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亚楠,姚 磊,王佑华,李 强,符德玉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80;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32;3.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研究所,上海 201102)
斑马鱼是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在心血管药物的筛选与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脏荧光转基因(cmlc2:GFP)斑马鱼有利于心脏形态与结构的观察[1]。氯化钡已广泛应用于抗心律失常的研究中[2-3],但其对斑马鱼心脏的影响报道较少。因此,本实验探究氯化钡对斑马鱼的心脏毒性,为构建斑马鱼心脏毒性模型提供依据。
1.1药物与实验动物氯化钡试剂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子式为BaCl2·2H2O,纯度≥99.5%,用培养液配制成4 mol·L-1的母液,使用前按所需浓度进行稀释。转基因斑马鱼(cmlc2:GFP)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研究所提供。
1.2主要仪器荧光显微镜(Leica公司);体视显微镜(ZEISS公司)。
1.3方法
1.3.1实验分组与药浴时间 挑选受精后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于6 hpf(受精后6 h)药浴0、1.3、2、4 mol·L-1的氯化钡溶液至72 hpf(n=20)。并于48、72 hpf记录其心率及心脏形态变化,测量静脉窦(sinus venous,SV)-动脉球(bulbous arteriosus,BA)距离(SV-BA)。
1.3.2心率等指标的测量 用人工计数的方式记录15 s心率,乘以4则为每分钟心率(n=10)。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心脏的形态,并进行拍照记录。斑马鱼的血液从SV流入心房,从BA流出心室,测量SV-BA距离可以量化氯化钡对斑马鱼心脏毒性的影响[4]。
2.1氯化钡对死亡率及心率的影响72 hpf处理组斑马鱼的总死亡率≤30%。由Tab 1可知,48 hpf时氯化钡溶液处理组斑马鱼心率下降(P<0.01)。随着氯化钡浓度的升高,心率更低。72 hpf时,氯化钡中、高剂量组(2、4 mol·L-1)心率进一步减慢(P<0.01),而低剂量组(1.3 mol·L-1)心率则加快,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药物浓度较低有关,随着斑马鱼的生长,心率减缓的损伤渐渐代偿。
Tab 1 Effect of barium chloride on heart
**P<0.01vs0 mol·L-1group
2.2氯化钡对心脏形态的影响48 hpf,中、高剂量组氯化钡溶液致斑马鱼心室停止搏动,心房呈狭长型(可能心房缩小),并出现翘尾现象。72 hpf,中、高剂量组氯化钡溶液还可致斑马鱼心包水肿。
2.3SV-BA间距由Tab 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氯化钡中、高剂量组的SV-BA间距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低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高剂量组SV-BA间距略低于中剂量组,可能与其心房心室缩小有关。
Tab 2 Effect of barium chloride on SV-BA
**P<0.01vs0 mol·L-1group
研究化学药物对斑马鱼的心脏毒性,为进一步构建斑马鱼心脏毒性模型提供依据。如吴晓敏等[4]发现,阿司米唑致斑马鱼心率下降、SV-BA 间距增大等中毒现象,亦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本研究中,2、4 mol·L-1的氯化钡溶液对斑马鱼心脏毒性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心率下降、心室停搏、SV-BA间距延长等方面。这可能与其毒性导致心脏发育迟缓、心室发育障碍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致谢:本文实验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感谢所有课题组成员的帮助。)