,玉米生育期内,Rn主要以λET为主,而休闲期Rn主要以H为主,说明作物生长能够影响农田能量分割。LEI等[12]、TIAN等[13]、ZHANG等[22]和FANG等[37]研究均表明在农田生态系统作物生长对农田能量平衡影响明显,λET是Rn最主要的部分。λET与GLAI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表明玉米生长过程中蒸腾主导了λET的变化。许多研究也表明,在农田生态系统中,λET主要由作物蒸腾组成[38-39]。因此,玉米生长支配了λET的变化,进而影响农田能量平衡。G在玉米生育期内与GLAI变化趋势相反。根据Beer法则,GLAI增大导致土壤表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小[36],因此在玉米生育初期,太阳辐射直接照射于土壤表面使得G较大,而随着玉米生长,玉米冠层截获了更多的辐射,最终使得G较小。β与GLAI也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与LEI等[12]在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生态系统中的发现一致。

尽管CK和PM处理各能量通量在两年中均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但作物生长和环境因子不同导致了其仍然存在一定差异[22]。年际间降水差异和年内降水分布差异会影响生物和环境因子改变,因此影响地表能量平衡[40-41]。CHEN等[23]发现,在黄土高原旱作区,降水季节分布在年际间具有很大差异,这导致了不同年和季节土壤水分变化,最终影响了地表能量平衡。与灌溉农田不同,自然降水是旱作农田水分最主要的来源,因此旱作农田土壤水分主要受降水控制,进而降水间接控制了旱作农田能量平衡,但在玉米生长后期,降水对能量平衡的影响相对较小,说明降水的分布能够明显影响旱作玉米田能量平衡。LEI等[12]也发现,在非湿润地区,λET主要受降水变化控制,灌区中农田灌溉也会增大λET进而影响区域能量平衡。在旱作区,降水的分布是地表能量平衡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水分变化会改变有效能的主要成分,进而决定了区域气候和边界层的变化[23]。本文研究结果与这些研究结果一致。

3.3 潜热通量影响因子

蒸发蒸腾过程实质上是液态水变为汽态水的过程,这一过程受气象参数驱动,受土壤和植被参数协调,受可蒸发水量的限制[42]。蒸发蒸腾速率主要受能量、水量和进入空气中的难度等3个因子影响[39,43-44]。研究发现,玉米田λET对Rn的响应最为明显,由于Rn是水汽化过程中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因此Rn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蒸发蒸腾速率。此外,Rn也能诱导植物叶片气孔的开闭,一般情况,较强的Rn能够增大叶片气孔导度,进而使得叶片蒸腾加强。此外,较高的Rn还直接增大了空气温度,进而使得叶片内外和土壤内外的水汽压差增大,最终加强了蒸发和蒸腾过程[45]。其次,玉米田λET受Ta影响较大,由于Ta升高能够加速水分子的运动,且气温升高能够促进作物的蒸腾作用,同时增大叶片内外和土壤内外的水汽压差,最终使得蒸发蒸腾作用加强。λET对VPD的响应也较为明显,VPD的增大,减小了水蒸气进入大气的难度,进而促进了蒸发蒸腾作用。较高的RH能够增大空气中的水气压,使得叶片内外和土壤内外的水气压梯度减小,进而减小了水汽化的速率,最终减小了蒸发蒸腾速率。在本文中,RH对λET的影响相对较小。u的增大能够带走更多的水汽,减小了水汽扩散的空气动力学阻力,进而减小了水汽进入空气中的难度,最终能够促进蒸发蒸腾作用。但在本文中,u对λET的影响也较小,而且从u与λET间的散点图可以看出,二者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非生育期(10月—次年4月)风速较大,而此时期λET较小,生育期(5—9月)风速较小,λET较大,二者间呈现相反的趋势。此外,也有研究表明,风速较小时,λET增强,但当风速很大时,高速气流会加快蒸腾,植物防止细胞失水过多,致使叶片气孔关闭,减弱了蒸腾作用,进而减小λET[46]。

本研究中,各气象因子对λET的影响从大到小顺序为Rn、Ta、VPD、u、RH。ZHANG等[22]采用通径分析对华北平原灌溉玉米田λET的主控因子进行了分析,发现Rn是玉米田λET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其次为VPD和Ta,u对λET的影响最小。TIAN等[13]对新疆覆膜棉田λET的主控因子进行了分析,发现覆膜棉田主控因子依次为Rn、VPD、Ta、u。ALBERTO等[47]也表明,旱直播水稻田和喷灌玉米田λET主要受Rn影响。这些研究均表明农田λET最主要的控制因子为Rn,但VPD和Ta的影响与本研究具有一定差异。由于VPD受Ta和RH控制,因此研究间的差异可能是Ta与RH对λET影响差异引起的。此外,许多研究表明VPD是蒸腾的主控因子[29],因此这些差异还可能与VPD和Ta对蒸腾影响差异有关。本文采用相关系数对各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定性分析,但各影响因子间还存在间接和直接作用,后续研究需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定量分析生理和环境因子对λET的直接和间接作用。

4 结论

(1)CK和PM处理下,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的30 min数据平均EBC分别为0.76和0.72,日尺度数据EBC分别为0.78和0.75,这表明虽然旱作玉米田能量存在不平衡现象,但观测数据能够满足能量平衡分析要求。覆膜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玉米田能量的不平衡。

(2)能量通量存在显著的日、季节变化特征,即呈单峰曲线变化,与Rn相比,G、λET和H变化相对滞后。在玉米生育期内,GLAI与λET/Rn变化趋势相似,与H/Rn、G/Rn和β变化趋势相反,说明玉米生长明显影响了能量的分割。两年试验数据表明,全生育期CK处理H、λET和G分别占Rn的26.8%、48.5%和5.2%,PM处理分别占24.3%、48.5%和8.2%。休闲期CK处理H、λET和G分别占Rn的56.3%、24.7%和2.3%,PM处理分别占52.5%、22.6%和0.9%。玉米生育期内,Rn主要以λET为主,而休闲期Rn主要以H为主。在快速生长期,降水后CK和PM处理λET均显著增大,而H和G均减小。但在后期,降水对各能量通量变化过程的影响没有快速生长期明显。说明玉米生育期内降水的分布能够显著影响旱作玉米田的能量平衡。

猜你喜欢
玉米田通量生育期
渤海湾连片开发对湾内水沙通量的影响研究
大豆生育期组鉴定分组方法的比较研究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吉林水稻关键生育期延迟型/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重庆山地通量观测及其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
垃圾渗滤液处理调试期间NF膜通量下降原因及优化
基于遥感ET数据的辽宁地区典型农作物生育期耗水规律分析
500克/升氟噻草胺悬浮剂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田间试验研究
玉米田封闭除草剂撒施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